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新动能撑起济南发展新天地

济南日报 2019-05-16 11:33 大字

济南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西客站片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央企总部城。

过去的一年,济南这方发展热土上,加速壮大的新动能为省会经济发展撑起了一片崭新天地。

实证众多。2018年,济南的省外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和市场主体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济南)正式启用;全面实施“一次办成”改革,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城市改革热度指数位居全国第五……

大项目引领加速跨越赶超

来自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济南39个入选全省新旧动能优选项目总投资为2023.1亿元。

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169.8亿元,全年31个先期及新开工项目开工率97%,实际完成投资170.2亿元,完成年计划投资100.2%。

具体到单个项目上,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两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医疗康养、文旅产业达到千亿元规模,浪潮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中国重汽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元、高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获评全省唯一支持的支柱产业集群;

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在济南揭牌,量子计算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实现产业化;

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

中国重汽推出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投入运营;

伊莱特重工直径16米的无缝轧环机打破世界纪录;

浪潮新一代服务器刷新全球最高性能纪录和最佳性价比世界纪录;

齐鲁制药位居中国生物药研发50强首位……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济南发展进入到跨越赶超的快车道、黄金期。

产业链培育发展动力十足

追梦的路上,离不开强有力的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离不开产业升级和载体建设,离不开创新引领和深化改革。尤其是济南推进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落地,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发展引擎。

规划引领健全转换机制

编制《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经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后印发实施。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立22个由副市级领导牵头的专项指挥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参照全省“10+3”推进体系,构建了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千亿产业与四大支撑的“10+4”工作推进体系。

制定《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重点工作推进落实分工方案》《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监测实施方案》《济南市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济南市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文件,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落实。

载体建设拓展转换空间

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三桥一隧”建设强力推进;

总投资15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八大项目全面开工,储备项目超过200个。

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存储中心一期工程已完成基础施工;

质子临床研究中心项目已完成医疗健康技术推广中心主体结构、墙板施工及幕墙铝板安装;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今年9月开始招生。

济南国际金融城

“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层标志性塔楼全部进场开工。

多点支撑、板块联动的动能转换格局

在西客站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央企总部城;在东站片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省企总部城;在内陆港核心区规划建设57平方公里的高端物流集聚区;沿经十东路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齐鲁科创大走廊。

坚持创新增强转换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56%,居全省首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9.28件,居全省首位;

19家企业入围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居全省首位;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获批建设;

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济南)正式启用;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启动建设;

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增幅居全省首位。

深化改革增强转换活力

强力推进行政效能革命,全面实施“一次办成”改革,公布市级57个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1165项;

聚焦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创造性实施“立体式”监督、“点穴式”察访、“清单式”整改、“靶向式”问责,“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被国务院在全国复制推广;

市场主体增速由全省第16位升至第1位,总量一举突破80万户;

获评“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城市改革热度指数位居全国第五。

双招双引挖掘发展潜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项目和人才、智力的高质量支撑,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是开放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济南在双招双引上不断发力,在推进资源集聚的同时为新旧动能转换持续释放发展潜力。

1承办儒商大会、跨国公司济南高端对话会等23项重大会议活动;2组织开展了美国硅谷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题对接会、英国伦敦产融创新合作高端对话会等20余项对外专题招商推介活动;3实施全球招商合伙人行动计划,签约项目73个;4申万宏源玫瑰谷、中能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济南基地、泰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21个项目成功落地;5明确46个市直部门直接参与或服务招商的职责任务,成立8个招商专班,

引进市外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实际到账外资增长40%以上,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6省外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位居全省第一;7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3个;8引进大院大所和高端研发机构103家;9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新入选数全省第一。国际内陆港加快建设,被授予全国首个“国家智慧物流创新先行区”;

全国首个泛北方区域性签证中心挂牌;

中国(德国)欧洲境外企业联盟成立;

国家侨梦苑、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等一批合作载体加快建设;

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达到70个;

跻身全球二线城市。 (本报记者 冯瑜)

新闻推荐

“国际医疗康养名城”建设成效初显济南医疗卫生圈有了这些“国家队”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存储中心效果图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张澄(左三)及其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