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米粉看40年变迁
□田会银
行走在孝里镇孝里三村,总能看到孝里王氏米粉招牌。孝里王氏米粉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小有名气。走出孝里,融入市区,闯出路子,挣了票子,孝里王氏米粉成了百姓改变命运的“摇钱树”。
据记载,传说在夏商时期,因常年降雨,人间大荡,百姓家里存放的粮米常受潮而发霉。而在龟庄(今为长清区孝里镇,因孝里境内的孝堂山形状如龟,原称龟山,故山下村庄因山而得名龟庄)有个才智聪颖的村妇,把受潮不太严重的米用臼捣成面做成面食,却别有一番风味,后来这位有心的村妇又经长期制作,反复实践,制成了一种劲柔相济、香甜可口的面线食品——米粉。
米粉在食用时除浇上佐料外再配以咸淡适中、酸辣相适的小菜,更让人百吃不厌,就这样,米粉制作方法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到了东汉时期汉孝子郭巨出现,又因为郭氏墓石祠建在山顶,又改名孝堂山,引得一些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等到孝堂山郭氏墓石祠朝拜。当地的饭铺就用米粉和菜肴招待他们,广受赞誉。有些外地客商甚至带着家眷和亲友专程到孝里来吃米粉,孝里米粉成为当地一大名吃。
孝里王氏米粉采用当地产的优质小米做原料,经过发酵后磨成米糊滤岀渣,晒干备用,制作时将粉子搅拌成糊状,再加入干粉面,揉成团放入漏床靠压力挤成米粉条,猛火熬,再捞入凉水中,食用时浇上麻汁、蒜泥、醋等佐料,口感劲道,清凉爽口,沁人心脾。
孝里米粉制作工艺考究,尤以王氏米粉最为正宗,如今,王氏孝里米粉已被济南市贸易服务局、济南市饮食业协会认定为济南名“风味小吃”,使孝里王氏米粉走向全国充满底气。
随着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也发现孝里王氏米粉岀现了转型升级的难题,属于家庭作坊,一个大火炉子,需要二三个人挤压,几张桌子,简易的招牌,卫生条件急需改善。王氏米粉还能吃多久,成了一个必答题。
改革开放40年,经济不断发展,生活逐歩改善,消费不断升级,人们下馆子希望吃得好、吃得巧。哪怕是一碗面,也需要吃得有情怀、有情调。
如何让这一碗米粉吃岀时代感、文化味?孝里镇近年来不遗余力做着引导工作,一方面,在孝里镇打造王氏米粉文化节,拍摄米粉人纪录片,展示米粉的历史文化精神,讲述第九代传承人王庆福的故事,增强米粉人的文化底色。另一方面,鼓励米粉经营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制作工序更加讲究,改进招牌挂幅,让人们吃得放心舒心。于是,这碗有千百年历史的米粉,香飘神州。
新闻推荐
培养品格高尚的人,从娃娃抓起 槐荫区探索幼儿品格教育与家园共育新模式
家长代表进行宣誓,致力用美德引领幼儿成长。为积极探索幼儿品格教育与家园共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构建新...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