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荫公安推行“案件分类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小手术”换来社会稳定大格局

济南日报 2018-10-10 11:31 大字

民警执勤(本版图片均由警方提供)

干活的还是以前那么多人,但最近槐荫公安分局很多干警感觉舒心了,找到了“用武之地”;槐荫辖区的群众感到安心了,他们周围时时刻刻有公安民警的保护,遇事有人管,办事一个电话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办好;政府感到放心了,有一支执行力强的公安队伍守护,社会治安环境明显提升,群众安居乐业,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明确职责—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受体制机制和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存在着派出所工作“大而全”、基层基础工作弱化,专业警种精力不足、工作难以落地的问题。

为破解工作中的难题,槐荫公安分局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建立派出所和各警种侦查大队办理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的意见》,明确11种案件由刑侦部门承办,派出所只负责因果关系明显等5类案件。

对工作中出现的部分管辖难以界定的问题,分局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案件分工工作机制的意见》,作出专门规定。如:对所有电信诈骗案件一律由派出所受理、立案,在相关平台做好止付、冻结等前期的基础工作;案件的侦办诉讼由辖区刑警中队负责。派出所与刑警大队对案件的侦查、移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增强队所工作合力,对案情不明、移交有分歧的案件,由分局法制部门统一协调。

槐荫公安分局振兴街派出所所长姜宏斌介绍,这样就避免了因派出所和刑侦部门在接处警和办案环节的衔接不畅所导致的案件取证不及时,贻误案情,难以处理的问题,既提高了办案质量,也提升了派出所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面对大量的刑事案件由派出所转为刑侦部门负责带来警力不足的问题,分局将原直属大队和原属治安部门的食药环中队全部划归刑警大队,设立了图侦中队、有组织犯罪侦查中队和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使刑警大队形成了“十队一科一中心”的组织架构,实现了“警种做专”的目标。

破解难题—

落实案件首接责任制

槐荫公安分局对“案件分类管理”后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早筹划、早解决,做到了有备无患。

按照“地域相邻,人口相当”的原则,将全区划分为ABCD四大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党委成员负责,片区内有四个户籍派出所、一个特巡警中队、一个刑警中队。由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牵头,每周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以问题为导向、以发案为指引,片区内所有警力实行集中出击,形成了所队密切配合的“打防一体化”的工作格局。分局研发的移动接处警终端配发到派出所、刑警责任区中队、特巡警责任区中队,实现了“一机在手、互联互通、警情共享”,将派出所、刑警、特巡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小设备、大联动”,带来整个工作运行机制的变革。

为避免管辖职责不清,有可能出现推诿扯皮或调查取证不及时、延误案情的问题,分局明确规定:各办案单位要认真落实案件首接责任制。最初接受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嫌疑人自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等工作中发现的犯罪线索,派出所、各警种侦查大队必须先行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受理或推诿扯皮,不履行首接责任制的,或者因推诿造成案件事后取证不能的,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由分局追究责任人的相关责任。目前,分局已对有推诿扯皮行为的3个单位进行了约谈。

实现突破—

8个月警情下降三成多

槐荫公安分局出台的一系列措施,让派出所减负解压,工作也更加自主、更加灵活。振兴街派出所组织阳光100小区居民成立了“红袖章”巡逻队,中大槐树派出所在裕园小区组织居民开展了“手拉手,邻里互望”活动,五里沟派出所在经三路小区探索了开放式小区市场化“四联”管理模式,张庄派出所动员办事处为明星小区购买保安巡逻服务和宜家家居承担社会防范责任,兴福派出所在辖区独创了“高空视频”巡逻等一批适合当前时代特点的管理防范经验。

实行“案件分类管理”后,刑警大队更加专注于对11类案件的侦办。今年以来,有影响的案件全部破获,刑事拘留351人,破案470起。今年1-8月,槐荫全区接110报警53745起,同比上升11.17%;但违法犯罪类警情仅3022起,同比下降35.45%。查处治安案件3401起,同比下降25.2%。查处涉黄、涉赌类案件63起,同比下降73%。

槐荫公安分局局长张新华表示,通过推进“案件分类管理”,初步使分局工作尝到了甜头,槐荫公安分局在落实“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举措中,走出了一条适合槐荫区特点的新路子。 (本报记者 陈彦杰)

新闻推荐

微信语音回复算数吗 济南中院审结一“微信协议”案

本报10月9日讯(记者马云云崔岩通讯员张洁)收到对方发来的一份房屋租赁协议,微信语音进行了回复,后来觉得不踏...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