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古人落榜之后

达州日报 2017-07-07 10:32 大字

俗话常说:学而优则仕。自隋朝建立科举以来,读书人均可通过参加科举选拔考试进入官场任职,该制度整整绵延存在了一千多年。千年间,不少学士通过科举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然而,科举落榜者是否便难以一展拳脚、施展才华呢?我看不然,古往今来,科举落榜者逆袭之事比比皆是,不信且看。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师从刘瞻,自小熟读前人圣贤书,文韬武略俱领风骚。在辛弃疾十五岁那年,济南府保荐他参加燕州科举,高中状元可谓是众望所归。然则,辛弃疾则在科举考试中落榜。辛弃疾心生不忿,愤而直追,在三年后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却依旧榜上无名。

作为明代最重要的政治家,张居正同样也曾在科举考试中落榜。当时张居正仅仅只有13岁,是考生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然而,这位人称“江陵之子”的张居正在第一次参加科举时竟意外名落孙山,在当时轰动一时。

同为落生的还有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自6岁起,李时珍便潜心钻研圣贤书,14岁高中秀才,一时间,李时珍成为了家里唯一的期盼。然而,踌躇满志的李时珍却在科举考试中一再失利,途中更是由于劳累过度而患上了骨蒸症,一度高烧不退,险些丧命。最终李时珍三度科举而不得志,心灰意冷的他放弃了科举之路。

之前在网络上读过那么一句话:难以实现的梦想,才有追求的价值。难道不是吗?随手可得、信手拈来之事,人人能及,将必如吃饭睡觉一般,平庸至极。唯有多次追求而不得,我们方才能够在失败中坚定自我,提升自我,找到正确的方向,拥抱梦想,收获成功。

辛弃疾两度落榜后,弃笔从戎,一心护国,最终成为了南宋不可多得的爱国诗人;张居正落榜之后知耻而后勇,勤读圣贤书奋起直追,终究考得功名,最后位居宰相,造福万民;李时珍弃笔从医,写下《本草纲目》,流芳百世。

一时的挫折并不会使我们的人生堕入黑暗,只要心怀信念,坚持到底,明日的朝阳将会成为指引我们通往成功的指明灯。

□戴文峰

新闻推荐

放大精彩人生——— 记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邓玉

□本报记者郭延冉通讯员徐雯雯她的办公桌上始终堆着一盒盒切片标本、一打打病理报告;每次见到她的情景,几乎都是坐在显微镜前,埋头观察病理组织切片。她是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副主任邓玉。工作19年来,邓...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 古人落榜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