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侬“拎得清”伐?
“你是什么垃圾?”
这不是一个段子,是许军(化名)这样的沪漂每天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早上七点,他拎着两袋垃圾下楼,朝小区最里面的垃圾厢房走去。黄马甲阿姨就会守候在那里,并向他发出这个“直击灵魂的考问”。
在黄马甲的监督下,许军把夜里吃剩的外卖、果皮,倒进湿垃圾的窗口,并沥干垃圾袋,连同他手里的另一包装着纸巾、卫生巾的垃圾,扔进干垃圾的窗口。
像前两天一样,黄马甲阿姨围了上去,翻开了他的垃圾袋,仔细检查起来。许军预感到这样的场景,急急地跑开了。
6月以来的上海,垃圾成了全城议论的话题,垃圾分类经过各路段子手的包装,俨然成了一个网红。
垃圾桶的战争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通过,并将于今年7月1日实施,如果到时还分不对垃圾,将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就这样,垃圾分类将进入一个强制时代。对此,上海市政府还放出豪言,在2020年,9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达标。
这种底气来自早些年各个地区的试点经验。然而,横亘在各个试点小区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垃圾桶。上海市各个小区方案各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操作:撤掉楼道和小区地面的垃圾桶,设置统一的投放点,由志愿者等角色引导和监督,迫使居民完成习惯的改变。
但是,垃圾桶撤还是不撤?这个问题纠缠于业主、业委会、物业和居委会间,可以说是硝烟弥漫。
古北物业的物业经理何忠雷管理着两个小区——强生古北花园、华丽家族古北花园,居民以公司高管、干部、外籍人士为主,所有人都支持垃圾分类,也都有过垃圾分类的素养。但当提出撤桶时,反对声接踵而至。强生的居民甚至把大字报贴到楼道里。
物业不得不拟定一个垃圾分类的公约。可新的问题又来了,居民提出新要求,“我付钱,你来分类”,何忠雷把问题反映到街道,街道明确告知,不行,分类的主体必须是居民。
经历一番周折,古北物业最终在华丽家族小区撤掉了258个垃圾桶,设了两个定时投放点,一个误时投放点,请了4个“桶长”,每个月成本增加到了4万元以上。而强生小区的撤桶问题,始终未得到全部解决。
到了决战时刻
距离7月1日不到10天,宝通路239弄的多层小区,70多岁的华书记整日穿着黄马甲,天刚亮就出门巡视,一直到夜里八九点。随着《条例》正式实施的临近,他的压力和焦虑剧增。
他们是今年6月10日才启动垃圾分类的,入户宣传后,撤了垃圾桶,并在小区东北角建了厢房,强制居民们把垃圾分成四类。
不过,依然有很多垃圾出现在撤桶的地方,华书记眼看没办法了,亲自蹲点守在那里,来一个,就苦口婆心地劝走一个。但仍有不少人顶风作案。就在上个周末,他起床下楼,竟然看见有四包垃圾丢在地上。
他立刻展开调查,佝着身子翻了半天,总算找出一张快递单,但电话、地址和姓名都被马克笔涂过了,他用水小心翼翼地洗掉,勉强认出了门牌号。带着楼组长,上门问罪去。不过遭到对方极力否认。
“你不承认?我有证据的呀!”华书记从容地掏出那张快递单。
在这个小区里,12个楼组长加上一个雷打不动的华书记,每天有四个人轮流巡查,经过十多天的攻坚战,基本确保垃圾不出现在错误的地方。
“严查之下,一炮打响”,华书记终于有了信心。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么让居民正确分类干、湿垃圾,并且清运车来的时候,垃圾不被拒收,依然是个艰苦的过程。小区垃圾现在还依赖保洁员的二次分拣,保证湿垃圾的纯度达到要求,才能拿到清运公司的“车票”,成功运送出去。
华书记叹了口气,“习惯养成还很漫长,没办法立竿见影”。这一点,跟高昂的监督管理成本,形成了一种博弈。
文明的可能性
相比之下,静安区的扬波大厦就显得有些泰然自若了。这是市中心临街的小社区,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花园,却有一个开放式垃圾大厢房,占据了一二十平方米的地盘。
厢房由两个隔间组成,右边是干、湿垃圾桶,左边是8个不同功能的垃圾桶,整洁地位列其中。居民们对外来人炫耀,我们这里臭味没有,连只苍蝇都没有。
扬波大厦是上海最早践行垃圾分类的小区,但并不在官方的试点名单里,而是小区自行提出,业委会得到90%的业主同意后,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前业委会主任戴先生记得,当年居民热情很高,单就厢房建开放式还是封闭式这个问题,就讨论了很久,最后一致决定,就做开放式的,他们有信心做到无臭无味。这是一种依靠高度自治和高度参与而建立起来的垃圾分类模式。业主中有不少法律界的专业人士,社区也借助这种优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治方案。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垃圾分类成功的小区,无不具备这种良好的社区氛围,居民有参与社区的意识和热情。
爱芬环保的创始人郝利琼认为,垃圾分类,并不是为了垃圾分类本身,它是一个公民意识的培育过程,也是推动社区治理的过程。比起粗暴的通知和行政命令,如何有效调动居民参与、营造社区氛围,是关系垃圾分类能否长效持续的关键因素。而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充满不确定和阵痛的历史过程。
另外,6月28日,住建部表示,到2020年底,包括济南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先别忙着笑上海人了。
●他山之石
日本是如何垃圾分类的?
在日本,垃圾分类的标准由自治体自己决定,一般都会有“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有害垃圾”“资源垃圾”“宝特瓶”“其他塑料”等大类,不同种类的垃圾投弃时间不一。由于标准不同,有些地方的垃圾分类数量已经达到20种以上。德岛县的上胜町是数量上的赢家,他们把垃圾分到了13类45种。
而且,居民要自己在家中对垃圾先进行预处理。塑料瓶和易拉罐要洗干净,厨余垃圾要沥干水分,打火机和喷雾器瓶子里的液体都必须用尽,硬纸箱需要拆开折好。有些地方还规定,不同种类的垃圾要购买专门的指定垃圾袋收集。如果是大件垃圾,则需要买垃圾券,让专门的垃圾处理公司来拖走,不得随意丢弃。
这么痛苦的垃圾分类措施,为什么大部分日本居民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有些地方规定了巨额罚款,“不法投弃”可能被处以2000到10000日元的罚金。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没有具体的处罚措施,主要靠邻里监督和居民自觉。
在日本,每个学校都会教小孩本地的垃圾分类方法,垃圾回收机构会专门来指导孩子们如何丢垃圾。不仅如此,许多处理站也都设有面对普通市民的开放日,居民可以进入内部参观垃圾处理的整个过程,并对垃圾分类加以监督。(本版稿件综合南风窗、新京报等)
新闻推荐
商报消息(记者刘建宇)6月28日,济南市委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7月5日至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珠宝、红酒、护...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