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幼儿谈生死时请爸爸妈妈抱紧他

都市女报 2020-11-04 13:53 大字

本报记者 张梦雯

白岩松曾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倪萍在谈到生死问题时也曾为“该不该和孩子谈生死”而纠结。今年,每一个人都从不同角度经历了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生命教育已经不容回避。针对幼儿阶段的生命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虽然对孩子谈论生死是挺残酷的事情,但家长还是应该抓住时机去对孩子进行正确生死观的引导,让孩子从幼儿时期就对生命有初步理解,能够虔诚地尊重生命,真切地感受成长。

幼儿家长不知如何开口谈生死

吴女士和丈夫平时工作繁忙,婆婆来济南帮忙照看5岁的孩子,同时带来6岁的狗狗可米。“两小只”的感情十分深厚,一起看动画片、看书、下楼散步。今年的一场意外,他们永远地失去可米,吴女士和婆婆极为伤心,在选择是否告诉孩子时却犯了难。

吴女士说:“孩子有些多愁善感,一条小鱼去世,她都会哭得稀里哗啦。我们怕她无法接受可米去世的消息,一直没告诉她真相。”吴女士和丈夫的想法是一直不告诉孩子,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真相。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室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顾吉有认为,和孩子谈论生死是一件挺残酷的事情,但是不管残酷与否,家长都应该抓住时机去对孩子进行生死观的教育,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让幼儿了解死亡,可以打破孩子内心的未知,消除恐惧心理,其次可以让孩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科学的育儿观还要求家长抓住一系列的教育时机,让孩子认识这个事情,然后再去理解它。”

借助身边事例向孩子解释死亡

对于如何和孩子讨论生死这一问题,顾吉有建议区分孩子的年龄,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就决定了孩子是如何认识死亡这件事情的。”

顾吉有表示,三岁以下的孩子,分不清楚什么是死亡,什么是分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对亲人去世和上幼儿园离开父母,痛苦是一样的;三到六岁的孩子也不知道死亡是不可逆的,他们认为去世只是短暂的离开,就像出差一样。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因为疫情很多人不幸去世,比如孩子养的小花枯萎了等。”顾吉有表示,通过生活中这些教育机会,家长可以再把生死问题逐渐过渡到身边的人身上。

此外,顾吉有认为,学前阶段的小朋友已经开始阅读绘本,家长还可以借助绘本和电影去解释死亡,“《寻梦环游记》《导盲犬小Q》等多部电影都可以作为切入口,和孩子一起‘直面死亡’。还有一些绘本,如《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一片叶子落下来》《活了一百万次的猫》《苏菲的杰作》《夏洛的网》《天蓝色的彼岸》等,都可以给孩子补上人生不可缺失的一课。”

顾吉有建议,最好是在孩子比较放松的时候,让孩子在非常有安全感的环境下和他讨论这件事情,“比如在自己的床上,在妈妈怀抱里等,这个时候我们和孩子讨论死亡,对他来说伤害还是比较低的。”

顾吉有表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死亡会有不同的感受。要让孩子知道,虽然说的是死亡,但最终谈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爱,还有一颗坚强的心。

新闻推荐

济南茶叶集团召开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会议

本报11月3日讯(记者张敏通讯员张慧杰)11月2日,济南茶叶集团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在济南茶博物馆召开。会上全面系统地...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