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非遗的“黄河娃”

济南日报 2020-12-31 11:44 大字

孩子们让铁笔生花,烙出木与火的传奇。

社团课上,校长李静与学生一起学习烙画。

葫芦为“纸”,烙铁为“笔”,“黄河娃”传承烙画技艺。

黄召全老师带领学生走在黄河大坝上,领略黄河文化。

学校种了葫芦,就地取材,让师生更方便学习烙画。

四年级的朱良森在家中练习烙画,弟弟朱良翼高高举起哥哥的作品,兴奋不已。

黄召全老师与学生一起创作烙画。课余时间,老师们相互切磋烙画技艺。

手把手传承技艺。

在济南黄河北大坝下,南面是奔涌的黄河水,北面就是天桥区刘庙小学,这里的孩子在黄河母亲的哺育下成长,是一群名副其实的“黄河娃”。近年来,这群“黄河娃”被济南非遗烙画“圈粉”,小小年纪,人人都能执笔画上几幅,他们用稚嫩的小手“讲述”着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故事。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中国古代一种极其珍贵的稀有画种,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不仅有中国画的勾、勒、点、染、擦、白描等手法,还可以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具有较强的立体感,酷似棕色素描和石版画,因此烙画既能保持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又可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独特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古朴典雅、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

刘庙小学美术教师黄召全酷爱烙画。2018年参加济南市非遗传习班,拜济南市烙画传承人李庆芬老师为师,开始对烙画进行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心中若有画,万物皆为笔。为了让更多孩子走近非遗,了解传统文化,2019年初,刘庙小学成立了“走进烙画艺术 描绘和美童年”烙画社团,由黄召全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校长李静介绍,这是学校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课程内容的一项举措。通过长期开展烙画课程,逐步培育一批掌握一定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学生,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修养,使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不仅刘庙小学的学生学烙画,老师们也同样不能落伍。学校所有老师人手一支电烙笔,业余时间,师生相互切磋,互赏作品,为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入新活力。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技能比赛中,刘庙小学黄召全老师携魏子俊、代俊豪两位同学参加此次比赛,黄召全老师荣获烙画组金奖,魏子俊同学荣获烙画组铜奖,代俊豪同学荣获烙画组优秀奖。这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多同学痴迷烙画,在家中也继续研习,做完功课后创作一幅烙画已成为这群“黄河娃”课余生活的不二选择。

走进烙画艺术,描绘和美童年。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寓教于乐,不仅增进了“黄河娃”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他们体验到了匠心,感受到了情怀,让这群生长在黄河边的娃娃更好地懂得传承与保护。

(本报记者赵晓明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工伤保险门诊将实行定点医疗服务

本报12月30日讯(记者王晓菲实习生尹昂)记者从市社保中心获悉,自2021年1月1日起,济南市工伤保险门诊实行定点医疗服务,进一...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