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路牌”倒逼作风改进
□堂吉伟德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葛宇路用自己的名字制作路牌,挂在了北京双井苹果社区附近的一条无名路上,成为轰动一时的公共事件。8月7日早上6点多,在济南西客站片区横支9号路和横支10号路上,记者突然发现了“大金南路”和“大金北路”的路牌,采访后得知这两个“新路名”并非正式命名,假路牌很快将被民政部门撤销,正式路名目前正在审核论证当中。(8月8日《济南时报》)
济南西客站片区横支9号路和横支10号路没有得到正式命名,撤销“假路牌”是维护规则之需,也是为了“以正视听”。不过,一个人若是没有名字,则只能以“喂”相称,在人群中就无法做到精准识别。路名如同人名,其象征和指向意义对市民日常生活同样有极大的影响。
对范围越来越大的城市而言,没有路名,坐车打的、送外卖、拿快递都极为不便,甚至有些市民因为绕来绕去找不到方位,加大了交通拥堵的可能,增加交通事故风险的概率,也增加交警、城管等部门执法难度。比如,曾经有市民举报车辆违停,交警到现场执法时发现,因为道路没有名字,连罚单都开不了。
按照各地地名管理的相关规定,居民住宅区和未规划入网的城镇道路,一般先由开发建设单位或所在镇街申报,再由民政部门组织专家论证、社会听证、听取各方意见,经民政部门确定后报上级政府批准。客观地说,命名是一个十分慎重又程序相对复杂的事情,耗费时间相对较长自在情理中。不过若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都未见动静,以“体现文化品位”或者“地方特色”为名的谨慎看起来更像是“不作为”的借口。官方迟迟不见行动,或许就会有葛宇路等民间人士“越俎代庖”,以此倒逼政府部门加速工作的推进和落地。在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同时,道路命名也需要更快速地跟进,不能总是像挤牙膏一样,由民间来推动或者鞭策,我们更需要制度约束下的作风转变。
新闻推荐
□张一鸣从前有个叫了悟的和尚四处参访名师,很多年过去了,他认为自己已经深有所悟。一天,他在化缘的路上看见一个老和尚蹲在路边抽烟,了悟走到老和尚面前问道:“你是一个僧人,怎么能偷懒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