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上古、先秦时期齐鲁茶文化起源考之——齐鲁茶文化第一人——鲁周公

济南日报 2017-09-26 15:21 大字
前言

接下来本报将推出连续的专栏文章——济南茶叶历史故事。我们会将征集来的济南茶叶历史故事、素材、资料等加以修订、编纂、整理,以时间为轴,形成济南茶叶历史系列文章刊发。将零星地散布于历史角落里的济南相关茶文化历史编订。

在此,我们也希望您能将您知道的济南相关的茶叶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特别是近代济南茶叶商业的变迁。让我们一起见证济南茶叶历史的发展变迁。

说起中国茶文化的起源,首先让大家想到的是《茶经》中著名的那句话:“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意思是说大家认识到茶是从神农氏开始的,又由鲁周公这个人传播出去的。

神农氏是上古时期三皇之一,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始祖,传说他著有《神农本草经》(注:一说是托名“神农”所著,具体成书时间不详)。书中也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所以陆羽写《茶经》的时候,把神农氏作为茶文化的始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神农氏,传说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但现已可证明,茶树原产地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而并非神农氏所在中原地区,在原始的部落阶段,人们还没有可能把西南地区的茶叶传播到中原地区来。所以吴觉农先生在他主编的《茶经述评》一书中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认为神农最先使用茶之说,不能成立。

然而,另据我国近代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所撰写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的有关研究和考古资料发现,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后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茶绝迹。《中国茶叶》1979年曾报道,1940年日本石川县茶叶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来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旷野中,发现一株唯一的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也可以佐证,在中原地区有可能曾经出现过茶树。

但依现在的论据,还不足以确凿地证实茶文化的起源,神农尝百草之说也有神话传说的色彩(一说,尝百草为皇帝的老师岐伯所为,后来假托神农之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华夏民族的中原文明就已经开始了认识茶和使用茶,当然齐鲁文化作为中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包含在内。

而有明确的文字记载的关于茶文化传播的史料可以追溯到东晋常璩(qú)撰写的《华阳国志·巴志》,其中有一端这样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园有芳蒻(ruò)、香茗。”说的是周武王征伐商朝的战争之所以能取胜,重要的原因是得力于“巴蜀之师”的鼎力相助。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分封诸侯,将其宗亲册封为巴王。按周制,诸侯朝觐(jìn)必以其最珍贵的物产上贡天子,贡品中就有茶,可见茶是当时最珍贵的礼品,它是我国古代贡茶制度的起源。这则史料中有“园有芳蒻、香茗”句,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这里茶不是采自野生茶树,而是采自人工专门培植的茶园。《华阳国志》

鲁周公就是周公,姓姬,名旦,历史上常常称他为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三个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朝建立后,封于鲁国,因此,又称鲁周公。据说,周公创作《尔雅》以解释和校正历史上出现过的字词。《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尔雅》里面一个词条是这样的:“槚(jiǎ),苦荼(tú)。”槚,是茶树的古称,《尔雅》以“苦荼”释之,苦荼是茶树在商周时期的标准称呼。《尔雅》

另外,周公还制作《周礼》。《周礼·地官司徒》记载:“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该书还说:“掌荼:掌以时聚荼,以供丧事;征野疏材之物,以待邦事,凡畜聚之物。”从《周礼》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此时茶已作祭祀之用。

以上三则史料,《华阳国志》是后代人记述前代之事,《尔雅》和《周礼》的作者历来争议较大,但对茶文化的发展路径描绘得非常清晰而符合时代特点,因此,茶友中历来都以此为依据说明茶文化的发展。从上述史料也可以看出,作为周王朝最重要的两个分封国家的齐、鲁两国,亦存在茶文化的传播与流转。

所以,虽然史书上并没有鲁周公本人专门饮茶的记载,但陆羽还是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将其与神农氏一起列为茶文化的发现者与传播者。这也使得鲁周公成为了齐鲁茶文化历史的第一人。

(文章来源:齐鲁茶文化研究中心)

新闻推荐

它一本台账见证百姓舌尖安全

□本报记者卢虹追求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接力。而食品安全,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在这场接力中,一位位“舌尖守护者”的脚步铿锵且从容。我,便“诞生”在这场接力赛...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