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386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延时服务
□记者 田可新 报道
本报济南讯 近年来,济南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好“午间配餐和课后服务”工作,着力破解学生午间就餐难和放学接送看管难问题,探索实践出由课后服务向课后教育延伸的“教育惠民新模式”。11月27日,记者从济南市教育局了解到,济南市课后服务运行以来,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同步提升。据2019年春季开学统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参与延时服务学生41.55万人,参与率达91.7%,覆盖率达97.24%,主城区386所中小学校全部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
2017年5月,济南市教育局做了11.2万份家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就家长照顾子女情况来看,仅有8.59%的父母能与孩子全天候在一起,超过80%的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解决“三点半难题”定位于凸显教育服务民生的社会功能,市教育局主动作为,以做好课后服务为切入点,合理规划课后时间,积极提供优质多样的课后服务,将放学后教育的“空白期”,提升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可为期”,以实际行动做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彰显城市温度和城市情怀。
济南市坚持把握“三个关键”,做到学校教育资源全开放、学生课后综合实践服务需求全满足;实现课后服务与课程建设、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家庭教育、第三方服务深度融合推进;鼓励学校以项目化方式创新运行模式,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根据济南市实际,探索建立了优化课后服务推进模式——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提供个性化课后服务,保障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挖掘课后服务的育人功能,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两方面探索创新,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校内校外、家里家外、线上线下领域实现突破,将延时服务全面转型为以“课程化”“学长制”为主的“课后教育”,目前全市各中小学校从学科辅助、综合实践、艺术素养与健康教育等7个指标开发延时服务课程共5554项,课后服务形式与质量不断提升,针对寒暑假学生校外教育的需求,打造全市基础教育资源数字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作业、空中课堂、线上释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务,已累计开通103门课程,课时3129节次,服务学生37.5万人次,学生参与在线学习互动超过18.3万小时;形成“学生自愿、公益普惠、成本分担、合理取酬”的工作推进机制,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的协作共育机制,并利用大数据和社情民意调查做好需求和满意度分析,及时了解家长对工作的知晓情况及满意程度;探索建立以教师为主、社会力量为辅的“教师+家委会、教师+社区服务、教师+第三方机构服务、学长制+大学生志愿服务”四种服务模式,形成内容完善、载体丰富、常态参与的课后教育体系。
新闻推荐
充电桩数量不足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问题,在济南二环北路,即将建成一座全市最大的新能源车充电站,未来可提供200多...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