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家庭医生切莫纸上谈兵
□杨晨
当前,随着中国社会迎来老龄化、城镇化和慢性病高发等诸多挑战,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难以充分满足群众需求。居民看病就医集中到大医院,“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也不利于改善就医环境、均衡医疗资源、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等。从“上医院”转向“看医生”,家庭医生制度成为许多国家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起居民和家庭医生团队稳定的服务关系,对于应对老龄化、疾病谱变化以及构建密切和谐的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在国外影视剧里,你肯定见过这样的场景:主人公身体不舒服,一个电话就有医生上门,他们像是老朋友,关系好得不要不要的。那时候很多人还感慨:生病有专人伺候真好,不用拖着病恹恹的身体挥汗如雨地在医院里人挤人。如今,这种“真好”的生活正逐步走入国内寻常百姓家。参照欧美国家的成熟经验,我国的家庭医生服务起步虽晚,但推广速度并不慢。以济南为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拓展,截至2017年11月中旬,完成签约254.97万人,覆盖率38.91%,已提前完成省考核目标。从全国范围看,2017年家庭医生全国签约人数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整体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居民认可程度较低,基层服务供给能力较为匮乏,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从“坐堂医”到“上门医”,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扩大覆盖面只是第一步,服务要跟上,医生水平也要跟上。让更多家庭医生进家来,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助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家庭医生不只是一种职业的称呼,更像是一个家庭的“健康管家”,帮助居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不生病或少生病,体现的是基层服务模式与大医院服务模式的不同。家庭医生通过自愿签约、上门服务,既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提前干预、有效指导,更有利于增强医患信任,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解决一些常见病问题。从另一方面看,家庭医生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困境,有效节约了医疗资源。如此看来,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是一件好事,但好事必须办实,否则就成了纸上谈兵。希望有关部门在重视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同时,在资源配套、激励机制、转诊联动等方面予以保障,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的职业使命感,完善家庭医生预约服务等配套制度,开辟签约居民优先转诊的绿色通道,让家庭医生服务走出“签而不约”的怪圈,让家庭医生能够得着、常看见,这样接地气的家庭医生才能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守门人。
新闻推荐
本报1月3日讯(记者王彬)近日,《济南市行政审批首席代表管理若干规定》出台。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将成为各部门(单位)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第一责任人。规定明确,行政审批首席代表(以下简称“首席...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