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知”父母伴孩子健康成长
济南市堤口回民小学校长 周艳红
编者按:校长每天要面对众多孩子,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他们的目标。那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校长们又是如何看待、如何破解呢?本报携手济南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推出“家庭教育校长(园长)行”活动。每周一位校长(园长)作客本栏目,结合自身工作案例和家庭教育理论,为家长们出谋划策。扫描文末二维码,您还可以登录爱济南新闻客户端家庭教育频道收看精彩视频。欢迎更多校长或园长,来这里开坛论道,为家长指点迷津!
养育孩子需要爱,更需要智慧。家庭教育就是培根教育。现代心理科学发现,一个成年人身上的所有问题,差不多都可以从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所以家庭教育是童年教育的根本。在众多的家庭教育法则中,“知时、知心、知教养”这三点,是父母一定要坚持的原则。
做“知时”的父母让关键期教育不缺席
种庄稼有农时,错过了就难以丰收。施肥要适时,时机不对适得其反。孩子的成长也有关键期:2—6岁,是孩子秩序形成的关键期。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适应社会规范;小学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还有语言、想象力发展关键期、文化敏感期等。一旦错过,孩子这些方面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有这样两个例子。印度“狼孩”卡玛拉姐妹在狼的抚养下长到1岁和8岁,被带回人类社会后,1岁的妹妹早夭。科学家们想尽办法对卡马拉训练,直到17岁时死去,也只能讲45个单词。与此相反,日本士兵横井庄一在二战时迷失在大森林中,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被发现时,完全遗忘了人的习惯和语言。但仅训练28天,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两者相比较,我们发现了关键期的重要性。如果孩子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发展关键期遭压抑后,潜能枯萎,造成一生的损失。所以,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做“知心”的父母让教育随时发生
所谓让教育随时发生,就是说生活的每一时刻都蕴含教育。只有读懂孩子心灵的父母,才能给孩子以正向的教育。
成人思维模式是建立在对这个世界认知基础上的。孩子小时,父母会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但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意识退化,逐渐站在自己的角度判断孩子。与成人相比,孩子对这个世界所知极少,他们的思维判断异于成人。比如你会发现孩子说话很夸张,那可能因为他们对所用的量词没有概念,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生搬硬套;再如你发现孩子撒谎,有可能是他趋利避害的本能做法……所以,作为成人,要“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注意聆听孩子,尊重孩子,认同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判断,做知心的父母,在合理的分析中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认知、思维,正确地对待人、事、物,这是极其重要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在精神、思想、心理方面成长的主课堂。
做“知教养”的父母让教育不走弯路
很多人对家庭教育还是门外汉时就成了父母,结果自己的孩子成了试验品。所以,我们常常见到知“养”但不知“教”的父母,孩子带着坏毛病、坏习惯走进学校。
这学期开学,我们一年级有个孩子很爱哭:老师发小红花没有他,哭;课堂提问没叫他,也哭;选组长没选上,还哭……我告诉班主任,这是孩子在家养成了靠哭来达到目的的坏毛病,必须改掉。要改毛病,就要立规矩。
规矩是孩子做事的准则。大到热爱祖国,绝不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小到父母不动筷子,孩子就不能先吃饭的餐桌礼仪。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但我们不要以成年人的行为准则约束孩子,更不要用规矩控制孩子的思想,要允许孩子在试错过程中成长,要保持孩子不断探索未来世界的兴趣和胆量。
古人说:树大自然直。但“狼孩”的例子告诉我们并非如此。离开环境,人难以真正成长。家庭是时刻陪伴孩子成长的环境,父母的言行思想时刻影响孩子。为了孩子,也为了家长将来能够省心、舒心、放心,坚持做“三知”父母,才会让我们的教育根深叶茂,功到自然成。扫码观看精彩视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周芳通讯员李红云刘鹏)今年11月,济南市存贷款稳定增长,存款余额21218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较上月提升2.5个...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