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天成路小学老师都是“心理咨询师”给学生有质量的爱
作为一所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的学校,济南市天成路小学因为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而备受关注。从最初“草根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到现在系统专业的心理健康研究课题,现在,天成路小学从校长到老师,几乎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将心理健康知识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大胆尝试:建起三个“绿色通道”打开学生心结
天成路小学教科室主任朱笑媛见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她说,20年前学校就开始尝试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当时很受学生们欢迎。
她告诉记者,当时天成路小学是济南市较早的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定点学校,在学校的心理沟通问卷调查统计中,存在一定心理问题且无处排解的学生占到67%,也正是这组数据让老师们感到震惊,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爱孩子,但因为忙于生计教育管理方法不得当,更加重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朱笑媛说,其实很多家长存在“爱的困惑”,于是,天成路小学在2000年开启了“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沟通机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省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建立起三个绿色通道——校长信箱、“快乐马”信箱、“汇心”心理咨询室,成为师生心灵交流的驿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她说,当时“快乐马”信箱特别受孩子们欢迎。高年级的学生遇到一些比较私密的问题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就可以通过学校的“小信使”取信后给学校专业的心理老师,然后老师解答学生心里的小秘密,再由“小信使”送到孩子手中,这一做法解决了很多孩子们心中的疑惑。
当时,朱笑媛还担任语文老师。她说,老师们还开发出了一种“激趣式”作文批阅。她说,很多孩子不喜欢写作文,为了激发孩子们写作文的兴趣,老师们开始改变作文评语的方式,不再是泛泛评价,而是以评语的方式进行沟通,哪怕有趣的事,也可以师生进行笔谈,不仅提高了孩子的作文水平,还解答了心理疑惑。后来又有了一种“回音壁”的方式,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渐渐的,家长、老师、学生以文字为“媒介”,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营造环境:创设心理咨询室“天天成长100问”随时答疑
在天成路小学,学校专门有一栋楼留出来成为孩子们心理健康辅导的空间,在这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有心理咨询室、沙盘室、情绪发泄室等,孩子们遇到心理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疏导的渠道。
随着“快乐马”信箱、“激趣式”作文方式的开展,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慢慢铺开,也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了其中。无论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会时时与孩子们沟通交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发展。
学校三年级二班班主任王海玲说,尽管自己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在平时的班级和教学中都会用心理学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反馈,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家长对孩子有信心,给孩子认可、鼓励。”
朱笑媛说,学校开发了“天天成长100问”的心理咨询软件,从最初到现在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这个软件就是根据调查问卷得出的孩子们平时一些疑惑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同学为什么起绰号、怎么和爸爸妈妈沟通等,小学生们到“天成宝宝”前就可以点开每个问题,就会自动获知答案。
“在深层次了解心理教育的内涵后,老师就不会再通过表面现象判断孩子的做法。”朱笑媛回想当时班里有个插班过来的小女孩时几乎掉泪,她说,当时那个小女孩非常难以融入集体,有一天课外活动时,她发现这个小女孩没有穿厚外套,了解情况后才知道这个小女孩家庭条件困难,朱笑媛就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穿上,就是这一个细小的举动,让孩子感受到了温暖,一件衣服改变了一个小学生的内心,融化了心里的坚冰。
多样渗透:人人都是心理咨询师课堂随时用上心理学
尽管学校现在的专职心理老师只有一名,但在天成路小学,人人都是兼职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校长姚晶也笑称自己是孩子们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教学中,学科渗透中,都会带来沟通的收获。”姚晶说,学校的教学、德育等都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现在学校的工作都围绕着心理健康特色开展,比如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导孩子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抓住15分钟黄金时间,有了理论后,老师们更加注重做思维型课堂。
学校的“明眸教师深度成长课程”也给老师进行了心理学理论的培训,学校找专业机构给老师们进行更加系统的理论培训,既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也关注学生的个人人格成长。通过理论学习,老师也会发现自身也存在缺陷,当老师自己强大完善了,才能更好地爱学生。通过培训,让老师感知、反思,趋于完善,解决自身的问题,对待学生会更好。
学校耿双老师负责计算机教学,她在教学中感受到很深的变化。她说,比如录音课上学生会比较活跃,有时候孩子不一定按照中规中矩的做法,比如当一个孩子演示录的流行歌曲时,全班都在跟着唱,往常学校对这种现象是比较排斥的,因为脱离了课堂,但是用心理学分析会了解到高年级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萌芽时期,需要用这种方式寻找存在感,会对孩子比较宽容,能接受孩子的这种表现,觉得是孩子身心发展的正常现象,“现在老师们变得‘宽容’了很多,也更加懂学生。”
家校共育:架起沟通桥梁给学生“有质量的爱”
一期家长学校、一次家校联谊、一张汇爱小报、一份心桥导报、一次汇心家访。学校“五个一”家校工程,构建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沟通机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课题研究架起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爱的共享。
《汇爱小报》《天成心桥家教导报》里,生动的成长画面传递着学生成长的信息,成为家校交流的平台。学校设立的“个案跟踪辅导档案”是学校经过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的详细了解与观察,确定了少数有较重心理困扰及情绪障碍的学生作为个案跟踪辅导对象,由年级团队教师开展一月一次固定交流谈心活动及随时教育活动,认真分析行为原因,观察记录教育效果,做好个案分析记录总结,以便提高后期教育的针对性,老师们采取倾听、交谈、鼓励等辅导形式,每月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辅导一次,发现问题,及时与之沟通,诊断出问题所在,寻找解决的有效办法。
“心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每班每周一节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团体辅导课,由专兼职教师任教;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联合攻关,开发《心桥》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经过省市专家的论证后已经在学校使用。
姚晶表示,学校从最初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式、草根式的研究,到现在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也带动了心理学在教学中的渗透。她表示,学校的“主阵地”在课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接下来,学校将从更多的个案深入发掘,走进孩子内心,关注孩子成长,给孩子们“有质量的爱”。 (新时报记者柴颖颖)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敏通讯员盖永猛)近日,历城区王舍人街道万象新天四区居民刘女士来到万象新天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送来一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