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戴帽各有一套建筑工地模样变俏
工地安装的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立体喷淋是工地降尘的必备“神器”。工地上淋浴房已经成了“标配”。
(本报记者 张一 摄)
以往说起建筑工地,人们多用“脏、乱、差”来形容,沙石乱堆、尘土飞扬,有的甚至没有围墙隔开,敞开式的工地直接影响群众生活;近几年,这种情况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围挡变成了“画廊”,工地长出了“眼耳鼻”,就连建筑工人都住上了“星级”宿舍。人见人烦的工地不仅变得“可爱”起来,还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小小的工地,折射出城市的大文明。
“颜值”高了工地“穿衣戴帽”变整洁
“前些年,家门口要是有个工地,那基本不敢开窗;现在不一样了,工地跟公园一样。”说起小区附近建筑工地的变化,家住经八路的李辉高兴地说,穿了绿衣的工地很养眼。
在济南,李辉所见并非个例。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市在建工地的“脸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说是尘土飞扬的场景,就连裸露在外的土方都很难找到。
在阳光新路与二环南路交叉路口附近一建筑工地,记者看到,施工现场被近3米高的围挡遮得严严实实,上面张贴了一则则主题鲜明的创城公益广告。受访的施工人员表示,给工地“穿衣戴帽”已然成为一种新时尚。
“遍地开花”的绿篱围挡成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相比于普通市民,每日在工地上辛勤劳作的建筑工人感触更深。在奥体中路附近的一建筑工地,工人张传水告诉记者,以前工地围挡上多是污泥、油泥和污水,大家都不爱惜工地环境,常常让工地周围成为卫生重灾区。“今年工地都换上了绿篱围挡,大家也主动自觉爱护,工地周边的环境卫生也一起变好了。”“气质”好了艳阳天工地下起“毛毛雨”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位于经十路的汉峪金融商务中心A5-3#楼及附属设施项目施工现场却凉意阵阵,下起了绵绵细雨。进入工地后记者看到,施工现场正在进行喷淋作业,上百个雾状喷淋装置从近300米高的大楼四周喷洒出巨大水幕,均匀地覆盖在工地上。不远处,大门口的监测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扬尘数据:PM2.5:43、PM10:73。
“我们在道路两侧、围挡、办公区板房、大楼主体和易产生扬尘的关键环节部位安装了1800多个喷头,除每天固定时间‘下雨\’外,还会根据天气和现场作业情况随时降尘。”该项目副经理武帮成介绍,为降低施工产生的扬尘,项目部还购置了雾炮车、洒水车、洗车台等设备,并对现场的裸露土地进行了全面覆盖。“门口的扬尘监控系统不仅跟市城乡建设委的平台互通,还能连到现场每一个管理人员的手机上,只要PM2.5数值超过70,喷淋就自动启动,手机上还能调节‘雨量\’大小。”
立体喷淋、裸土覆盖、道路硬化……这些都是工地的“标配”。近年来,市城乡建设委始终以提高建筑工地文明水平为目标,强有力地推进建筑工地环境整治工作。尤其今年年初,市政府下发《济南市建设工程扬尘污染治理若干措施》,更是给扬尘治理工作提升了新的高度,各建设工地的“气质”不断提升。
在济南CBD片区丁家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水泥路从工地门口铺到了各个施工点,工地内部的裸露土地上种植了草坪和绿植,犹如穿上了一件绿色衣服,极为干净清爽。完备的洗车设施设置在正门口,进进出出的车辆都要在这里停留,把轮胎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施工期间还不时有洒水车、喷淋设备降尘。这些,已成为不少施工工地的“标配”。
“互联网+”了
工地长出“眼、耳、鼻”
看得见问题,听得到噪声,嗅得着风险,想得出办法……一个系统让工地长出了“眼、耳、鼻”。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项目施工现场,记者见识了小工地的“大智慧”。
门禁刷卡率90%,远程监控上传率87.5%,噪声39DB,湿度41.1……在中建八局二公司承建的这个“智慧工地”上,监控中心大屏幕上详细显示着各类实时信息,与之相连的是工地劳务管理、绿色施工、远程监控、机械动态监控、安全管理等智能控制系统。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看到现场有多少人在作业,每个工种有多少人,工人都来自哪里。”项目部负责人韩志军告诉记者,每个农民工的安全帽上都有一个专属芯片,进场时自动刷卡,既方便考勤,又能避免不带安全帽入场的违规行为。
此外,项目还对塔吊、施工电梯等大型设备安装了安全监控黑匣子系统,实时记录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随时观察运营状态,安全监测全方位预警。
此外,VR技术也被运用到工人安全教育当中。“虽然只是一场虚拟体验,但还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今后一定注意安全施工。”在汉峪金融商务中心项目的智慧体验馆,工人张师傅摘下VR体验眼镜说。
据介绍,这套VR体验式安全教育系统是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为项目“量身”开发的,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通过“亲身”经历工程建设中的电击、高空坠落、失火、高空落物等工程事故,体验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场景,让体验者从振动、摇晃、坠落中切身感受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前吃“后悔药”。
“尊严”有了农民工住上“星级”宿舍
刚踏入宿舍的一刹那,来自安徽的农民工小郑就被整齐干净的室内环境、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镇住了。多年辗转于各个工地、见惯了简陋的宿舍的他,这次却住上了“星级”宿舍。记者在小郑的宿舍看到,房间里既干净又卫生,不仅安装了空调,还配备了USB充电接口,覆盖了无线WIFI信号,但没有安装电源插座。“这样能防止工人在宿舍做饭,使用热得快、电热毯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电器。”该工地负责人介绍,工地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24小时开水房和标准化的食堂,喝水、吃饭、洗澡问题都能解决。
今年6月,市城乡建设委印发通知,要求改善建筑工人生活条件,宿舍要满足消防安全、卫生、保温、通风等要求,食堂要配置足够有效的防蝇、防虫、防腐、防鼠设施,保持餐厅、厨房环境整洁卫生,设置盥洗室和淋浴室,厕所采用封闭水冲式等。
“十几年前出来打工,睡的都是大通铺。现在条件普遍好起来,吃住都安心了。”在历城二中项目工地食堂,记者看到,两名厨师身着白色干净的工作服,头戴卫生帽正在忙活着。厨房内,熟食和生食分开放置、井井有条,营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都摆放在显著位置。
在项目经理杨林看来,农民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状态关乎工程的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有时一个小小的走神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从工地小细节处抓起。“项目部设立了职工夜校,为想提高学历的工友创造了条件。” (本报记者谷青)
新闻推荐
顶级智库专家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为济南发展献策——培育新动能要有一整套激励创新机制
9月23日,在首届国研智库·新旧动能转换泉城论坛上,来自国家部委、各级智库、国际组织、省市政府部门和企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动能转换、济南先行”这一主题开展头脑风暴,为加快推进山东省新旧动...
济南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济南,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