返乡十余年染绿荒山“姥爷”的骄傲
一场春雨后,陈传水为前几天种下的树苗培土。高而荒山绿化时期的种树人(资料图)
人物速写
陈传水,56岁,高而林业站护林员。陈传水个头不高,一身土黄色工作服,整日在地里劳作的他双手粗糙,脸上写满了风霜。
刚刚过去的植树节,陈传水从自己种树,转向开始教别人种树。
陈传水今年56岁,是南部山区高而出泉沟村村民。14年前,面对纷纷外出打工的劳务潮,陈传水果断选择回到家乡,在这片大山里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看着曾经的荒山变得满目苍翠,陈传水最高兴的时刻就是抱着外孙女,指着远处的青山说:“看!那片山头是姥爷种的!”
正当壮年 选择回乡
多年前,村民们为增加耕地面积开垦荒山,但后来大量的山地弃种导致荒山面积扩大。2007年,济南启动“荒山绿化”工程,其中高而辖区内共有两万余亩的绿化任务。
面对这一绿化任务,当时的高而林业站人手严重不足。林业站站长辛兆年开始四处奔走招募种树人手,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陈传水。
当时的陈传水与其他村民一样,也在外地打工。陈传水干过建筑工地、城市绿化等工作,说到种树,他还是有些经验的,这也是辛兆年想找他的原因。
比起在城里打工,护林员的工资并不高,是什么打动了陈传水回到家乡?陈传水的儿女在外上学、工作,妻子在外做家政服务,他这些年看着村里的人都去外面打工,守着土地的人越来越少。面对辛兆年的劝说,大道理虽然听不懂,但看着曾经郁郁葱葱的大山变得斑驳,当年才40多岁的他一狠心留了下来。
陈传水这一留,就接到了一个山头、共100余亩的绿化任务。
山间本无路 种树人走出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植树节在春天,但荒山绿化的最佳时节却是在雨季。这个时候,种树人的行头基本一致,他们穿着跨栏背心,肩上搭一条毛巾,扛起装有树苗的扁担顶着烈日在山间行走。
“咱们山里人有的就是力气!”陈传水不怕吃苦,强大的劳动量他早有心理准备。但相比于城市绿化,荒山有着更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首先就是苗木运输问题,在城里都用车拉到种树的地方,但俺这的山是上不去车的。”荒山间没有路,现在这些山间小道,都是种树人当初走出来的,荒山绿化只能靠肩挑人扛。从山下到山上,陈传水一次最多只能背15棵树苗,山路一走就是两个小时。“再就是土壤不足,没有土就没法种树,土少了存不住水,树也活不了。”按照绿化任务的标准,一亩地要种百余棵树,但荒山多的是裸岩,缺的是土壤和水分。陈传水得先从石头缝里凿出一个坑,再从远处挑土来填满。“土壤层必须保证30厘米以上的厚度,土才能存住水,树才能活。”种树人就这样靠着从石缝里填土栽活了一棵棵树苗。
最惊险的要数在悬崖陡坡上种树。种树人腰上缠着绳子,另一头固定在远处的石头上,以免途中坠落崖下。这里的山坡有时近70度,尽管这样,大家仍要“见缝插针”,保证每个角落都种上树。
将绿水青山 传给子孙后代
等大山上密密麻麻地栽满小树苗,一切就交给时间。
陈传水喜欢下雨天,因为下雨能够提高树木成活率。“最想遇到那种连阴天,下完雨种下的树苗基本就没啥问题了。”如今的高而山顶松柏戴帽,果树缠满山腰。十余年间,陈传水最初种下的侧柏和黄栌都已经长得郁郁葱葱。“到秋天最好看了,绿色的侧柏和红色的黄栌互相衬托着。”那时候是陈传水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夏天种树,春天护林。眼下,防火成了陈传水的主要工作。陈传水负责夜间巡查,从下午6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他一夜不合眼。值得高兴的是,曾经只能靠步行巡查,现在他们有了无人机、红外线监控等高科技设备的加持。不过,工作虽然轻松了些,但责任心却一点都不能少。
高而林业站的护林员从最初的3名到后来的10名、15名,再到现在的29名,他们很多都是像陈传水一样,从青壮年期回归乡村种树,转眼十余年过去了,很多人都成了爷爷、姥爷。在他们的努力下,高而顺利完成了荒山绿化任务,目前辖区内森林覆盖率已达95%以上。
“坑的深度一定要挖够,树苗扶正后再填土。”刚刚过去的一周里,陆续有不少市民来高而参加植树活动,陈传水耐心指导他们种下一棵棵小树苗,悉心呵护,以保证每棵树都能成活。陈传水最自豪的事,就是让子孙后代看到他们种下的这片青山。
(济南日报融媒报道组王飞张宪政李小梦)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观看。
新闻推荐
济南市画家吴震作品入选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素问》借古喻今赞颂防疫
□本报记者赵晓林“第三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近日在宁波美术馆举办。本届双年展展出的作品,以鲜明...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