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说《济南的风筝》以一百多年前的济南爆炸案牵引出一段震撼人心的国强历史 梁清散:晚清济南的独特性是这故事的根
□新华社发10月27日,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重庆举行颁奖典礼,获得短篇科幻小说金奖的梁清散(中)在领奖。□ 本报记者 陈巨慧
10月27日,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在重庆举行颁奖典礼,科幻作家梁清散的作品《济南的风筝》斩获短篇科幻小说金奖。该作品曾获得大赛组委会高度评价:“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情节十分精巧的小说。作者以论文般精准冷静的语言,抽丝剥茧的推理,带着我们透过时间的迷雾,跟随着主人公进行了一次故纸堆里的神奇冒险,一场超越时空的浪漫邂逅。貌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之下,揭示的是一百多年前一场惊心动魄的发明,一位超越时代的天才。小说题材新颖,写作技巧娴熟,堪称一篇难得的短篇科幻精品。”
日前,梁清散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揭开这部作品与济南的渊源。
“我确实不是济南人”
《济南的风筝》讲述了一起一百多年前的济南爆炸案,肇事凶手是一名叫作陈海宁的钢厂技术工人,而他本人也在爆炸案中身亡,由此牵引出一段震撼人心的国强历史。由于写的是一个关于济南的故事,梁清散说,这几天他总是被问是否是济南人。“我确实不是济南人(笑)。特别不好意思地说,我对济南其实很不熟,去济南也只有过两三次。然而,这篇小说从创作开始,就并非是因为‘家乡’缘故才专写相关这座城市的小说,而是这个故事应该发生在济南,也只能发生在济南。”
梁清散说,他和济南交集最多的反倒是在文献里。就像小说里写的,山东机器局是他最关注的机构。“济南作为晚清时期少有的非沿海城市开埠,是有它的独特性的,这种独特性也正是晚清的济南有趣之处,也是这个故事的根了吧。”
创作过程更像一场冒险
回忆创作经历,梁清散称这个过程更像一场冒险,因为整篇小说全是他在2017年底在环南太平洋邮轮上的46天里写的,而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几乎没有网络。“没有网络,就意味着无法查阅足够的文献材料来为小说服务。文献的作用?当然是为了让我杜撰的那些东西能以假乱真,所要铺进去的充当‘背景气氛’的真货。幸好我的电脑硬盘里本身就有大量的各方面晚清文献存货,算是把基本需求给满足了。”
然而,还是有许多细节需要查证,梁清散只能把需要查阅的文献先事无巨细地列表出来,等待船一靠岸就立刻用上当地网络,开始检索。他调侃说,大概当年库克船长计算着航线,等待登陆补充供给也不过如此了。“只是,这次航线所经停的绝大多数南太平洋小岛,别说网络信号,就连手机信号,都是稀缺资源。简直如同在沙漠里用塑料袋在植物上蒸馏出一丁点水来一样,艰辛至极。所幸的是,有网络的时候,我的查阅下载任务基本都能顺利完成,也才能让我在船上就把这篇《济南的风筝》写完。”
会继续写《济南的风筝》系列
梁清散已出版科幻长篇小说《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文学少女侦探》等,《枯苇余春》也已收录至《2016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他的作品多以历史事件发掘推理为主,在科幻界属于独树一帜的写法。梁清散此次获奖的《济南的风筝》,则颇有些论文的学术气息。
对此,梁清散解释说,这大概源于他对历史研究的兴趣,“看了不少学术论文和著作之后发现,搞科研的文章也很有小说的悬念感。虽然论文和小说的创作目的不同,不可能有意去营造悬念,但在阅读的过程中,那种发现问题,寻找文献,靠证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已然可以当一部推理小说来读了。这样想来,无疑也是一种创作手法了。”
梁清散曾多次提到过一本名叫《苏门答腊的郁达夫》的学术著作,看似是文献和口述史汇编,来展示郁达夫最后四年在苏门答腊的生活,却在倒数第二章突然展开真相,指出前面受访者有一个人一直在说谎,而且杀害郁达夫的凶手就是他。“看到这里真的大呼畅快,原来学术著作还可以这样写,而且一点都不突兀,推理严谨,证据确凿,凶手最后都主动认罪。反过来一想,那小说不是也可以照着这样的路子去写吗?异曲同工。”
谈到今后的创作计划,梁清散透露,计划相当多,有几部长篇正在写,《济南的风筝》的系列更会继续写,“略微剧透一点,这将是发生在圆明园里的密室杀人故事,当然,还是有科幻元素的,不知道到时候读者能不能喜欢”。
新闻推荐
11月1日,中国足协在济南召开了第十一届执委会第二次会议,会议原则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协会执委会议事规则》并提出修改...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