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人民日报》点赞济南水务检漏工作 深夜“听诊师”:把脉泉城3500公里供水管网

山东商报 2017-07-18 14:10 大字

夜色阑珊的济南,有这样一群人走街串巷,戴着耳机,挂着检漏仪,手持寻管仪、听漏杆。两耳是他们的听筒,双脚是他们的交通工具,给深埋地下的供水管网“听诊”,保障着泉城千家万户的供水安全,他们有一个不为人熟知的名字——检漏工。昨天,《人民日报》点赞济南水务集团检漏工作,也让这支17人的队伍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记者史尚静

济南水务检漏工作获《人民日报》点赞

7月17日,《人民日报》要闻9版以《检漏工,为水管听诊把脉》为题刊登济南水务集团检漏工作,通过现场采访,向社会介绍供水管网的听漏工作,引发各界关注。城市用水与每一位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说起检漏工作,很多人却觉得熟悉又陌生。所谓检漏,不是“捡漏”,而是检查并及时发现自来水管道的“漏点”。在寂静的夜晚,这些检漏队员们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城市的地下管网,济南全市的自来水管网基本上6个月就可以巡查一遍。

2014年济南水务集团普利市政管网公司检漏中心成立,这支由17人组成的检漏队,工作区域涉及到市内五区近500平方公里,地下管网有3500多公里长,自来水管的管径从15毫米到1600毫米不等。除了下雨特别是雷阵雨天、大雪天外,其余的时间里都要在路面上检漏。

截至今年4月,普利市政管网公司检漏中心,共处理服务工单3809件。

靠耳朵“听诊”全市供水管网安全

“检漏基本靠听,工作基本靠走”,这是检漏队员每天的工作。今年42岁的陈晨1994年参加工作,1996年从水厂检修工作转到了管网听漏工作,一干就是21年。“当检漏工可不是简单的事情,上岗前需要练习半年时间,检漏时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陈晨说,“这种杂音就像听收音机时,突然跳出干扰信号一般,必须仔细辨别,要不很容易淹没在环境噪声中,也可能造成误判。”

在市区的自来水管网中,按照材料可划分为水泥管、铸铁、PR、PVC等几种,各自发出的声音也不同。由于听漏工作都是在夜间进行,越是安静,也就越容易听出地下水网的问题。因此,连着几天晚上工作到凌晨也时常发生,难免会遇到犯困的情况。每到这时,他们最爱听的就是陈晨讲述21年来的检漏故事。

“听漏工作需清楚地下管线的实际走向、材质、管径、埋深、水压及使用年限,我们每天晚上都要走街串巷,时间一长,大家都成了‘活地图\’,一条马路上自来水管数量、管径、管线走向都了如指掌”,检漏队员耿晓松说。

设备升级,高科技让听漏更准确

手持一个大约两米长由金属制成的寻漏杆,其中一头包着一层塑胶圈,用来聚拢声音,隔绝干扰。队员们把耳朵贴在胶圈一端,另一头裸露的金属则直接戳在井盖上。另一位队员头戴大耳机,腰挎检漏仪,手持探头,每走几步,就停下来仔细听耳机里传来的声音。这是这群检漏队员工作时最常出现的动作,每个夜晚都会重复很多遍。

检漏工作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手中的检漏工具也格外重要。近年来,济南水务集团普利市政管网公司检漏中心在进行传统检漏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摸索与学习科学控漏的方法,同时引进了世界先进设备,大大提升了检漏工作的效率。除了为日常传统检漏工作提供便捷,这些高科技设备还能将数据记录保存下来,进行分析找出疑点,并有针对性的巡查。

“去年,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对大面积区域检漏效率高的特点对济南市阳光舜城所属23个大片区进行供水管网漏损普查,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既锻炼了检漏员工的技术能力同时又能掌握先进的检漏仪器,这些设备都是我们的‘宝贝\’啊”,陈晨说。

新闻推荐

省城多处铁皮围挡穿了“绿衣裳”绿草皮价格高,原来少人问津 从6月开始销量涨4倍

济南工业南路附近工地的围挡近日,济南很多施工工地的铁皮围挡都穿上了“绿衣裳”。记者了解到这是一种仿真草皮,美观的同时可以防噪音吸尘。记者从济南市交通委建设处了解到,对围挡进行提升并不是施...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