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狂人李攀龙改了李白的《静夜思》

济南时报 2018-09-13 14:22 大字

□钱欢青

中秋将至,游子思乡,思乡不得,遥寄明月。古今中外多少写月亮的诗,我们最先想起来的,恐怕非李白莫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三岁小儿都能吟诵的这首《静夜思》,早已沉淀为中国人不可撼动的乡愁意象。

李白可谓“月亮狂人”,一生千首诗,咏月诗竟多达三百余首,其对月亮的痴狂,可见一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一句,是“明月直入,无心可猜”,天地间明晃晃澄澈澈的月光,多么纯洁,多么纯粹,仿佛能照见人心里所有的阴暗角落,驱走所有的沟沟坎坎。

说回《静夜思》。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其实李白当年写的《静夜思》却和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静夜思》并不一致。据复旦大学陈尚君先生考证,我们现在可以见到的大约一千首左右李白的诗歌,最主要的来源,第一是李白本人的文集,第二是唐宋时期的各种诗文选本,第三是唐宋时期的各种史书、笔记、诗话、类书、地志等。遍览诸多权威版本,以及《全唐诗》所录文本,都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一直到明代初年高棅编《唐诗品汇》,所收的还是没有两个“明月”的文本。

那么,《静夜思》的两个“明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日本关西大学森濑寿三教授调查了三十八种文本的异文,结论是:两个“明月”的文本,最早出现在明代中期李攀龙编选的《唐诗选》中,此后明清选本或沿袭其文本,尤其是《唐诗三百首》沿用了这个版本后,影响就更大,直至流传至今。

李攀龙是济南人,字于鳞,号沧溟,是明代著名的“后七子”之领袖。都说济南人保守、宽厚,沧溟先生却是个“狂人”。他九岁丧父,家贫,靠母亲纺织度日,但从小刻苦自学,稍长,即嗜诗歌,“益厌时师训诂学”,越来越讨厌学校里老师教的那一套。里人目为狂生,而他自己说:“吾而不狂,谁当狂者?”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狂生”是如何评价唐诗的:“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陈子昂以其古诗为古诗,弗取也。七言古诗,唯杜子美不失初唐气格,而纵横有之。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至如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盖以不用意得之。即太白亦不自知其所至,而工者顾失焉。五言律、排律,诸家概多佳句。七言律体,王维、李颀颇臻其妙。即子美篇什虽众,愦为自放矣。作者自苦,亦惟天宝生才不尽,后之君子,乃兹集以尽唐诗,而唐诗尽于此。”

短短一百多字,以如此简洁的话语对唐诗从诗体上进行评论,史上少见。而说李白的古诗“往往强弩之末”,是“英雄欺人”,说杜甫的律诗“愦为自放”,也实在是大胆、犀利的点评。李攀龙喜欢的是杜甫的七言古诗,“纵横有之”,李白的五言、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也许是因为太爱李白的绝句,又极自信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所以沧溟先生大笔一挥,将李白的《静夜思》改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模样,以至于李白的原诗,反倒很少有人知道了。

新闻推荐

联盟诚信守法经营宣言——诚信守法经营共创美好生活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济南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济南地产诚信联盟代表全市房...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