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纸黑字变口头承诺“治愈近视”变“摘掉眼镜” 视力矫正虚假宣传更换“外衣”
□本报记者李振
日前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情况显示,我国小学生总体近视率为36.0%,青少年近视呈现低龄化、程度重等特点,防控形势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6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规范近视矫正工作,严肃查处近视矫正中的虚假、夸大宣传行为。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近视矫正机构为自己的虚假、夸大宣传披上了“隐身衣”。他们采取更换表述方式、口头许诺、线上销售等更隐秘方式继续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危害依旧存在。
5月7日,记者来到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附近的一家主打按摩理疗的近视训练机构。机构门外的展板上张贴着“视力回升”的大幅海报,墙上挂着价目表、视力预测参考表,看起来经营规范。
“我们通过中医正规按摩手法治疗近视,中度近视的治愈率在90%以上,轻度几乎是100%。”一进门,工作人员就拉着记者介绍其按摩理疗的作用原理和效果。得知记者有意为一名7岁、双眼视力分别为0.5和0.6的儿童咨询近视训练课程,工作人员迅速给列出了训练方案:“两个疗程13600元,双眼达到1.0,视力恢复正常。”面对记者“近视能治愈吗”的质疑,工作人员信誓旦旦地表示:“戴眼镜肯定不行,但通过理疗师的按摩可以。”
实际上,“现有医疗条件下近视无法治愈”的观点早已是医疗领域内的共识。《通知》中就明确表示,不得在近视矫正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在这一态势下,一些机构一改过去对“近视治愈”的大肆宣传,把白纸黑字变成口头承诺等更隐蔽的方式进行虚假、夸大宣传。
有的机构是通过“文字游戏”变换说辞,为虚假、夸大宣传更换外衣。在济南市历山东路一家近视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可以在三个月时间,采取红外理疗加贴敷的方法“摘掉眼镜”。还有的机构宣称,可以服用保健品让近视实现“逆转”。
为了规避监管,一些近视矫正产品的销售转移到了线上。记者在淘宝购物平台输入“近视矫正”,如同走进一个“神器”“神药”的“宝库”,仅以山东为发货地的近视矫正产品就有治疗仪、按摩仪、矫正器等几十个品种、上千个商品。比起线下实体店的遮遮掩掩,线上的虚假、夸大宣传更加肆无忌惮。一些产品直接在商品名称或是广告图片中标注“视力恢复”“降低度数”等《通知》明令禁止使用的广告用语。还有许多所谓草本古方近视茶、润目冷敷近视膏、穴位药贴、针疗手法视频等产品,则打着中医药、少数民族医药的旗号误导消费者。
近视矫正虚假、夸大宣传误导家长,最受伤的还是近视患儿。“门诊上时常遇到被所谓近视矫正、训练耽误了的孩子。”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副主任孙伟表示,近期他接诊了一个小患者,某视力训练机构许诺其三个月摘掉眼镜,结果三个月后孩子的视力从0.5反降到0.1。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其实是眼底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视力下降。然而因延误了治疗时机,孩子的视力很难再恢复到正常水平。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近视治疗观念,不给不良机构以可乘之机。”孙伟表示。许多家长存在“小小年纪不能戴眼镜”“眼镜戴上就摘不下来”的错误观念,一些不良机构投其所好,炮制出花样百出的“近视矫正产品”,诱引家长上当受骗。他提醒,一旦发现儿童青少年视力异常,应及时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遵从医嘱科学矫正。
面对虚假、夸大宣传更换“外衣”的苗头,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近视矫正广告的监管,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涉及专业技术内容需要认定的,则需要卫生健康、中医药等部门积极配合。
新闻推荐
创新驱动 五位一体 打造媒体融合的济南报业模式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济南日报社社长 马利
媒体融合报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它打破了旧有边界,让各类媒体在各领域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倒逼报业人踏入全新领地,打造不一样...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