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中秋时□汪金友
花开花落,雁来雁归,一年逢好夜,又到中秋时。此时此刻,无论天南海北,无论城市乡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期盼着一轮明月,等待着一道风景。
中秋梦
941年前的1076年,也是这样一个夜晚,也是这样一轮明月,时任密州知州的苏东坡,想起了弟弟苏辙,遂在“欢饮达旦”之后,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个问题,问了900多年,仍然没有答案。庆幸的是,我们不知道明月几时有,但却知道电话几时有、电视几时有、电脑几时有、汽车几时有、高铁几时有、共享单车几时有。还知道改革几时有、开放几时有、发展几时有、进步几时有。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就可以告诉苏东坡,思念弟弟,打个电话、发个微信,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买张机票,两个小时,就能够从济南飞到成都。怪只怪苏大学士出生太早,也就只能在词中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一诗中发出的感慨。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回味和感触。天空还是那个天空,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我们的脚,却已离开了原来那个地方。虽然同是中秋明月夜,但人已不是过去的人,景也不是过去的景。惟一不变的,是追寻的心和甜蜜的梦。
中秋的梦,往往是美好的梦。据《杨太真外传·逸史》记载,八月十五夜,唐明皇梦游月宫,见仙女数百,素练宽衣,舞于广庭。遂问:“此何曲也?”答曰:“霓裳羽衣也。”唐明皇暗暗记下其声调。梦醒之后,传谕伶官,按照他的记忆,整理出霓裳羽衣曲。梦中奇遇,竟能创作出那么美妙的乐曲。虽然是个传说,但也让人心旷神怡。
当初的嫦娥,怀揣的也是一个幸福的梦。他和后羿,本来是一对恩爱夫妻,但阴错阳差,嫦娥吃了成仙之药,遂飘飘洒洒,奔月而去。从此,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一个寂寞,一个孤独,再无幸福可言。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旦有了伴侣,一个人的梦就变成了两个人的梦。只有比翼双飞,才会幸福美满。
还有那个吴刚,梦想着做个高官,梦想着把嫦娥变成自己的情人,可却完全不顾及道德和法律,最后被玉皇大帝罚到月亮上砍树。而广寒宫前那棵桂树,不仅高五百多丈,而且生长繁茂。每砍下一刀,被砍的地方就立即愈合。可怜的吴刚,砍了几千年,也没砍下一个枝杈。梦想如果脱离了现实,也只能受到这样的惩罚。
赏月人
到了中秋,就要赏月。明末张岱在名作《西湖七月半》中,把赏月之人分为五类:
一为“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奚,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这些达官贵人,兴师动众,前呼后拥,名为看月,最后却连月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二为“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大家公子,名门闺秀,虽身在月下,却左顾右盼,只望别人来看自己。
三为“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虽自由自在,但一个“闲”字,似让人看出其心底的空虚和无聊。
四为“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足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哮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这群人,很像现在的混混儿,而且哪里人多就到哪里去,看月是假,凑热闹是真。
五为“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静心赏月,唯实唯美,虽情深意笃,却逃嚣匿影。
在张岱的眼中,只有这第五种人才是脚踏实地、超凡脱俗的情高志雅之士。去名利之心,入人间佳境,或“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或“举杯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自然是感在其中,悟在其中,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张岱所描述的,是城里人的赏月,到了农村,可能没有这样的兴致和情境。
家乡月
在我的记忆中,老家的中秋,也会赏月。大多是晚饭之后,一群街坊邻居坐在大门外的石阶上,听老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然后孩子们都一个个瞪大眼睛,看月亮上边哪个是砍不倒的桂树,哪个是捣药的玉兔。这时又有某个妈妈说起儿歌:“月婆婆,筛锣锣,炒豆吃,没柴火;拾去吧,怕扎脚,偷去吧,怕狗咬……”
老家的中秋,圆月常有,而月饼却不常有。在我的记忆中,18岁之前,只吃过三次月饼。当然,老月饼,才有老味道。前几天,我到北京的大超市里专门找这两种月饼。“提浆”的还有,学名叫“伍仁”。咬一口,还是50年前的味道。“翻毛”的月饼,我没有找到。但也发现,今年的月饼,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注重华丽的包装,而是回归了传统食品和文化的本色。
老家人过中秋节的主要形式,就是吃肉。因为那时,除了过年,只有“端午节”和“中秋节”,才可以吃一次肉。
还有中秋节时,定了亲的青年男女,双方家庭都要互请。一般是男先请女,女再请男。那时候,相互借衣服、借自行车、借小提包,是常有的事。一说谁要去相亲或到对象家过节,大家都会慷慨相助。
我们生产队的一个姑娘,去未来婆家过节回来以后,大家问她吃得怎么样,她说:“我就吃了七块肉。”于是旁边的人都笑她:“七块还少啊?差不多半斤了。”
还有一个小伙,到定了亲的女方家过中秋节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几个月没有吃肉了,所以一见到香喷喷的炖肉,就控制不住自己的筷子,一会儿工夫,就把桌子上的一大碗肉都吃光了。姑娘的父亲嘴上劝他“多吃一点”,而见他这种馋相,心里不太高兴。下午回来的时候,全家人送他到门外,岳丈家的狗,也跟了出来。小伙一看,顺口说道:“看,狗也送了出来!”准岳父的脸,立即阴沉下来。回家一商量,觉得这小伙“缺心眼”、“不懂事”,第二天,就通过媒人宣布退亲。
月看人
人在看月,月也在看人。人在下边,月在上边,人看一隅,月看全球。所以我们可以断言,月看人一定比人看月看得更清楚。哪个地方刮风,哪个地方下雨,哪个地方先进,哪个地方落后,还有哪些人为民造福,哪些人为己谋私,哪些人做了哪些好事,哪些人干了哪些坏事,它都心中有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今天的月亮,一定见到过李白,见到过杜甫,见到过苏东坡,见到过白居易,见到过他们的足迹,见到过他们的风采。但正如清初诗人赵翼所言:“李杜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天的人们,一定会以今天的创造,做给月亮看,留给后人传。
可能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们,做梦都不会想到,现在上午从北京、上海买一盒月饼,下午就能送到千里之外的父母面前。中秋的团圆,也不再是一种奢侈。无数个家庭,都能举头望明月,低头拜爹娘。当然,也有一些优秀的儿女,为了人民的事业,为了他人的幸福,而不得不坚守在工作岗位。每逢佳节,他们也会思念亲人。但这种思念,是一种充实和甜蜜的祝福。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大地最风光的时刻。如果这个时候到田野里走一走就会发现,金灿灿的稻谷、红花花的高粱、白生生的玉米,再加上收割机的轰鸣声、农用车的马达声、男女老少的欢笑声,构成了一幅欢天喜地的图画。这时候,我们自己的心情,也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是啊,又是一个秋天,丰收的不只是农民。大家的脚步,都在向前。
我们不能忘记后羿,因为他射落了多余的9个太阳,才保证了大地的丰收;我们不能忘记嫦娥,因为她为了捍卫正义,才到月宫中忍受寂寞;我们不能忘记吴刚,因为他在月中砍桂的身影,让每个以身试法者引以为戒;我们不能忘记玉兔,因为它不停地捣药,才换取了世间万物的健康。
世界的每一项进步,人生的每一次改变,几乎都是从梦想开始。有一个民间故事,说唐代有一个姓周的年轻人,想用筷子和绳子做一副天梯,然后爬到月亮上去。世人都觉得他滑稽可笑,但细想,这不正是人类最早的登月之梦吗?历史似乎也验证了这样一个规律,有梦,就有希望。
总有那么一些美景,让我们回味;总有那么一些真情,让我们感动。总有那么一些蓝图,让我们幻想;总有那么一些高峰,让我们攀登。又一个中秋,又一轮明月。一年逢好夜,千里共此情。何处不相思,遥寄中秋梦。
新闻推荐
千佛山上精彩的文艺演出不少游客在千佛山山顶登高望远本组图片/记者潘炳摄商报济南消息(通讯员胡春媛记者王彦斌)十一将至,秋高气爽,正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假期期...
济南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