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国”穷途末路 全球反恐却难现曙光?
近日,随着伊拉克摩苏尔收复战和夺回“伊斯兰国”组织“首都”叙利亚拉卡的军事行动相继启动,国际反恐斗争不断取得进展,种种迹象表明,“伊斯兰国”走向灭亡看似指日可待。
脱胎于“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的“伊斯兰国”并非无敌的,其宗教零容忍、教派歧视和反政府的本质只能在混乱和失序国家中找到发展空间,但极端主义意识形态是它最大的软肋,与世界为敌终致与自己为敌,难以持久。
然而,接连在欧洲发生的恐怖袭击,又让人们对于中东反恐战争中近在咫尺的胜利高兴不起来。面对恐怖主义的威胁,真正的胜利似乎还远在天边。
“伊斯兰国”今夕对比
鼎盛期(2015年)
控制面积达21万平方公里,占有伊拉克与叙利亚70%的国土
衰败期(2016年下半年至今)
在伊拉克的控制区域只剩下7%,在叙利亚的控制区域减少超过20%,叙土边境,拉马迪、费卢杰、提克里特、辛贾尔、摩苏尔等战略要地和标志性城市相继失守
“伊斯兰国”为何自毁清真寺
在伊拉克,持续数月的摩苏尔老城区战事已进入最后阶段。“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也是节节败退。“伊斯兰国”炸毁“建国清真寺”,并非是向伊拉克政府军屈服,更多是想展现鱼死网破、玉石俱焚的姿态,宁肯让这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清真寺毁在自己手里,也不愿让伊拉克政府军的旗帜在其上空飘扬。
1 老巢覆灭
伊拉克 摩苏尔战事进入尾声
伊拉克军方6月21日说,“伊斯兰国”当天在摩苏尔炸毁了一座对该极端组织而言颇具象征意义的清真寺。3年前,该组织在这里宣布“建国”。伊拉克总理兼武装力量总司令海德尔·阿巴迪评论道,“伊斯兰国”此举“无异于正式宣告战败”。不过“伊斯兰国”并不承认清真寺是他们自己炸掉的,而是归咎于美军空袭。美军对此表示否认。
这座清真寺名为努里清真寺,又称摩苏尔大清真寺,据信始建于1172年左右,名字取自当地一个抗击欧洲十字军的乡绅贵族。清真寺位于摩苏尔老城区南部,是该城主要地标。这座清真寺的宣礼塔尤其有名,因其向地面倾斜,类似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当地人称之为“驼子”。
“伊斯兰国”2014年占领摩苏尔后,其最高头目巴格达迪在努里清真寺宣布,建立一个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哈里发国”。这也是“伊斯兰国”唯一一次公开巴格达迪抛头露面的镜头。巴格达迪据信早已逃离摩苏尔,现在藏身伊拉克与叙利亚的边境地区。也有俄罗斯方面消息称,巴格达迪在一次俄方空袭中丧生。但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美国和伊拉克方面证实。
伊拉克军方21日说,努里清真寺已被炸毁,而且是被“伊斯兰国”亲手炸毁的。伊拉克军方媒体办公室航拍的一张照片显示,努里清真寺及其45米高的宣礼塔已被夷为平地,现场一片废墟。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在推特上发文说:“ 伊斯兰国炸掉努里清真寺及宣礼塔是在正式承认战败。”
叙利亚 拉卡围城战如火如荼
“叙利亚民主军”本月初已对“伊斯兰国”在叙大本营拉卡打响总攻。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中东大本营的战役到了关键节点。
目前,围绕着拉卡收复战博弈的主要有三方力量,一方是由俄罗斯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近日,叙政府军发起代号“伟大黎明”的军事行动,在阿勒颇省东部、哈马省东部、霍姆斯省东部等地区频传捷报,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取多个重要据点;一方是土耳其军队及其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他们已经完全控制叙利亚北部重镇巴卜;最后就是美国支持的、主要由库尔德武装组成的“叙利亚民主军”,他们从东面、北面和西面同时对拉卡发动进攻,目前已攻入拉卡部分地区。
从军事方面看,以库尔德武装为主的“叙利亚民主军”5月份已经收复拉卡周边的战略重镇塔卜卡及附近一座重要水坝,为发起总攻做好铺垫。
叙利亚中部城市拉卡,位于幼发拉底河北岸,距离阿勒颇160公里。2013年3月,“伊斯兰国”会同努斯拉阵线、自由沙姆伊斯兰运动和其他教权派组成联军,向拉卡发起了进攻,在一天之内就攻占了拉卡的大部分市区,拉卡也成为叙利亚内战中反对派第一次夺取的省会城市。2014年1月,“伊斯兰国”武装将反对派武装赶出该市,5个月后宣布拉卡为其“首都”,并在这里实施严酷的统治。目前拉卡的电力和自来水供应已被切断,食品和药物供应也非常紧张。目前尚有大约20万当地居民被困在拉卡市内,他们既要忍饥挨饿,还要时刻提防空袭、轰炸和武装分子的侵扰。
2 魔头败亡
首领巴格达迪确认被俄击杀?
6月23日俄罗斯议会上院安全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表示,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首领巴格达迪死亡的可能性接近百分之百。
奥泽罗夫称,“我认为这个消息的准确性接近百分之百”,“‘伊斯兰国\’尚未告诉外界其首领的去向,这更让我们相信巴格达迪已经被炸死”。此前,俄罗斯国防部曾表示,俄当局正在确认关于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首领巴格达迪是否在俄罗斯对叙利亚的空袭中死亡的消息。
俄罗斯国防部称,于5月底进行的空袭,发生在叙利亚拉帕地区。当时,“伊斯兰国”的高层首领正在开会,研究撤出拉帕的路线。根据各方正在通过各渠道确认的消息,巴格达迪也参加了会议,并在空袭中死亡,俄国防部表示,多名“伊斯兰国”高层首领在空袭中死亡。他们也是“伊斯兰国”所谓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另外,该恐怖组织还有30名中层指挥官和至少300名武装人员死于空袭。
宗教领袖在美军空袭中毙命
此外,“伊斯兰国”的最高宗教领袖阿比里尼在5月就惊传死亡。美国军方6月20日证实在上月的一次空袭中将他击毙。
美军声明说,阿比里尼曾奴役数千名伊拉克雅兹迪族女性,并协助在利比亚设立“伊斯兰国”分支,“他为恐怖组织的招募工作,还包括多次录音讲座”,煽动杀害无辜人民。美军说,阿比里尼自2014年开始担任“伊斯兰国”的首席牧师,并与“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保持密切关系。
阿比里尼来自巴林,年纪在32~34岁间,被视为“伊斯兰国”最具影响力的传教士之一。2013年他搬到利比亚海岸城市苏尔特,在当地的清真寺传教,招募“伊斯兰国”恐怖分子。
3 败亡征兆
财源与人源迅速枯竭
自成立以来,“伊斯兰国”以复古口号提出“建国”,初步兑现建立“哈里发国”的承诺,不仅激励全球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组织,还被世人称为“基地”组织的2.0版本,并与之一争高下。
但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在军事上遭受重创,“伊斯兰国”之前获得的胜利效忠和金钱效忠迅速衰退。在伊叙等国深受兵源不足、资金物资匮乏等难题困扰。外国战士招募人数从每月2000人骤降到每月200人,开小差的比例在增加,尤其在摩苏尔之战中大量领导成员和战士被劝降,士气严重受挫。由于银行、油田等财政支柱在国际社会的封锁和打压下受损严重,“伊斯兰国”不得不在伊叙控制区内紧缩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和罚款。另外,发言人阿德纳尼、财政主管卡杜里等重要领导人都在袭击中丧生。军事上的败退使“伊斯兰国”不得不将“存续”作为战略调整的首要目标,其全球吸引力、经济支援能力和控制力均减弱。
伊拉克叙利亚边境会师
叙利亚政府军及亲政府民兵武装近日同伊拉克政府军两年来首次在两国边界一处口岸会师。叙利亚军方称,这次会师是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行动一次“重要战果”。
美联社报道,就在一天前,伊拉克政府军从“伊斯兰国”手中夺回通往叙利亚的瓦利德口岸。叙利亚中央军事新闻网站的一幅地图显示,叙利亚政府军位于瓦利德口岸东北面。伊拉克军队从东北方向朝瓦利德挺进,而叙利亚军队在沙漠地区夺取新的区域后,双方实现这段两国边界2015年遭“伊斯兰国”控制以来的首次会师。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叙利亚政府军将领说,近几周的战役是一场“实质性行动”,拿下2.5万平方公里领土,直抵叙伊边界。“这说明,如同兄弟般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军事领导层共同合作,保护共有边界的安全。”
4 死而不僵
组织活动可能转入地下
种种迹象以及目前战局看,“伊斯兰国”在中东似乎败局已定,气数将尽。
可以预见,“伊斯兰国”仍将继续负隅顽抗,即便在实体上消亡,其组织架构也可能转入地下,从当初攻城略地、高调“建国”,以整体存在彰显实力,转向化整为零、混迹民间的隐蔽战术,触发大量极端和恐怖分子向中东以外的地区分流、回流。
这从近期欧洲频发“独狼式”恐怖袭击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种更分散、不确定性更大的恐袭,无疑给今后的反恐行动增添了难度。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国际社会全力合围下,“伊斯兰国”日渐式微,已到了穷途末路的边缘,生存空间被大幅挤压。国际社会现在要做的是保持耐心与坚韧,不给“伊斯兰国”任何死灰复燃的机会。
发动更多恐袭显示存在
以色列著名智库、特拉维夫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中东问题专家什洛莫.布罗姆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近期欧洲恐怖袭击事件的增多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接连失利有明显关联。
布罗姆说,有两个原因可以说明这种关联。首先,目前前往中东加入“伊斯兰国”的所谓“圣战者”人数出现明显下降,并随着该极端组织在中东战事的接连失利,越来越多的所谓“圣战者”回流,一些人从中东返回欧洲国家;其次,随着控制势力范围越来越小,“伊斯兰国”开始在世界各地制造恐怖袭击,试图显示他们仍“有力地存在着”。
布罗姆认为,对“伊斯兰国”来说,他们想“通过恐袭制造出一种其依然存在、强大和活跃并无法被摧毁的形象”。近期多起事件都是“伊斯兰国”在欧洲的拥趸由于被极端意识形态“洗脑”而发动的“独狼式”袭击。在布罗姆看来,欧洲国家在帮助移民融入当地社会方面面临不小的困难,这就导致边缘化人群更易受到极端主义思想影响。
5 阴影尚存
全球影响力不可小视
虽然“伊斯兰国”走向灭亡看似指日可待,但由于它已在全球建立起恐怖网络,其影响力不可小视。加之“伊斯兰国”产生于中东乱局,壮大于派别争斗,只要中东动荡不平,宗教、教派之争不休,“伊斯兰国”就很难被彻底铲除。
其一,“伊斯兰国”恐怖模式仍持续发酵。“伊斯兰国”“建政立国”战略被效仿:“博科圣地”“索马里青年党”“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等均割据一方,宣称封都建政,推行恐怖主义。
其二,“伊斯兰国”仍有策划恐怖袭击或蛊惑人心的能力。“伊斯兰国”影响力在短短两年内快速扩展到世界多地,30多个恐怖组织加入或效忠,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圣战者”纷纷投靠,这些极端追随者仍将在世界各国长期潜伏存在。
其三,“伊斯兰国”仍将在网络空间活跃扩张。虽然“伊斯兰国”在伊叙丢城失地、损兵折将,但其网络空间存在未被削弱。据兰德公司研究显示,“伊斯兰国”在推特上仍拥有4.6万个账号,其中最为活跃的有500至2000个,这些活跃账号每日发送推文150到200条。尽管推特不停地关闭这些账号,他们很快又能以匿名方式申请到新的账号或是把账号转移到更加注重“隐私”的网络平台。
反恐合力仍难以形成
当前,国际社会不但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上形成同仇敌忾的舆论氛围,而且也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但各国各有所图,将打击“伊斯兰国”作为博弈的工具。
在国际层面,美打击恐怖主义主要出于主导国际反恐、确保本国利益的战略考量。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虽扬言“把‘伊斯兰国\’打得满地找牙”,但提出的措施与奥巴马无太大差异。俄出兵既有打破乌克兰僵局之意,也有维护中东战略利益之盘算。
在地区层面,打击“伊斯兰国”的中东参与者各有战略诉求。沙特重在维护其伊斯兰世界的领导地位,遏制伊朗,推翻叙巴沙尔政权;土耳其意在阻止库尔德武装坐大;伊朗借机扩大什叶派势力范围,等等。
鉴于参与打击“伊斯兰国”各方均有更紧迫的战略诉求,加之中东地区政治与教派生态失衡,各方力量利益纷争不断、矛盾盘根错节,国际社会很难形成反恐合力建立高效一致的反恐机制。可以预见,2017年“伊斯兰国”将持续遭到国际社会的严厉打击,但其利用宗教冲突和大国角力等寻求生存空间、兴风作浪势头不变。因此,国际反恐仍任重道远。
综合新华社、《济南晚报》、央视报道
新闻推荐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所在的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正在进行文明班级评选,标准中有一条禁止穿着露出膝盖的短裙短裤,不论男女。这一规定,引发部分学生质疑:天气炎热,穿短裙短裤又不会不文明,不知学校为何要禁止...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