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站在“风口”的“大城小铺”——拉面馆、小吃店和洗车行的故事

济南日报 2017-08-06 11:33 大字

门面房是一个接口,它连通着买与卖,连通着历史与现代。

它的这种属性,曾赋予泉城繁华和辉煌。1904年自开商埠,济南在全国的商业地位扶摇直上;1906年普利门的打通,开启了一条百年金街的传奇之路。自此之后,泉城人对门面房更是偏爱有加,店铺经济深植基因。

这种属性被放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门面房全面开花,泉城路、山师东路、纬一路……商家云集、人潮如涌,一时间店铺经济达到鼎盛。

然而,随着现代服务业快速兴起,面对高昂的房租、电商的冲击、消费习惯的转变等压力,一些店铺生意冷清下来,此前的风光恍如昨日。如今,在全市拆违拆临的大背景下,商业和服务业业态的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商铺走到十字路口:是调整方向还是坚守阵地?是迭代升级还是我行我素?近日,记者采访到几家店铺,他们的变化或许能让我们有所发现。

一家拉面馆审美的转变店面招牌红配黄?现在看太土了!

“这是哪儿?咱不是去亮亮拉面喝面条吗?”不久前,62岁的崔阿姨站在“亮亮拉面”金丝楠木的招牌下用一口济南话问她女儿。女儿说:“这就是啊!”经十一路斜对面那个红底黄字“亮亮拉面”的玻璃门上,贴着“店面拆迁,新店搬到路南”的告示。

20世纪80年代末,崔阿姨就在英雄山早市排队“喝面条”。“老板亮亮是个清秀的小伙儿,手艺了得,那时候队排得长啊,在济南也是一景。”崔阿姨如今当了姥姥,她的女儿和外甥也喜欢吃“亮亮拉面”。“这些年新世界这个店搬了几次家,但店面没有太大改变,刚才一进来我以为走错了,觉得进了星巴克呢!”崔阿姨笑着说。

1987年,“亮亮拉面”只是英雄山早市上排队比较长的一家摊位。1994年,顺应“退路进厅”政策,罗亮在经四纬十二路口开起了第一家门头房,“亮亮拉面”正式登场。2017年,为了配合拆违拆临,“亮亮拉面”拆了两家分店,还拆除了经六路店的二层扩建,目前6家店还剩3家在营业。

“城市在发展,我们不能拖发展的后腿。”罗亮说,人们的审美观也在提高,就像30年前他觉得麦当劳、肯德基特别洋气,连店里的招牌都学的这两家。“现在看,红配黄太土了,我想让我的店回归中国传统、济南特色。”这些年,罗亮没少去日韩的“深夜食堂”、北上广的“网红餐厅”学习,“其实拆违拆临之前就有这个想法,但没有这么彻底,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想把几家分店风格都统一了。”

“以前开店就是干净卫生,现在可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是消费主力。你要有自己的开店文化,才能吸引个性群体和小圈子。”一年多前,罗亮找到设计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想把以前的店面装修彻底颠覆一下。你很难相信,这家人均消费不过一二十元的面馆,桌椅都是缅甸花梨木的,“自己买的原木,找人定做的。还有两张大桌是用两大块缅甸花梨木的整板,我亲眼看着切割的。”罗亮笑称,虽然投资不菲,但很合算。这次店面翻新升级,还挂了不少字画,都出自名家之手。罗亮说:“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在提高,我把自己收藏的魏启后、李学明、张宜等名家的作品挂在店里,与大家分享,让来吃饭的朋友们也感受一下中国文化的魅力。”

有了沿街橱窗和吧台高凳,一排排射灯打在画上,这个老济南面馆看起来像是咖啡馆+美术馆+面馆的结合体。很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发朋友圈,“喝面条”成了次要的事。

虽然只有一街之隔,但经十一路路南的店面房租比路北贵了20%,好在新世界商城配有免费停车场,店面手续齐全。面馆一楼摆了一排将军罐,罗亮说这是参考老宅子中堂设计的,寓意四平八稳,“希望我的亮亮拉面,能稳稳当当再干上30年。”

一家小吃店去留的纠结门前冷落车马稀?年轻人不中意!

拆违拆临后的胜利大街露出大片空地和斑驳的墙面。

以前一到吃饭时间连走路都困难的一条街,现在车辆通行再也不用狂按喇叭。在附近工作近20年的小明说,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胜利大街的“本来面目”。

在这条街做生意有很明显的潮汐性:午饭时人多,晚饭人少;周一到周五人多,周末人少;学生上学时人多,寒暑假人少。拆违拆临之前,这条仅500米长的街,聚集了200多户门头商铺。

老胡经营的小吃店是这条街上为数不多的有证门面房之一。2016年初,老胡租下了这个门面房,9万元一年的房租是这条街上很多门面房租价的两三倍。在胜利大街人挤人的时代,老胡的生意很一般。如今违建被拆除,有证门面房生意渐渐好起来。“现中午11点开始基本没有空座。”

但老胡仍然想把店面转出去。老胡发现,此前大量违建的存在,导致商铺往往以牺牲质量换取消费,低端、混乱,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光临他这种店。“租约还剩一年半,转让费12万元。”不足6平方米的小门头,老胡的价格“吓退”了很多前来看店的。

老胡想转个好价格,然而,前来看店的人也有自己的小算盘:这条街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当失去了以前的人群聚集,在这里做餐饮是否还有吸引力?老胡说:“有意向来看的不少,但还没有敲定的。”

感受到这种变化的不仅只有老胡,还有经七路66号的门头房经营者。“三友鱼馆”在这排门头房的最西头,2014年从纬一路搬迁过来,老板一开始租了两间,一间鱼馆,一间竹荪鹅。“慢慢感觉经营两家店有些困难,就把隔壁的店租出去了。”

对于小吃店小饭馆的定位,他们越来越模糊。与社区相比,这些门面房在城市中心地带,紧邻交通要道、单位学校和开放式社区,房租自然要高一些;与城市综合体相比,他们无法提供吃喝玩一体的服务,甚至连找个停车位都很困难。

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居住区和生活区的分离,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以机动车便利可达为前提的。小明表示,如果不在附近工作,他应该不会跟亲戚朋友到这里吃饭。“有时候到喜欢的小饭馆吃个饭,只能把车停路边,结果出来一看被贴条了,这顿饭的成本就立马高上去了。”所以,越来越多的餐饮店进入综合体。网络化时代,刚性需求大量被线上购物所取代,但唯独“吃”是无法代替和虚拟完成的。“没有地方停车,就没法愉快地‘逛吃逛吃\’。”小明说。

一方面,我们在重建商埠和老街,恢复城市的记忆;一方面,很多与记忆成长有关的普通小店,可能悄无声息就离开了。这些只适合一个历史时段,给人以“脏乱”感觉的小店,直到有一天回忆过往的时候,才会偶然间被提到。

一家洗车行选址的考虑万元悬赏找店铺?必须是有证的!

今年2月底,在全市拆违拆临二期拆除任务台账公布前,顺河高架桥下是个神奇的存在。以经七路为界,南北沿线约200米的河道,分上下两层,密密麻麻聚集了几十家茶业商铺、停车场和洗车行。自桥下从经七路走到文化西路,要穿过两侧商铺、到处都是水的洗车行、总是散发着臊味的河道和一个公交停车场。

在附近银行上班的小方说:“自从来这里上班,每天都要花几十分钟找车位。后来发现,洗车的话可以免费停车。再后来,连洗车都要排两个小时队了……”

叶小飞是爱义行顺河店的店长。爱义行在济南有10家直营店,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顺河店是最挣钱的分店之一。“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营业额就能达到100万元。”因为租金低、人流量大,挨着河道方便排水,还有停车空间,顺河高架桥下不止养活了爱义行这一家洗车店。

4月4日,爱义行顺河店被拆除,洗车设备被拆卸、返厂翻新,一些员工辞职,一些员工被分流。“当时装修花了100多万元,洗车设备的拆搬和翻新又花了七八万元。拆除前店里有41名员工,有的辞职结算了工资,给了一部分安置费,还有一部分流到其他分店。”

截至6月底,爱义行10家直营店中有两家因为属于违建被拆除。这两家店如今都找到了新店址,一家在明湖西路,一家在龙奥北路。叶小飞接管了明湖西路店,6月初装修完毕开始营业。“现在新店手续齐全,不再担心了。”

“位置很难找。”叶小飞说,“这个门面房是我们发动员工、亲戚朋友悬赏找到的。”怎么悬赏?“我们公司有寻址悬赏政策,只要签约成功就立即奖1万元现金。”在燕山立交桥下,也有两家洗车店被拆除。据了解,仅仅在拆违拆临三期(第一部分)名单内,就有17处洗车店上了拆除名单。为何洗车店偏爱选违建房?叶小飞说,租金低、利润大是此前租房时关注的重点,没在意是不是违建的事。“这是之前的选址条件,以后我们还要加上一条,有房产证。”

与之前的顺河店相比,明湖西路店的房租每年要多出7万多元,停车也不如以前方便,但洗车的价格并未因租金而上涨。叶小飞表示,“7月底我们会调整价格,不是针对一两家店,是全市10家直营店的统一调价。”他同时表示,价格调整,必须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品牌形象来回馈顾客,“只有这样,顾客才会觉得值,才能吸引他们。”(本报记者 闫珍珍)编 后

一只蝴蝶的翅膀可能引发一场飓风,如今,全市动了真格的拆违拆临,无疑从客观上加速推动了济南商业和服务业的业态升级。

在网络时代,经营档次下降、租金日益高昂、市场竞争激烈、客流逐渐流失,加上网络电商冲击,以门面房为代表的店铺经济走到了拐点。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人体验和感受,各种商业形态逐渐向休闲化发展,一如亮亮拉面的老板罗亮所说:你要有自己的开店文化,才能吸引个性群体和小圈子。而这,正是目前很多违建商铺无法提供的。这些商铺往往牺牲服务质量换取低端消费,并不会注重品牌的打造。

拆违拆临,并非店铺经济走到拐点的决定性力量,但是它却加速将店铺经济推向“风口”。在重塑商业生态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从低端、混乱走向正规、有序的过程中,很多店铺都面临着一道事关生存的选择题:要么转型升级,要么僵化淘汰。

新闻推荐

4年来济南市“扶贫审计”发现问题金额6849万元

本报8月5日讯(记者李鹏)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市已连续4年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跟踪审计。4年来,审计发现主要问题金额6849万元,揭示风险隐患8项,发现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民生...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