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您有新“调解单”急需处理“大山”法庭里有个“急先锋”团队

山东商报 2020-11-09 09:05 大字

王平法官正在为当事人做诉中调解工作王平法官正在为当事人做诉中调解工作从济南市区,驱车向南30公里,40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仲宫法庭,这里群山环抱,镇上有一百多个村子,村民们的家长里短,都指着这个“窝”在“山”里的法庭。说起这个法庭,早在两年前曾占据各大媒体头条。因为它是济南首个专门审判环境污染等案件的环境资源审判庭。时隔两年,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依旧马不停蹄,但是今天想和大家说一说,法庭里最接地气儿的速裁团队,也被大家称为“急先锋”团队,你知道吗?他们的调解工作都是像“嘀嘀打车”那样“派单”的。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王晓迪

“派单”办案

“叮叮叮”周四一早,调解员陈老的手机响了几声。“又接了一单。”陈老打开手机,翻看起诉状和相关材料了解到,原来是一件合同买卖纠纷案件。“事实比较清楚,估计是一方有实际困难才闹到法院。”陈老拿起纸和笔记下当事人的电话,准备事先沟通一下,探探双方的“口风”。

陈老,是大家对陈学军的尊称,他在基层法院一待就是三十年,今年三月刚刚退休,他想继续为仲宫的村民们服务,只不过这次的身份不是法官,而是和他们拉家常的调解员。

别看陈老已年过六十,但是对新型软件的应用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自从身份转换为调解员,他几乎手机不离手,因为仲宫法庭有个独有的“派单”办案模式,法官助理每天都会将接收的案件进行分门别类,适合走诉前调解程序的,她会根据调解员的性格以及擅长调解哪类案件为前提进行“派单”。

调解员们的手机和法庭的分调裁系统联网,助理一键发送,调解员的手机上就会接到“订单”,这里面包含当事人的所有相关材料。

今年四月份,仲宫法庭成立速裁团队并壮大诉前调团队的力量,将退休法官、司法所工作人员、厂房企业老板、村委会委员等人员纳入到诉前调队伍中,目前法庭已经配备了13名调解员。

“别小看调解员们的力量,很多棘手的案子都是他们帮忙处理的。”仲宫法庭仪挺庭长说。就拿今年6月的一起案件来说,双方当事人都在市区打零工,回来一趟实属不易,两人都不想浪费时间,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调解员们根据双方的意愿和诉求进行沟通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协议,案子当天就结了。

家事难“缠”

“他总是不理解我的想法,后来两人交流越来越少,现在也觉得这婚结的真没意思。”法庭上,当事人李霞(化名)和王平法官哭诉。这是当天上午王平法官审理的第二件婚姻家庭纠纷案。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王平法官说,她曾是家事法庭的一名法官,不幸的家庭见了许多,但她每次还都像“说媒”一样,尽量能够劝和不劝散。今年四月,她接手负责仲宫法庭的速裁团队。半年里办的案子,有一半仍属于婚姻家庭纠纷,“啥叫感情破裂”是当事人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些当事人过了一辈子,让他们坐下来讲婚姻中产生的纠纷,一天都讲不完。”王平后来也找到了些“技巧”,对于感情无法挽回的,首先审查婚龄,其次找到产生矛盾的根源,再就是看看双方的财产、债权、债务、孩子抚养等问题,最后看是否符合法定判决离婚条件。按照这个“指南”就可以迅速准确作出判决或调解。

按照这份“指南”,同样应用到其他案件,就这样从今年4月1日到11月1日,短短7个月的时间,王平带领的速裁团队,从立的485件案子里结了463件,其中包括调解成功108件。

速裁团队处理的案子虽多属于小额诉讼或简易程序案件,但是调解甚至判起来并不简单,他们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处理这类案子。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就能处理四百多个案件,在别人看来王平法官就是“办案能手”,但她有时候也很无奈。“案子都调解的差不多了,但是双方的诉求就是差那么百八十块的,恨不得自己掏钱给当事人尽快结案。”在她看来这类案件虽然并不大,但程序简易不代表真的简单,尤其是在南部山区这样一个最基层的法庭,小案子有时候比大案子更难办,这也是很多法官都头疼的“家事难缠”。“主要是当事人都认自己的理儿,都觉得是自己亏、冤枉,法官就需要做大量的法律释明工作。”王平法官说。

好在诉前没有调解成功的,进入诉中或者诉后调解阶段,很多当事人能够听进去几句。“这也得益于调解员们的诉前调解工作,他们把工作做在了前面,大多是在感情方面调解的差不多了,然后到我这一环节再强调一下法理,一般来说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听进去。”这时候,王平法官就会采取“趁热打铁”的方法,尽量让双方当事人当天就达成和解或者出判决书,用最短的时间高效结案。

脚下有“泥”

在仲宫法庭待了一天的时间,记者发现这里的法官、助理、书记员以及调解员们,办案是用跑的,还都说的一口流利的“土话”。仪挺庭长说,法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脚下有“泥”,因为他们在这里,不论家是哪里,都要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学会当地人的沟通方式,多走走村子里的路……

调解员王静今年6月份接到一个交通事故案件,这个案件已经判决,但在履行职责时有了纠纷,致使原告李峰(化名)成了被告。就这个案子,王静前前后后跑了好几次当事人所在的村子,和他们的街坊邻里沟通了解情况。原来是因为李峰住院前期对方垫付的费用没有返还导致双方再一次对簿公堂。“后来我了解到,李峰之所以不返还这笔钱,多是赌气,因为自从他入院以来对方家人一次都没有去看过,他很生气。”王静抓住这一点,一次次劝说对方当事人,希望他们家人可以登门去看望一下李峰,缓和矛盾。后来,调解书签字签了一半,李峰突然跑出调解室说要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王静在调解室里等了会没等到人,她便追了出去。“还好李峰没走,我赶紧拽住他两口子,又在路边做了一通思想工作,最后可算是说通了。”王静说,诉前调的案子就是这样“无规律可循”,经验只是一方面,临场发挥才是决定性因素。

做了多年人民陪审员的李玲也有自己的一套“秘诀”,在她看来,这里的老百姓有自己的理儿和观念,不能一上来就用非常理性的或者法律条文和他们讲,只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方式来处理,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他接到案子后首先通过电话沟通的方式拉近距离,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其次就是换位思考,找准定位,不能以一个调解员身份,而是站在一个朋友或者长辈的身份去和当事人交流,加强信任。等双方有调解意向后再约在一起调解,这时仍要多倾听,更要有耐心。

近几年,许多法院都在不断尝试让多元化调解挺在诉讼前面,从而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我们法庭挺在前面的就是王平法官带领的速裁团队”仪挺庭长说。之所以叫他们“急先锋”团队,也是因为自从组建速裁团队,把法庭里接收的小额诉讼和简易程序等案件都分流出去,能够让剩下的两个精审团队有更多的精力来审理疑难复杂案件。毕竟法庭还承担着环境资源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之前没有速裁团队的时候,三个团队平均分案。说实话,压力很大。今年4月以来,这个压力几乎不存在了。”仪挺庭长说。

速裁团队迅速抗下了这个“压力”。记者在王平法官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今年的日历,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开庭时间,记者发现一天安排5-6个庭是常态。速裁案件数量大、庭审安排多、办案节奏快、归档任务重,面对既是困难又是挑战的任务,王平带领的速裁团队自组建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节奏。她说“案子在手,由不得你干不干”。

新闻推荐

愁“城”难解

“城城找房”济南分公司驻地已经人去楼空“城城找房”官网界面一租客提供的房屋租赁合同“城城找房”APP推送的信息过去...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