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济南日报 2019-05-07 11:32 大字

□孟 新

去年以来,济南市对标“走在前列”发展目标、按照“扬起龙头”发展要求,加快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突破,迈上了新的高度。特别是以实体经济为主要构成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幅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领跑全省,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而在许多可喜的发展成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了“三个千亿”的新突破,即高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浪潮集团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中国重汽销售收入过千亿元。

实体经济是我国市场的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是一个城市财富积聚的主要渠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和参与国际国内分工的重要载体。国际国内的历史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实体兴,则城市兴;制造强,则城市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推进“1+474”工作体系,应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切实解决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项目立市,建立完善六大项目促进机制

一是依托产业规划的项目转化机制。围绕《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等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分区域、分行业产业发展规划,各区县和市经济科技部门、市级投融资平台、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也应提出明确的年度项目发展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切实把产业规划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发展计划。

二是重大自主项目策划生成机制。结合济南市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对各区县、高新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市级投融资平台提出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策划要求(剔除房地产和泛地产项目),建立重大项目策划、生成、评估、核准、发布“一条龙”机制,形成自主招商重大项目库,主动对接行业领军企业,变被动招商为招商选资。

三是项目协调落地机制。结合放管服改革和机构改革,由市审批服务部门牵头,统一整合提升现有分散的项目绿色通道、容缺审批、全程代办、重大项目安排、土地联席会议等制度,形成涵盖项目洽谈、签约、立项、要素供给、落地开工、营运的“一条龙”落地推动机制,做到项目进框、全程无忧。

四是投资项目权益保障机制。由市纪委、市监察委、市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牵头,以便利、及时、低成本为落脚点,完善投资利益诉求维护调处机制,建立市、区县两级统一处置机制,提高受理处置效率,维护投资企业合法权益。

五是重大项目政策配套机制。整合现有项目扶持政策,建立重大项目资本金配套、产业基金导入、落地奖励、政府资本让利等一揽子、成套系的扶持政策,形成“明白纸”“一册通”,固化政策预期,以产生对投资者的巨大虹吸效应。

六是要素资源向实体项目倾斜机制。借鉴外市经验,划出工业用地刚性比例红线,逐步提高工业用地占比,适当减少住宅、商服用地规划面积,留出产业项目发展空间。提高工业用地指标在市、区县指标分配中的刚性比例,引导区县平衡短期账、长远账,推动二、三产业平衡发展。

二、明确“双招双引”方向,做好“一明确、一平衡、三机制、一配套”建设

“一明确”,即明确“双招双引”主攻领域,着重围绕实体领域,特别是工业项目谋划开展“双招双引”。

“一平衡”,即注意力不能全部放在大项目上,对小“四新”小“独角兽”小“瞪羚”等项目要格外予以关注,优化成长环境,以小的代价培育济南未来的“阿里巴巴”。

“三机制”,一是建立或完善校友招商机制。借鉴武汉等城市做法,充分发挥济南高校众多、校友众多的优势,与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给予必要的资助,完善或创设山东大学、山财大校友总会、区域分会等校友组织,在济南或驻在城市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谊招商活动;二是常态化的重点企业、重点大学科研机构盯住机制。重点面向副部级央企、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20强、省级以上独角兽企业中的制造类企业,以及国内外一流大学产业院系、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国内外应用科研机构等,建立由市投促部门统筹分解调度,市直有关部门、区县、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市级投融资平台分工负责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及时获取科技转化优质资源信息,及时掌握重点企业投资动向并做好项目跟进。三是完善招才引智配套机制。从人才项目评估模型、资源配套、扶持政策、便利生活等方面完善成套系的机制,形成可预期、稳定的机制安排,公开对社会发布,尽量减少“一事一议”。

“一配套”,即配套设立“济南市双招双引重大项目投资基金”。整合目前济南市人才引进政策和政府性产业基金,优先采用“股权+预期实现政府让利”扶持方式,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并作为出资人进行资金注入。积极建立市财政、投促、经济、科技、人事部门和市级平台等参加的项目联席评估工作机制,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每年聚焦优选5个以内大体量、引爆型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三、深化市级投融资平台改革,明确平台实体产业发展主体责任

一是按照既定平台改革方案,本着应划尽划原则,将尚未完成划转的企业和权益,按照行业属性,尽快划转注入到各平台,壮大平台资产规模,发挥资产融资价值和整合协同价值,提高平台融资水平。

二是按照六大平台功能定位,完成平台之间“二次”资产调整划转,将不属于平台定位的资产划出,将属于平台定位的资产划入,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

三是夯实平台实体产业发展主体责任。综合运用目标管理、差别考核、薪酬激励、用人导向等手段,提出各平台产业发展方向和任务目标,鼓励平台策划引进大体量实体产业项目。

四、以企业家感受为核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充分认识企业家是最宝贵的稀缺资源。建议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每年开展一次“泉城企业家服务月”活动,做到思想上尊重企业家、政治上关心企业家、工作上支持企业家,营造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

二是畅通政企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完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与企业家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机制,在“亲”“清”基础上增加黏性,增强企业家参与感、荣誉感和信任感。

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尽快推出降低投资成本、商务成本、时间成本、运营成本、人力成本的深层次措施。从市级机关和企业选派项目运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组建“来济投资企业咨询服务团”,对符合一定投资额度或具有代表性的“四新”项目,选派“亲商大使”,为其提供一对一服务。对已落户的重点项目,派出“政府商务代表”,协助做好后续运营工作。

五、发展要素市场,服务实体经济

立足打造“四个中心”和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布局,进一步提高济南的区域影响力、辐射力,提高经济要素的配置能力和话语权。围绕金融优势,适时发展山东基金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交易处置中心、金融保险后台服务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票据贴现中心等金融交易市场和中心。围绕物流优势,加快实施济南国际内陆港建设,形成环渤海地区国际货运班列集散中心,占领物流高端环节。围绕科创优势,积极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专利管理与转化交易中心、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围绕要素优势,积极发展排污权、土地指标、大宗商品等权益要素交易中心。坚持立足山东、放眼区域,使济南成为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大宗商品等实体经济要素区域配置中心和集散中心。

六、完善考核体系,增加实体经济项目考核权重

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城市经济的脊梁,是市域经济的压舱石和最需要、最珍贵的经济组分,对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园区经济、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规模都起着较大的决定作用。考虑到实体项目引进难度和制造业项目投资规模一般不大的现状,如不加区分,与房地产开发、城市综合体开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混同进行考核,往往会把实体项目引进放到次要地位、从属地位。建议尽快出台招商引资分类考核办法,对实体经济指标进行单独考核,并较大幅度提高考核权重,强化实体经济、实体项目考核结果运用,提高实体经济项目引进积极性。(作者系济南产业发展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新闻推荐

河水清 柳色青 小清河复清名

1月24日至今,小清河济南段水质实现持续达标排放,实现历史性突破●31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顺利完成●对干流...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