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勾勒美丽天际线构筑泉城生态绿色屏障

济南日报 2019-04-25 11:32 大字

经过治理后的山体,郁郁葱葱,保护生态。

泉是济南的灵魂,山是济南的脊梁。

济南多山,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保护好宝贵的山体资源,对于涵养泉水生态、彰显泉城特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五年多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如何充分利用济南的自然资源,让城市显山露水、青山入城?济南市出台《济南市山体保护办法》,编制《济南市山体保护规划(2018-2025年)》,建立山体数据库,对全市山体进行分类分区、统一登记管理;对泉水直接补给区内177座山体划定保护红线,埋设保护界桩,控制线内的山体以保护为主,不再开发利用;将泉水直接补给区、白泉泉域、南部山区内的325座山体列入重点保护名录;构建了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山体保护体系。这些措施实施以来,通过强化源头管控,从根本上遏制了开发建设破坏山体等行为的发生,为济南市山体保护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整治破损山体重塑“一城山色”

因地质构造,济南山区多石灰岩构成,石灰岩是烧制石灰的原材料,也是优质的建筑石材。上世纪70到90年代,人们靠山吃山,开山修窑,极大破坏了山体生态,遗留下大量破损山体。这些破损山体不仅存在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也恶化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成为一道道“城市伤疤”。

为还泉城“一城山色”,济南市集中修复山体破损、岩石裸露带来的城市景观“外伤”。2007年至2017年,济南市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完成了“三区一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重要交通沿线)可视范围内173座破损山体治理任务,共治理破损面积206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了历下区洪山、燕翅山、转山、历城区卧牛山、市中区郎茂山、长清区北大山等一批精品工程。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了地质地貌景观,提升了城市形象。

为巩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的长期效果,对已完成治理的山体,市政府统一安排,移交给园林和林业部门统一养护管理和综合开发利用,近城区治理成效显著的山体,大部分已开发建设成为山体公园,打造山水旅游精品组合。远城区的山体,大力发展花卉、林果等生态农业和特色林业,有效地提升了山体治理综合效益,促进了当地农村发展。

与此同时,有效引导山石开采企业走环保开采、绿色发展之路,也是保护山体、保障发展的应有之义。济南市聚焦“疏堵结合”,一方面集中关停了131家露天开采矿山企业,淘汰了一批规模小、污染大的山石开采企业,有效减轻了矿山开采对山体的破坏;另一方面,把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纳入《济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计划在平阴、长清等资源条件良好的区县设置山石资源集中开采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开采工艺,对破损严重、无保留价值的山体进行集中、绿色、环保开采,既缓解城市建设对山石资源的需求,又有效遏制违法开山采石破坏山体的行为。

致力显山露水

让青山入城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蓝天白云不再是奢侈品。一座座青山就像天然的绿色屏障,对涵养泉水生态起着重要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市域范围内642座山体完成了山体调查,面积2625平方公里,目前已将这部分山体纳入了山体数据库,实行统一登记管理。其中,海拔在900米以上的山体有3座,分别为长清区摩天岭、历城区梯子山、长清区老鸹尖山,摩天岭为济南市的最高山体,海拔988.8米。

在此基础上划定山体红线,实行严格保护——按照合理性、协调性、可行性、生态景观保护、建筑物退让等原则,将泉水直接补给区、南部山区和白泉泉域内的325座山体列入重点保护名录,并划定了山体保护控制线,埋设了保护界桩,控制线内严禁与山体保护无关的建设行为,为保护山体设置了一道“高压线”。

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将山体保护控制线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刚性控制内容,明确四至边界、山体绿地等级、用地规模,控制线内禁止进行除山体保护以外的任何建设活动。截至目前,中心城36个片区控规已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其中22个片区经市政府审批,作为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目前正开展山体周边城市景观研究,确定山体周边建筑形态、建筑高度、风格色彩、退让距离等内容,充分挖掘和彰显泉城山水特色。

加大生态修复

建设绿色泉城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机构改革以后,自然资源得以全面整合,以此为契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下一个阶段的生态修复清单已列好——制定破损山体整治三年计划,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开展2019年度破损山体现状调查,摸清济南市山体破损现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制定治理计划,初步计划利用三年时间,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治理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此外,今年10月底前,完成矿山复绿30处,2020年底前,完成露天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64处,全面提升省会城市形象。

山体资源的保护修复是系统治理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度修复治理之“艰”,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共树山体保护之“志”。下一步,济南市将探索建立“山长制”,在全市山体上设置公示牌,明确山体保护范围,公开市、区县、街镇、村四级监管责任人和联系方式,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山体保护工作,创建全民治山、长效治山、创新治山的工作机制,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让更多的破损山体蝶变焕新颜,让城市规划建设携手山水脉络相向而行,让绿色成为美丽泉城的永恒底色。

新闻推荐

大 道 惟 恒

古人云:大道至简。世上所有的大道理,其本质都是最简单的。这份简单,便是初心。25年的砥砺创业,中恒商城初心得偿。...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