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群众呼声办有温度的教育,系列“首创”措施力促教育均衡,济南用担当实干作答—走在前列路上的“教育答卷”

济南日报 2019-09-02 11:21 大字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育攸关国家的未来,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老百姓来说,“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是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济南正对标对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目标定位。走在前列,不仅是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还要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上走在前列。

“学生的教育不能重来,我们等不起,所以许多工作必须职责前移、规划前移,既满足学生当下的需求,又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考虑。”2018年12月21日,市教育局局长王品木在“2018年济南教育十件大事”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其实也是济南教育工作者奋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

正是源于为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而奋斗的一份初心,这座城市时刻把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每一次谋划首先回应教育为民的朴素真理,每一个决策尽力书写步履踏实的“教育答卷”。

近年来,围绕办好“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一目标,济南市在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育新人等方面聚焦发力,积极回应家长“呼声”,主动将“问题”揽入怀,敢啃“硬骨头”、敢涉“大险滩”,多送教育“红包”,多答人民“关切题”,推行了一系列“首创”措施,切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惦念和揪心的地方,让济南市民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多。

济南教育在提高省会教育首位度的新任务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答卷,展现着新的作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充分感受着这座千年古城的“幸福”与“温度”。

A

怀揣一颗为民之心——以民生为己任,主动将“问题”揽入怀,全力解决家长“有学上”这一“心头事”,“济南经验”在全省推广。

新学期还未开学,一些市民发现,自家门口又添了新学校。

济南市历城区将山小学便是其中之一。新建的教学楼宽敞大气,教学实验室、图书馆、舞蹈室、书法室等一应俱全。“学校可容纳42个教学班,设施设备都非常先进。比如,教室中采用了智慧黑板,可以进行音视频、可触控,内置了一些教材,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和智能。”将山小学校长赵新龙介绍。

今年9月开学,市内6区将有20所新建中小学开门迎“新”,而享受到新校舍福利的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子。去年秋季开学以来,历城二中、济南中学、济南三中、济南外国语学校等高中学校也纷纷启用新校区,多所高中同时搬新家,这在济南教育历史上并不多见。

一批批新学校的投用,是济南市加大教育事业投入的最好注脚。当一张张新建学校规划图徐徐展开,济南教育未来的样子也渐渐清晰,一个现代化、高品质、有温度的济南教育正在崛起。

每年升学季,家长最盼望的是孩子能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为让济南教育的发展与省会教育首位度战略定位相契合,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相匹配,济南教育人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变“催着干”为“争着干”“比着干”,全力解决家长的这一“心头事”,精准施策,直达“病灶”。

在这一过程中,市教育局主动将职责前移,协同多部门“挂图作战”,对梳理出的141个小区教育设施不足问题逐一登记立账,弄清原因,制定对策。统筹考虑“二孩政策”、新型城镇化建设、解决“大班额”问题政策的落实等带来的新增教育需求,超前研判,确定至2020年计划建设各类基础教育设施385所,全部建成后可增加学位34万余个。据统计,2018年仅中心城区便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4所,完工81所、新增学位7.1万个。今年,全市已开工中小学(幼儿园)116所,开工数量占全市计划140所的83%。

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而数字背后却是济南教育人积极回应民生关切的责任与担当。

过去受配建机制影响,教育部门无法参与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等工作,导致教育设施建设欠账多,造成了“入园难”“入学难”“大班额”等问题。

好消息是,这样的“纸上学校”今后会越来越少。去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济南市出台《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实施意见》和《济南市中心城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管理导则》,由教育部门配合,规划、国土等部门把关,在教育设施规划、住宅用地招拍挂、住宅项目建设手续办理、预售许可办理、竣工综合验收等环节设置5个关键卡口,保障配套教育设施与首期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征收、同步拆迁熟化、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

政策的出台和保障机制的完善让开发商必须完成建设配套教育设施的硬指标。位于历下区西蒋峪片区的西江花园小区还未交房入住,配套的两所幼儿园就已经移交到历下区教育局。而济南市教育设施配建机制经验做法也被省政府在全省推广。B

书写一份奋斗答卷——坚持久久为功,让每一所学校发生真实的改变和质量提升,满足群众对“上好学”的期盼,济南“双零择”成为全国典型。

“学校是胜利大街小学的分校,办学质量非常高,关键就在家门口,我可以步行接送孩子。”8月30日中午,任莉伟准时来到济南市市中区泉秀小学门口接孩子放学。

任莉伟笑着告诉记者,今天是孩子第一天适应性入学,学校准备非常充分,孩子回家也说特别喜欢新学校,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她感觉幸福感满满。

在济南,和任莉伟有着同样感受的家长越来越多,因为家门口配建学校的标准越来越高,起点也越来越高,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景真的照进了现实。

现如今,群众对“有学上”转为“上好学”的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是市民的期待,也是教育的梦想。

“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大考,考验的是济南教育人的韧劲和魄力。

近年来,济南市教育工作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每年扎实办好几件实事,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的韧劲,在提升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道路上踏实前行。

现如今,济南市基本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配备,特别是一些新建学校,在办学伊始就搭上名校“快车”,实现了学校的高起点、高标准发展。

2018年4月2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会上,济南作为全国省会城市唯一发言代表作了题为《全面实施“双零择”,办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典型交流发言,受到教育部的高度好评。

济南“双零择”能够成为全国典型,故事还要从4年前说起。

2015年,济南市率先在全省提出义务教育“零择校”,将学区划定范围、学校学位信息、招生办法全面向社会公开,接受家长、社会、媒体各方监督。2016年,济南市又出台了《关于巩固“零择校”实行“零择班”的通知》,全面实行“零择班”。

而要想实现“零择校”“零择班”,不能硬来,讲究的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到渠成。在推行“双零择”的同时,市教育局启动并实施了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集团化办学”“城乡联盟”“名校托管”等办学体制全面铺开,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47%,市中区实现100%。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是今天,更是明天。“今天不发展,明天的我们该何去何从?”济南教育人郑重地提出,“今天的教育投入,必将在明天产生巨大的价值。”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2018年8月29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印发〈济南市“领航学校、特色学校、新优学校”创建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正式开启全市普通中小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新纪元”。按照创建计划,到2020年,市级层面将遴选、培育、创建三类学校150所,覆盖全市基础教育20%的学校。通过创建行动让每一所学校发生真实的改变和质量提升,最终实现办好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的目标。C

回应一个朴素真理——坚持教育公心,在“服好务”方面精准施策,“一揽子”解决孩子吃饭和接送问题,济南做法被央视点赞,在全省作典型发言。

这两天,济南市舜耕小学副校长王冉特别忙碌,一方面她要协调好开学后孩子们在学校的就餐问题,另一方面她还要安排好下午放学后的“课后服务”事宜。

“全校1000多名学生,既要让孩子们中午在学校吃好、休息好,还要给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安排最丰盛的课程大餐,必须要关注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孩子,才能将教育办到家长的心坎上。”王冉告诉记者。

“前两年,老大刚上学的时候家里每天都和‘打仗’似的,夫妻排班接送,中午还要考虑吃饭的问题,各种忙乱……今年老二也上学了,但一切都井井有条多了,早上把孩子送到学校,中午在学校吃饭,放学后在学校参加社团活动,一切从容多了。”舜耕小学学生家长张欣燕告诉记者。

2017年5月,济南市教育局做了11.2万份家长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家长不能及时接送孩子,小学生课后服务成为影响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考虑到家长都是“上班族”,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天,市教育局在全市学校按计划推行了学生午间配餐和课后延时服务这一带有温度的良策,实现了孩子“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各学校从校长到干部,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轮流值班,给孩子们提供学习辅导、生活照顾、社团活动、素质拓展等服务,更多的“张欣燕”们成为受益者,家长们纷纷向济南教育竖起了大拇指。

5月22日,山东省召开小学课后服务观摩会议,总结交流全省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经验。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杨峰代表济南第一个作典型发言。

济南教育人明白,美好的教育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必须心无旁骛干事业,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

于是,我们看到了济南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中小学和普惠性幼儿园校方责任险全覆盖,受益学生达到97.8万人。

我们看到了学生“午间就餐”和“课后服务”两项暖心举措,在全市各学校迅速铺开,实现了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主城区386所学校“食堂+配餐”及“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36.51万名学生受益,切实解决了家长后顾之忧。

我们看到了济南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学寒暑假工作及课程建设意见》,开启“课程化”的学生假期生活科学指导方案,最大可能满足中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虽然成绩单可喜,但是济南教育人并没有站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若问此身何所寄,唯有公心最动人。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过程中,市教育局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为核心要务。调研组围绕无证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学生“减负提质”专项行动等师生、家长盼、忧、急、怨的问题,深入基层学校广泛听取意见,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我们零距离接触师生和家长,就是想把听到的、看到的形成报告,切实解决一些教育上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群众有所呼,教育有所应’,真正把教育办到人民群众心坎上。”王品木表示。D

勇担一份育人使命——聚焦“减负提质”,用一系列生动实践培育“有追求、有情怀、敢担当”的时代新人,4个“德育品牌”成为全国典型。

绿茵场上,足球小将们激战正酣;体育馆中,商业素养挑战赛精彩上演;科技节上,学生的无限创意令人赞叹……走进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园,你会发现,多彩的活动更新了高中生校园生活的“打开方式”。

“活起来”的德育课程,无处不在的德育活动,让济南孩子们的成长也越来越多样。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为每一名学生搭建成长舞台。遵循这一规律,济南教育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放松,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用一系列生动的德育改革实践,培养出了一批批有追求、有情怀、敢担当的新一代优秀学子。

2018年,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济南4所学校榜上有名。

令人欣喜的是,这种有益尝试不只是几所学校的“一枝独秀”,而是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态势。在素质教育具体化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各学校的德育工作摒弃活动化和孤立化的倾向,不再是热闹过就忘记的一次次活动,已经成为为学生量身定做的生动课程;不再处于被“渗透”的配角地位,逐渐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也不再是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独角戏,而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

与此同时,济南市教育聚焦“减负提质”,向教师有偿补课“开刀”,向过重的学生作业“开刀”,一系列减负组合拳的打出,让学生真正找到了学习的兴趣点所在,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升。在新高考制度下第一次全省学科合格考中,济南市成绩名列前茅,2018年高考质量再创新高,各类竞赛学生获奖人数层次也是历年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获得省奥赛一等奖以上的人数达到189人,学生、家长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优异的答卷背后有济南教育人的辛勤付出,更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教育发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多次到学校调研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批示解决各种复杂问题。7月27日,王忠林在全市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暨半年展示评议活动时再次强调,“不重视教育就是不重视未来”,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如今的济南教育,在育人理念上更加注重回归本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在深化改革上更加聚焦有效德育、课程教学、考试评价等瓶颈问题;在改革方法上更加注重整体改革、点面结合、稳中求进。教育,正成为济南的一张亮丽名片。

新时代、新征程。拾阶而上的济南教育人正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真抓实干,奋勇向前。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为了办好老百姓家门口每一所学校,济南教育将在高位均衡发展的基点上继续乘风破浪,办好“有温度有品质”的济南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出彩人生奠基,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报记者 史春勇)

新闻推荐

肉店销量下滑,利润也低了

9月1日,记者走访济南社区商超、菜市场发现,猪肉消费相对疲软。整整一排近10家生鲜肉店铺,几乎看不到一个顾客,大部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