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教育” 红色引擎激活发展活力历城教育的新作为新担当
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
□本报记者 朱士娟 通讯员 刘爱君
这是一串刻印着责任与担当的“民生轨迹”:2015年,历城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验收,提前5年达到国标;2017年,首轮“三名工程”完美收官,多个教育教学成果获全国推广;2017年,历城区19个居住区教育配建项目集中开工……在历城区奋力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区的进程中,历城教育发展同样跑出了“加速度”,体现出来的正是党建这个红色引擎的力量。在办有质量、有温度的教育过程中,历城教育走出了一条“抓党建促公平、抓党建强班子、抓党建育名师、抓党建提质量、抓党建树品牌”的发展新路子。
心有力量,肩有担当。一面面党旗飘扬在教育一线,一枚枚党徽在胸前闪耀。在这里,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支部书记,就是一个榜样;一名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帜。
促公平、提质量
把党旗插到教育配建项目一线
唐冶新区兴元街以北,飞跃大道以南,唐冶东路以东,围子山路以西,一片绛红色楼群格外抢眼。这里就是历城二中及稼轩学校的新校址,总投资17亿元,是历城区一次性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校建项目。再过不到两个月,新校区将正式启用,届时,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将大为改善。
随着全区城镇化进程步伐加快,老百姓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回应民生关切,历城区教育局党委主动对标新型城镇化进程的现实需求,加大教育供给力度。2017年秋季,该区就有14所居住区配建学校交付使用,2017年底又有19个配建项目集中开工,预计今年将有30所学校和幼儿园交付使用。开发建设全面启动、火速推进,体现的正是历城教育党建这个红色引擎的力量。“教育配建项目建在哪里,党旗就插到哪里。”历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庞振福话语铿锵。
针对大量居住区教育设施在建的实际情况,历城区教育局探索“党建+项目”模式,选配6名优秀共产党员,组成两个教育设施建设推进小组,实现了“有教育建设工地的地方,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充分发扬党员勇于担当、破解难题的作风,采用倒排工期方式,做到工程节点进度不延误、总体进度不超期,确保学校如期交付使用。
此外,为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历城区还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引进山师附中、济南外国语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等模式,提高教育质量。
强班子、育名师
让红色引擎激发先锋力量
牵好从严治党的“牛鼻子”,历城区教育局党委紧抓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2018年1月,作为党委书记,庞振福率先作了抓党建述职评议报告,接受组织考核。据悉,历城区教育局已连续2年实施了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测评制度,落实党建责任考评追究办法。教育一线则更强调抓好党支部书记、校长这个“关键少数”。去年12月,历城区完成了校长职级制改革,首批87名中小学校长“摘官帽”。改革后,学校实现党支部书记、校长“一肩挑”。“‘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是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躬逢其盛,当竭力而为之。”历城六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刘培成是历城区校长职级制改革后首批聘任的校长之一,受聘以来,他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教育教学,思想上换挡,行动上提速,带领学校发展步入“快车道”。
工作日,走进历城区教育局你会发现,有些办公室的门是锁着的。在机关不坐班,这是咋回事?原来,他们都去下基层调研了。如今,历城区教育局形成了“围绕教育搞调研、围绕工作抓学习、围绕发展促改革”的工作体系,从局党委成员到局机关科室,从局机关党员干部到学校党组织负责同志,都确定了调研课题,做到带着课题下基层、带着答案回单位、带着思路抓整改。截至目前,局党委班子成员共调研基层单位75个,走访师生、家长、社会群众等200余人次,帮助基层解决项目推进、手续办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具体问题20余件。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历城区教育局党委还推进实施了党员名师工程,制定了《名师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优秀师资的辐射、带动、引领效益。一位党员教师就是一面旗帜。2017年,该区党员干部、党员教师中,有1人获评“2017年山东教育领军人物”,2人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4人入选齐鲁晚报“我身边的好老师”前十强,14人入选济南市第二届优秀教育管理者及第三期济南名师建设工程人选,27人次获济南名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党员教师占获市以上荣誉教师总数的95%。
教育的神经“末
梢”在学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任务,为国家储人才的使命。基层党组织全覆盖,让学校有了“主心骨”,打开了全区“一校一
品牌、一校一特色”的
新格局。历城二中 三学三用三带头
历城二中党支部以“三学三用三带头”为工作主线,以党建带全局、以党员带群众,全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学”即学理论、学典型、学创新;“三用”即用机制规范、用文化引领、用服务暖心;“三带头”即班子成员带头、领导干部带头、党员教师带头。在历城二中这所美丽的校园中,高扬着时代主旋律的鲜红党旗上彰显着二中党支部做有温度教育的事业追求,一枚枚闪耀着光亮的党徽里诠释着二中党员教师人生在勤、仁爱敬业的朴素教育情怀。
历城六中 “党旗导航站”
在历城六中,有一个“党旗导航站”,它时刻指引着学校发展,成为全区叫得响的党建品牌。党旗导航站的核心内涵是党旗指引,立德树人;为幸福奠基,为成长导航。首先,学校耐心引导学生,着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其次,学校热心感导教师,让教师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与温暖,引导帮助每一位教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第三,科学引导家长,给予家长科学的引导,家校形成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郭店中学 “四有一创”
在郭店中学,“四有一创”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干担当,成为全区响当当的党建品牌。所谓“四有一创”,就是争创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
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创新优质学校。郭店中学党支部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深入教学一线,带头上示范课,采取教研组承包责任制,全程参与到教研组全部教学过程中。在历城区长达十年的改造教学过程中,该校全体党员投身其中,探索活动研究课。在党建引领下,学校确立了真正关注人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帮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新的教育信念。
历城区实验小学 课改先锋
“党建引领创课改先锋”是历城实小最为亮眼的党建品牌。在党支部书记、校长郭淑慧的带领下,全体党员干部成为教改的先锋队。2013年,历城区实验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改革正式启动,在课程整体架构的基础上,选点突破,将六门课程有机整合形成了一门全新的学校课程——主题课程。2016年,经过进一步梳理和规划,学校确立了新的课程建设目标——“完善体系,全面推进”,凸显课程个性化、可选择、可定制的特点,以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育人目标,从而引领全国的课程改革。2018年开春,学校召开课程改革问诊会,进一步发现课改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不久,该校教改成果结集出版,教改经验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在历城区教育系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事迹书写着党旗下最朴实的人生,“敬业、责任、忠诚”成为他们身上最闪亮的“标签”。历城区唐官小学校长宋爱芹用理想信念担起强校使命
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七八点到家,一天24小时,她有多半时间待在学校。有人问她:“这样日复一日,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生活,幸福吗?”她回答:“累而乐之,苦而爱之。”
她就是历城区唐官小学校长宋爱芹,1964年出生的她,是历城区教育战线上最为年长的一位“女校长”,同时还是一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宋爱芹用“真诚的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驴腿”了解师生的诉求,想方设法为师生搭建成功的平台。当学校各项工作快速步入正轨,她却累倒了。有一天下班后,因为过度劳累,宋爱芹血压急剧上升,头晕呕吐不止,当晚就住进了医院。但第二天一早,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说,执意回到了工作岗位。儿子不理解母亲,哭着劝她辞职。宋爱芹对儿子说:“我爱我的工作如同爱你一样”。最终,儿子拗不过她,只好选择了支持。
2010年,学校市达标验收在即,宋爱芹忙得团团转。80多岁的老母亲思女心切,要去学校看她,不料路上突发脑梗,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为了不耽误学校工作,宋爱芹只得利用中午时间探视母亲。就是这样一位“铁娘子”,让唐官小学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大放异彩。洪家楼小学语文教师王红霞用爱撑起学生成长的艳阳天
“一个人的境遇可以曲折,但生命不能暗淡,最灿烂的光芒是在(难中保持温暖”,这是王红霞在随笔中写下的话。课堂上的王红霞声音洪亮,对待孩子耐心细致、热情大方的她,让人一点也看不出她竟是一个癌症患者。
十几年前,王红霞因患甲状腺癌,做过一次切除手术,更加不幸的是2012年,癌症复发同时还并发了肺炎、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病痛让她不得不离开她所热爱的讲台。然而,学生们的思念和她对事业的责任感又给了她无穷的力量。那段时间,她上午回学校上课,下午去医院治疗。超负荷的工作常常侵袭损伤她的身体,一学期发烧好几次,每次她都是下班后去输液,就是这样的时间,她也不舍得耽误。她总是要求大夫扎左手,在诊所打上吊瓶后回到家里,她可以用右手批改作业。好几次,不期而访的朋友去看她,看见这样的情景时,心疼得眼泪掉了下来。她的坚持,在孩子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名教师应该树立的形象,更升华了党员教师的形象。
2011年,王红霞工作室成立。每学期,她都要走进偏远山区十几次,义务为孩子们上课,带动当地老师一起成长。如今,王红霞依旧活跃在校园里,并以她的乐观、坚强、自信和执着影响着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向他们传递正能量。
新闻推荐
本报7月1日讯(记者王淑文)泉城再次经历升温后,未来一周将迎来雷雨和高温轮番上阵。预报2日至4日多雷阵雨天气,气温随之下...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