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济南泉水从哪里来

齐鲁晚报 2017-12-27 14:04 大字

济南泉水多,以泉名天下,八方游客慕名来赏泉。许多游客赏过了趵突泉、五龙潭,赏过了黑虎泉、珍珠泉,啧啧称赞泉水好、泉水美的同时,也会惊奇地问:济南的泉水从哪里来?

其实,泉水从哪里来是个老话题,对济南泉水来源的追问和惊叹,自古就有。《浮生六记》作者沈复来济南,观赏“七十二泉之冠”趵突泉,看到“泉分三眼,从地底怒涌突起,势如沸腾”后,亦有“凡泉皆从上而下,此独从下而上,亦一奇也”的惊叹。确实是这样,济南泉水不仅多,而且有诸多奇特之处:别处的泉水要么出自高山谷中,要么出自深山老林,济南的泉水却出自平畴;别处的泉身居高处,是高山流水,济南的泉则身在平地,是平地涌泉。这也难怪那些赏泉的游客,惊奇地问泉水从哪里来,泉的源头在何方了。

年幼时,我听奶奶讲过泉水从哪里来。那时,五龙潭公园门前还没有“五龙迎客”石雕,“一河泉水绕古城”的环城公园还没有建,珍珠泉更是身居省府大院、“养在深闺人未识”,游客看泉多是去趵突泉公园,看突突冒个不停的“三股水”。我跟着奶奶和叔叔,在趵突泉边看泉时,奶奶说起了这事。奶奶说,济南泉水来自城南的南山(泛指济南南部山区),如果你今天抓一把麦糠洒到渴马崖的河里,一两天后,能在“包子泉”里看到洒下的麦糠会随着泉水冒出来。那时奶奶七十多岁,名副其实的济南“老嫲嫲”(mama,读三声),总把趵突泉叫“包子泉”。我听后犯糊涂,搞不清那三眼咕嘟咕嘟冒的泉水与包子有何关系,以至于每听到她说起“包子泉”的名字,就想起泰丰园、草包包子铺里香喷喷的包子。后来,我才知道,趵突泉在老年月里曾叫过“包子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济南人都这么叫。就是在那时,我知道了不但济南街市上的酸楂(山楂)、栗子、地瓜来自南山,就连城里的泉水也是来自南山。

多年后,我看到一份有关济南泉水的资料。资料上说,济南泉水众多的原因,是由其特殊的地质构造造成的。市区南部的丘陵由岩石组成,即使是平原,其泥土下面也隐藏着岩石。但丘陵岩石和平原下面的岩石不一样,丘陵岩石是大约4亿年前形成的一层厚厚的、质地比较纯粹的石灰岩(可溶性灰岩),而平原下的岩石却是石浆岩(不渗水)。济南南部丘陵石灰岩以大约30度左右的斜度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到了市区正好被地下岩浆岩截断。石灰岩结合不紧密,其中有孔隙、裂隙和洞穴,能储存和流通地下水。济南南高北低,水往低处流,南部丘陵地带的地下水顺着石灰岩层,向市区地带流动,从而构成了济南泉水的水源。南部山区大量地下水由南而北流到市区后,遇到了岩浆岩的阻挡,由于岩浆岩组织紧密,不像石灰岩那样疏散,地下水流到这里无法通过,而市区地面上覆盖着一层不透水的黏土,又不能自由流出地面。拦储起来的地下水不能前行,越积越多,因为市区有的地方(济南泉群区域)地下构造存在裂缝、断层,地下水终于找到出路,凭借强大压力,沿着这些裂缝喷涌而出,形成了天然的涌泉。没有想到,这一资料倒从另一方面佐证了当年奶奶所讲泉水出自南山的说法。

不过济南泉水来源还有别的说法,古人认为泉水是伏流于地下的古济水。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的记载;宋代学者郑樵亦说济水“能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乃其本性,非真涸竭也。济水既伏流地中,则发地皆泉,不特历下一处为然。是故一见为济源,再见为荥水,三见为山东诸泉水,而溢为大小清河,其实皆济水”。清代蒲松龄在《趵突泉赋》中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荥,时见时伏;下至稷门(代指济南),汇为巨渎;穿城绕郭,汹汹相续。”从以上的文献记载看,济南泉水是那“三伏三现”的古济水由穴地涌出。

济南泉水发端于古济水的说法古老悠久,古籍中多有记载,至于在唐宋之际,济水入黄河不复出,济水断流后,济南泉水是否还是出自伏流于地下的古济水,亦无人去求证和下结论了。

济南的泉水哪里来?是来自济南的南部山区,还是来自那条伏流于济南地下的古济水?争议颇多。我觉得济南泉水多,关键在于其特殊的地质结构,济南南高北低,南面丘陵,北面水泽(历史上),市区地下处在石灰岩和岩浆岩交接点,有诸多断层、裂缝区域,古时候济水伏流于济南地下,充盈丰沛,乘势而出,形成泉涌;而济水消失后,南部山区地下水顺势而下,择裂缝而涌出,形成喷泉。再者,古济水与南部山区地下水相互叠加,水源充盈,喷发成泉,亦不是不可能。

济南泉水得益于独特的地质结构,只要水源丰沛,泉水就丰盈。这是造物主的恩赐,我们唯一要做到的是:珍惜水源,涵养水源,保护独特的地质结构。唯有这样,济南泉水才会长喷不断,永不枯竭。

新闻推荐

25日下午,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

25日下午,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举办庆圣诞外语艺术节,图为学生表演节目。见习记者潘世金通讯员房靖摄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