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市属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元济南:以改革创新催长新动能

济南日报 2019-11-06 14:28 大字

小鸭集团为俄罗斯用户定制的车轮自动化生产线。

18个世界500强项目落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GDP增速2.8个百分点,市属国企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08%,一个个纪录在济南诞生……这些都是今年前三季度,济南在新旧动能转换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却异同。这是一个科技快速迭代、各行各业加快发展的新时代,济南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正铆足了劲儿,像一名冲锋的斗士,手挥改革利剑,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披荆斩棘奔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青春的济南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倾听外部的声音,很多专家为济南建言献策。

1 高端前卫产业快速崛起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于高素质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在于培育新兴产业。

今年前三季度,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8%,比GDP快2.8个百分点,这背后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8.4%,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增长7.9%,分别较上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端化工产业增长13.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的取得,背后是济南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端前卫产业快速崛起壮大。2018年,济南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全省半壁江山,软件业务收入规模位列全国第六。

同时,济南量子科技应用世界领先,拥有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量子通信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已实现产业化;浪潮集团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服务器全球第一……

如此雄厚的基础,造就了今年以来一个个第一、前列:全省第一批150个“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示范项目中,济南39个入选,全省第一;1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首批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居全省首位……以“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济南新兴产业,正像雨后的泉群,“玉轮滚滚无时已,珠颗涓涓尽日生”。

2 传统产业仍是“中流砥柱”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只有勇于自我革新的人,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立于潮头,这一点形象地体现在济南传统企业身上,他们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实现新生,并在济南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

于是,一个个的“不可思议”冲击着人们的瞳孔:中国重汽研发的无人驾驶港口集装箱纯电动牵引车投入运营,开辟了无人驾驶重卡的商用时代;济南二机床集团生产的大型全自动双臂快速冲压生产线,彻底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地位;济南钢铁二次创业,在新材料等“四新经济”领域多点开花……

国资国企在济南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国际金融城、轨道交通、穿黄隧道、国际医学科学中心等省、市级重点项目快速推进。

冰冷的数字记录了这一切: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利税突破百亿元大关;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2%,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3.08%。

济南的传统支柱企业在动能转换中始终发挥着骨干和中坚作用,而这背后是济南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带来的活力。

长期以来,济南国资系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市属国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1.8%,其中济南二机床、山东金钟科技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均超过7%,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改革热度指数全国第三

济南的新旧动能转换,犹如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让“近者悦,远者来”。

人们看到,济南招商引资突飞猛进,今年前三季度,18个世界500强项目落地,数量明显多于往年同期。截至目前,全市总部企业认定数量达到135家。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济南全市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06.4万户,居全省第2位,增速高达46.6%,居全省第1位;实际使用外资11.4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20家,新增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新建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40家。

这背后是济南营商环境的巨大改变,“在泉城 全办成”改革全面推开,开办企业环节压减为3个,社保登记申请并入企业登记,推行“一网通办”“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等。目前,济南改革热度指数紧跟北京、上海,位列全国第三。

位于三大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叠加之地的济南,如今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0万,GDP正在向1万亿元迈进。

4 不只国企,民企也需改革

“一提到改革,很多人就想到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改革不仅指国企,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民营企业改革任务同样紧迫。”日前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李兆前如是说。

在李兆前看来,对企业来讲,改革是发展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企业面临外部环境不及时做出改变,就很有可能成为历史,对国企是这样,对民企也是这样。

民营企业改革什么?李兆前认为,一是改革企业的治理方式,目前很多企业还在沿袭传统的家长式决策方式、家族式管理模式,民企要实现由大到强的突破,必须持续推动产权股权多元化、组织管理扁平化、营销渠道网络化,不断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改革企业的创新模式,过去跑马圈地、野蛮式生长,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增强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又该如何推进改革?李兆前给出了3条建议:首先,企业家要自我加压加快改革,早改革,坚持改革创新;其次,摒弃自我陶醉,要向国企学习,学习国企在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好做法;另外,民营企业要抓住国企混改的契机,借势发展。(本报记者刘彪)

新闻推荐

珍贵的代表证

我的母亲1939年生人,1955年入党。年轻时当过小队会计兼保管员,后任大队妇女主任。她工作认真负责,在乡亲们中口碑很好。1966...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