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图书馆:读懂别人充盈自己
“真人图书”《不一样的全职妈妈》——珂妈“阅读”现场。“Ithink真人图书馆"组织者的工作证。每个月第三个星期日的下午,都可以在省图书馆四楼外文部见到三五成群的人围坐在一起,要么认真聆听,要么谈笑风生,气氛融洽。他们没有拿着书籍读书,但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特殊形式的图书馆——省城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运营了5年之久的“真人图书馆”。“Ithink真人图书馆”名曰图书馆,但读者“阅读”的不是书,而是一个个生活在时代大潮里的普通人,他们是户外达人、社工、花甲背包客,是高校教师、科技先锋……这里的读者相信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都值得分享。
本报记者师文静
“读”人的初衷是消除偏见
“真人图书馆”是2000年左右产生的新事物,诞生于丹麦。一群丹麦年轻人为了让不同文明、不同国度的人能深入沟通,消除彼此间日益加深的偏见,组织“真人书”与更多普通人互动沟通。这种活动被认为是一场精神实验。在这场实验中印第安人、艾滋病患者、脱衣舞女郎、断指者等不同职业与生存状态的人相继成为“真人书”,供读者阅读,与读者共读。
随着“真人图书馆”在全世界的流行,2011年它被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和其学生吴汉华作为新生活方式引入中国,并做起研究和推介。捕捉到这个信息的年轻人,开始在各自城市尝试“阅读”人的活动。2012年“真图”迅速在十几个城市扎根,高校图书馆、书店、咖啡馆开始流行分享“可能的偏见受害者”的故事。
当时就读于山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陈诗羽与邱隽思追赶着年轻人的文化潮流,在济南最早发起了“Ithink真人图书馆”,这个活动小组一开始就定位于青年公益组织,并不局限于某所高校,而是希望联合济南各高校青年志愿者共同实践,活动地点也放在校外咖啡馆等地,以让它更加社会化,吸引老中青不同年龄读者,产生更广的影响。作为国外“真图”的本土践行,“Ithink真人图书馆”的早期活动在试图打破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上做了很多尝试。
“Ithink真图”较早的活动中,“真人书”的书单丰富多彩,主要是普通人平常不易接触的人群,比如艾滋病患者、酒吧驻唱、脆骨症患者(瓷娃娃)、麻风病人的妈妈等。当然也有“花甲背包客”、旅行达人、摄影爱好者等故事有趣,经历丰富值得“阅读”的人,但不是主流。不少读者通过与这些人互动沟通,渐渐消除一些因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或错误观念,比如“谈艾色变”,再比如,原来酒吧驻唱混夜生活的小伙子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积极乐观的人,而且对音乐充满执着。
分享一个故事读懂一个群体
不少“Ithink真图”的读者都记得一本叫做《入殓师》的“图书”,乐观开朗、美丽大方的小姑娘辛沙沙是一名入殓师,见到这位笑得很灿烂的年轻人,真的很难将其与死亡和晦气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不了解其工作的人,都觉得他们应该是表情僵硬的,生活是灰色的,其实辛沙沙说,脱了工作服,他们都是活生生的简单快乐的人,下班后,她同大街上任何一名90后一样,爱美、爱玩、爱闹,也喜欢悉心打扮一番后去逛街、K歌。面对读者的好奇,辛沙沙也畅聊了职业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但是她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也让读者对这个职业刮目相看:作为让生命完美落幕的人,他们的职业值得人人尊重。
发起人陈诗羽和邱隽思认为,之所以对某一群人有不了解是因为没有接触,之所以存在刻板印象是因为缺乏面对面交流,而“真图”偏于私人性质的对话,会消除一些因不了解而存在的偏见。“真图”的目的不是帮扶这些“可能的偏见受害者”,而是倡导真诚、平等的沟通和倾听,分享他人的故事,用同理心去感悟别人的人生。
让多元的思想点亮人生
因是大学生发起的公益非营利组织,伴随着一届届组织者的毕业,“Ithink真图”经过5年多的发展,现在已由第五届馆长和成员接手掌管。在2014年初与省图进行合作之后,它不再流浪于省城各家咖啡馆搞活动,而是扎根于省图成为一个公益阅读品牌,虽有过短暂低落期,它如今又回到了正常轨道,且在寻求转变。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真人图书馆在本土化过程中,整体基调是水土不服,有的消失,有的产生变异,成为相亲会或成功学宣讲会,真正坚守其本旨——消除偏见与刻板印象的很少。“Ithink真图”第五届馆长、山东财经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王煜涵认为,“真图”早期消除偏见的宗旨,确实让其在社会上取得了不俗的效应与影响,“但是随着几年实践的开展,我们发现‘消除偏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偏见,它不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口号。而且寻找那些在社会上可能被偏见所伤的人,也常会遭遇拒绝,读者的预约也不是很积极。我们想让‘真图\’变得更包容多样、多姿多彩,我们喊出新口号‘让思想点亮生活灵感\’,让‘图书\’更加包罗万象,因不同人的思想总会影响另外一些人。”
的确如此,“真图”本身不可能永远靠新奇有趣来维持与公众的蜜月关系,所以“Ithink真图”现在的“图书”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除了原来的“图书”,加入了大量的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科技达人、作家、主持人、传统手工艺人、公益达人、留学生、医生、创业青年、嘻哈歌手等,且让后者成为主流,越来越贴近当下,贴近年轻人需求。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的读者可以说出自己的职场感悟、心理困境,可以接触到篮球达人、音乐达人,也会为了一项高科技或一场流行电影而展开讨论……
“图书”的达观感染了读者
11月24日,“Ithink真图”尝试举行了一次小型的加场,只邀请了两本“图书”做分享,这是一次新形式上的转变,希望在高校找到更多活动地点,吸引更多年轻人。
午后的咖啡店阳光温暖,在舒缓的音乐中,四五个读者取得借书证后,围坐在一起等待《朋克青年苏芍》与《心理咨询师梦鑫》两本“真人书”的故事开场。着装很“朋克”的苏芍身旁围着几位有留学计划的大学生,还有一位奶奶陪着来的小学生。苏芍先分享了她在美国北部缅因州工作时的痛苦经历。不会做家务的她半个月才学会刷酒店的马桶和浴缸,被当时的领队批得差点抑郁。这段分享的最后苏芍不忘“兜售”给读者一点鸡汤:“真的,经历过痛苦,才发现没有过不去的困难,只要坚持不放弃总能好起来。”而谈到香港读研的经历,苏芍则给读者提供了更多实用性建议,如何获得海外公益经历,如何写申请书,如何应对面试,入校后如何化解孤独,怎样交朋友,有问必答,开诚布公。
另一边的心理咨询师梦鑫则大胆地与读者分享了她曾经的抑郁症经历、英国留学时的自由追求以及如何超越自我,找到自身理想职业的故事,读者听得津津有味,也渐渐敞开心扉。一位读者也分享了她的人生苦恼,甚至倾诉了其隐秘的家庭故事,互相开解和互相鼓励在小圈子里流动。
济南作家钟倩也曾做过“图书”,她的书名是《用苦难照亮人生》。16岁身患重疾的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她爱上写作,自2009年起,她坐在轮椅上用一根手指敲打键盘写作,发表了近200万字文章,其散文《含泪的飞翔》感动无数读者。钟倩“半个我在生病,半个我在写作”的生命状态和感悟,让读者感叹又充满敬意。钟倩说,当时有位读者刚刚痛失家人,听了她的分享后,感觉自己应该变得更坚强。“那是一种平等的沟通,参加完活动我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对等、真诚的交流多么宝贵,哪怕是陌生人之间。这种交流可以看到生命的千姿百态,没有谁是卑贱的。”
始于激情,贵在坚持
第一次当“真人书”的苏芍说,跟大学生聊天会发现90后、00后的状态,他们有着强烈的踏入社会获取社会阅历的需求,而自己那一代学生更潜心于纯粹的校园学习。而做过“图书”的影评人冯小强则感觉在“Ithink真图”对电影的交流比较深入,读者的关注也各有侧重,这里类似于一个思想汇集地。
原为国企金融高管,拥有丰富人生阅历的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教授王波参加活动时的书名叫《职场内外》,不出意外他这本“书”非常受欢迎,被读者迅速“借阅”。王波说,这种年轻人组织的活动他很少参加,但“Ithink真图”给他的感觉很专业,有规范性,组织能力也强,参加完活动感觉挺好。活动中,王波将自己货真价实的职场经验与读者进行了分享,打消了大学生读者对职场的恐惧与困惑。“我特别想对90后说,人生肯定是要快乐,但是每一种精英教育也都是艰苦的,不能只讲快乐,不讲艰苦。”王波非常赞同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去锻炼自己。他说,不少大学生从进了高校就准备考研,被学业所追逐,没有时间去思考,而“真图”这种活动需要组织者去思考,去协调各种关系,是很好的认知社会的过程。
忙着出国留学、写毕业论文的大四学生杨靖昕就是因这个公益组织较强的实践性而在大四时加入其中,既是会员又是专心的读者,做会员可以通过找“图书”锻炼自己,做读者又可以开拓思维,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王煜涵告诉记者,经过几年发展,“Ithink真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省图举办的每期活动都有接近60人参加,多年下来已累积好几千读者。但是作为一个高校青年公益组织,它如何在频繁换小组成员的情况下持续长久地发展下去一直是难题。“一群很有激情的年轻人,做了一件很有激情的事情,但这其中又有太多难题。非营利情况下如何有规范地走下去、在与社会团体合作时如何保持自我的纯正性、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每一任馆长都在上面花费很大精力。”
不过,王煜涵和其小团队也有自己的规划,他们将增加“真图”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让活动保持活力,还打算运用视频社交软件展开线上活动,扩大“Ithink真图”的影响力,还想做周边产品赚一点经费做活动海报。王煜涵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刚刚申请到几千元钱的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明年还可以在省城的宽厚里举办分场,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新闻推荐
2017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我们在这一年所经历的所有欢乐和苦痛,都将在2018年钟声敲响的一瞬间被封存在昨天。跨年是辞旧迎新的盛大仪式,你可以在家与家人团聚享天伦之乐,也可以在外感受异乡的...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