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谱新篇 服务农村大发展长清国土分局土地整治工作纪实
一眼眼深井出水了,零星地块合并整平了,坚固的沟渠砌成了,坑坑洼洼土路变为平整的水泥路面……长清区土地整治项目区内,机械轰鸣,人声鼎沸,施工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建设,这是农村发展的信号,土地整治项目区成为农民致富的希望之地。
长清区将土地整治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发展壮大农村经济、提升农业效益相结合,先后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27个,总规模23万亩,总投资4.73亿元,涉及全区多个街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有10余万农民由此获益。
治田修路
铺平村民致富大道
立足扶贫攻坚,坚持高起点规划。近年来,国土资源部把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助推行业扶贫、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上向贫困地区倾斜。长清国土资源分局结合全区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分析,坚持以“贫困村为中心,相邻村为依托”进行项目区选择。在考察论证的基础上编制项目规划和设计资料,以改善项目区内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结束田难种、路难行、水难留的历史,从而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突出田间道路建设,坚持高标准开发。长清区农村道路普遍存在总量不足、毁损严重、道路狭窄出行不畅、硬化道路少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村民出行和农村经济
发展。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产业化
的进程,成 了
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田间道路建设”这一着力点,对项目区农田进行综合治理,精心打造高标准农田。2012年至今,全区争取了以道路工程为主的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8个,完成混凝土田间路75.23公里、生产路16.48公里,基本结束了项目区长期以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农民们驾驶着运输车奔跑在平整宽阔的硬化路上,把满载的“山货”源源不断运往山外,兜里赚回厚厚的钞票时,高兴地说:“道路通,百业兴,政府抓修道路建设这件大好事,真正办到了俺农民们的心坎上。”创新模式
土地整治后变“聚宝盆”
“新理念、新技术”引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用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实现土地产出最大化。项目区经过整治后的土地变为集中连片平整的条田,适合机械大面积作业,推进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过去无人问津的土地变成了“抢手
货”,带动了土地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
社、龙头企业的流转。以双泉镇为例,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和高标准
农田建设的契机,结合土地整治
发展高效农业,大规模推进了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用
地经营权的流转。双泉镇尹
庄南付项目实施后,在原来
的山坡地上新增果树面积5000亩,建立了农业精品园4处,栽植核桃、板栗
等,成为全镇的林果基地,形成了以粮食种植为主转变成集蔬菜、瓜果及观光农业、自摘农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新技术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土地整治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同时将现代化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当地政府以项目为载体,坚持高科技、高标准、高收益的原则,带动当地农民科学种田,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测土配方施肥不仅节约了肥料,还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喷灌、滴灌应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提高了种植收益;智能卡的使用、水利设施的配套都有效促进了项目区农民科技水平和收入水平提高。
为民谋利
经济生态旅游齐发展
坚持规范化管理,土地整治水平不断提升。在项目管理中,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为农村服务的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切实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对土地整理项目提出了严格“三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打造“三大”工程(合格工程、惠民工程、廉政工程),实现三个目标(新增耕地、农民满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着重突出“两大”特色:一是新增耕地使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先行试点,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二是配套措施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如双泉镇油用牡丹、海棠、石榴等种植基地。
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农村农业进一步发展。一是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项目新增加耕地及对原有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了耕地的质量,项目区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500元。二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的实施,耕地地力的提高,种植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土地整理改善了生产条件,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大提高。各镇(街道)紧密结合土地整治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土地流转,建成了一大批优质林果种植基地、蔬菜基地、药材基地等。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了环境。通过土地整治,使荒滩、荒坡、旧村址等变成了耕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水土保持能力进一步增强,涵养了水源、美化了环境,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居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双泉镇通过柳杭片区和龙湾片区的河道整治,层层建坝拦水储波,修筑护河堰,道路铺设花砖,栽植绿化带,一改过去垃圾河道断流干旱的局面,形成了15公里的水上长廊,全镇以山为脉,以水为链,以林果精品园和风景区及土地整治项目形成的景观为载体,形成了一条生态旅游的靓丽景观带。项目区群鸟嬉戏,白鸥翔集,风车绕转,林果飘香,景点相连,使双泉形成了富有山区特色的水乡,促进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 (本报记者 王宝泓)
新闻推荐
2017寻找“济南工匠”活动报名结束近140人争当“济南工匠”
本报6月20日讯(记者焦小超)传承工匠精神,寻找大城工匠!自今年5月1日济南报业集团发布“泉城举匠令”以来,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竞相发来报名邮件。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近140人报名参选。组委会将对报名材...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