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吃住行游购”的变迁样样关乎民生三年大变样 幸福来敲门

济南日报 2019-09-23 11:15 大字

轨道交通1号线从长清始发。扁鹊文化主题公园

济南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位于孝里镇的全省最大的黄河滩区迁建安置项目正在加速建设。

时光流转,三言两语道不尽70年的变迁和发展。而若是将视角固定于广阔地域中特色鲜明的一个点,从历史长河中,撷取一小段岁月的浪花,似乎更能全方位地感受这段时光的光影变迁。现在,记者就在长清这座正在崛起的现代化山水魅力新城里为您讲述三年里长清群众身边的变化和幸福。

在80多岁的杜立河眼里,幸福是终于过上了吃穿不愁的好日子,四处漏风的危房经过改造也变得温暖干净;在孝里镇庞道口村,90多岁的庞秀臣眼里的幸福就是儿孙终于不用再重复祖辈的艰辛生活,明年,他就要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丹凤小区居民王加强现在每天的幸福生活就从在家门口的扁鹊文化公园晨练开始……

从脱贫攻坚到黄河滩区迁建,从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到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从轨道交通1号线在全市率先开通到村路网化工程,不止于这些的民生项目和工程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深刻改变着长清。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乡村更加美丽惬意,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正如区委书记王勤光所说:“把解决影响长清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加快长清发展的着力点和创新点,牢牢抓住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出行等关键点,持续增进人民福祉,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这一组数据更直观,三年来,长清居民收入连续提升,2018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8621元,较2016年提高了4537元,年均增长9.0%,增幅列全市第一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755元,增长8.3%,增幅列全市第2位。2017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列全市第二。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保持全市前列。

三年大变样,样样关乎民生。这些变化正带着幸福敲响长清群众的家门——

“两不愁 三保障 一改善”贫困户的家也要干净敞亮

今年5月,当记者在长清区归德街道黑沟桥村见到杜立河时,他正忙活着擦桌子。自从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他每天都会乐呵呵地把屋里桌椅擦好几遍,“住上了新房子,我这心里更亮堂了”。80多岁的杜立河,无儿无女,是村里的贫困户。针对老人实际情况,街道在为他的老房子进行危房改造的同时,还为他配置了崭新的衣柜、桌椅等家具。

要实现有尊严地脱贫,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这正是今年长清区围绕优化贫困户居住环境,在全市率先启动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的初衷。

从让贫困户“吃不愁,穿不愁”到改善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扶贫工作内容的变化和倾斜里,映出的正是长清近几年脱贫攻坚工作的提升脉络。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长清区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先后投资1.1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71个。截至目前,11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任务全部完成。

黄河滩区迁建滩区群众明年搬进“稳稳的家”

在长清区孝里镇庞道口村,高高的房台是每栋房屋的标配。从上世纪70年代的7米至8米到90年代的3米至4米,虽然房台高度变矮了,但是功能却没变。经过多年黄河洪水的侵袭,在黄河滩区群众眼里,房台垫得越高就越好,越不容易遭受洪水的破坏。

盛夏的7月,沿着舒缓的房台,走进长清区孝里镇庞道口村村民庞秀臣家中时,这位95岁的老人正和同样90多岁高龄的老伴儿在屋檐下拿着蒲扇乘凉。这位老人刚得知黄河滩区迁建的消息时很高兴,他不想儿孙重复他经历的艰辛生活,“在黄河边上住了一辈子,到目前已经盖了5次房。做梦也没想到,还有希望离开滩区、住上楼房”。

长清区外迁任务占全省的1/4,占全市的1/2。年底,全区4.2万人、21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主体将全部竣工,目前第一批群众已经选房分房,滩区群众“宽敞明亮、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全舒适”的生活即将成为现实。同时,23公里的护城堤、102公里的撤离道路,54个旧村台改造正按计划加快推进。

此外,长清按照“政府主导、平台运作、街镇拆迁、村居协助、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设立投融资平台,以东王城中村改造为突破口,拉开棚改旧改的序幕。三年来,投资128亿元,先后启动了东王、东北关等10多个棚改旧改项目,完成征收拆迁7074户、269万平方米,释放发展空间2万余亩。与此同时该区将征收拆迁向街镇延伸,实施了马山镇全域征收拆迁,目前已有9个村、2345户、36万平方米房屋即将拆除完毕。

交通路网建设让群众走在“幸福大道上”

在长西路商业街做生意的文昌街道孟李村村民房秀芝早就盼着这条路改造提升了。以前,一下大雨,路上就长期积水,影响生意不说,出行也不方便。和房秀芝一样,文昌街道39.8公里黄河滩区临时撤离道路沿线群众都有着同样的修路心愿。这不,原来小卢村、西仓村这两个村只有一条4米宽的出村路,群众出行困难。听说要修路,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这里的群众就按要求清除了20万棵树。不只是滩区群众盼修路,长清区五峰山街道五马路的拓宽改造,也让这里的干部群众少了焦灼。路宽了,农产品运输车、旅游私家车和企业大型运输车就可以进出无阻。

长清群众的交通“幸福”到什么程度?这里的农村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505.7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4.8公里。324公里的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全部完成,在全市范围内首个实现每个行政村主要街道都与邻近公路连接通达。今年,长清区还将实现每个行政村均配备客运站候车亭。而今年年底前,涉及3街道57个行政村,建设总里程达到102.425公里的长清区黄河滩区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将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

细数之下,近三年,长清内外交通大事还真不少:去年6月,长清黄河公路大桥的通车,开辟了一条从长清通往德州、聊城的快速通道,打通济南“西南大门”;去年年底,G220东深线S105济聊线长清绕城段正式通车。原来从老城区穿过,走中川街没有20分钟到不了长清黄河公路大桥,现在5分钟就可以到;今年轨道交通1号线运营,加速了长清向主城区融入的步伐;而今年,长清将改建G220长清前三至平阴界段,将惠及文昌、归德和孝里3个街镇43个村4万余名群众。此外,309省道设计启动,大学路东延纳入全市路网规划,济广高速大学城出入口正在建设,全区高速出入口达到6个,长清已经成为连接黄河两岸三地、辐射鲁西南的“桥头堡”。

民生配套提档升级上学、就医、购物都在家门口

长清人生活中有个“老三样”和“新三样”。上学、游玩和看病,甭管倒几趟车,能去市中心就去市中心,这是“老三样”。学校、轻轨和医院来到家门口,不用出远门,照样能办成事儿,这是“新三样”。

“老三样”到“新三样”的变化,背后体现的是长清居民的幸福感提升。学校、医院、轻轨等这些重点城市配套项目的入驻,既填补了长清城市配套的空缺,更填补了居民心里的“空缺”。

而在9月3日举行的济南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长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居安公布了近几年的民生配套成绩,具体如下——

教育方面,去年,132班12年一贯制的大学城实验学校建成招生,华东师大基础教育落户长清。三年来,长清新建改造学校幼儿园25所,大班额问题彻底解决,基础教育均等化基本实现。

文卫事业上,今年,扁鹊文化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大学城三甲医院主体完工,即将和省城知名医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全民健身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投资5.1亿元、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四馆建设加快推进。投资5500万元的大峰山党性教育基地今年4月正式启用,目前已有省市区7万多党员干部到大峰山接受教育,大峰山成为传播红色文化、开展党性教育的红色基地。

人居环境方面,持续推进拆违拆临,累计拆除违法违章建设1.48万处、712.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150万平方米。以创城为契机,完成25个老旧小区、45条背街小巷、8处街头公园、110公里杆线、236处“三高”沿线整治提升,城区五条高压线迁改工程全部完工,城乡供水、公交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5.5亿元新建改造阜新街、五峰路南段、莲台山路南段等7条市政道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此外,长清深入推进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作,打造了5条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线路,完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达标村153个,乡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而在社会治理上,长清创新实践“枫桥经验”,建立了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实现五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化解和连续两年进京零上访,信访人数、信访批次分别比2016年下降27%和29%,信访维稳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通过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52人,打掉黑恶势力犯罪团伙14个,特别是成功破获全省首个“套路贷”犯罪集团,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报记者邵明红通讯员 李娜 石瑶周萍萍)

新闻推荐

历下勇于担当谋跨越、锐意创新促发展实干绘就新时代“首善”画卷

宽厚里全景美如画。国际金融城成为济南东部新地标。水光潋滟,秀美明湖。70年风雨兼程,作为泉城济南的核心城区,历...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