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个人网络募捐:信不信只在“一念之间”?

济南日报 2017-06-20 11:48 大字

由于众筹平台不能精准核实求助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法规也将对个人求助的监管排除在外,导致不少骗捐事件出现。相关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网民对网络募捐真实性存疑。网络募捐缩短了传统募捐方式的中间链条,可以更便捷地帮助弱者。然而,由于众筹平台不能精准核实求助信息的准确性,相关法规也将对个人求助的监管排除在外,导致不少骗捐事件出现。相关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网民对网络募捐真实性存疑——

近日,民政部起草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正当人们认为,类似“罗一笑事件”的网络“骗捐”行为将随之被遏止时,忽然发现,上述两项标准只针对慈善组织发起的互联网公开募捐。

在个人求助方面,众筹平台目前不能对用户发布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精准核实,而《慈善法》、《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也悉数将对个人求助的监管排除在外。

来自千里之外的求助信息

6月14日中午,济南市民伍先生手机朋友圈里出现一条“轻松筹”募捐信息。这已是24小时之内他收到的第二条筹款信息。

信息中,筹款发起人杨延玲自述,弟弟忽然患“细菌化脓性脑炎”,昏迷不醒,上有年迈二老下有3个孩子,并附有病人本人及身份证、病危通知书等照片。当前为筹款第1天,获得“个人帮助”近200次,已筹金额近5000元。

消息转发人是伍先生的表妹。转发时,表妹还特意留言“同事亲弟弟,家庭困难,请大家多多援助”。虽然不忍用丝毫恶意揣测病人及家属,但伍先生仍发现,求助信息中,没有提及病人的家庭收入状况,也没有说明目前的花费情况,以及把筹款目标金额定为30万元的依据。

而在13日下午17:00左右,伍先生的朋友圈里,也曾收到一则同样来自轻松筹的募捐信息,转发人是他最好的朋友之一。朋友长期出差福建,这则信息的发起人来自福建漳州一个村庄。发起人蔡丽娟自称,去年12月父亲患肺癌,今年5月,18岁的妹妹得了严重怪病几近瘫痪,至今未确诊。信息中同样附上了妹妹的照片,筹款目标也是30万元。发起3天,目前已筹款11万余元。

求助信息写得很打动人,伍先生读得快要流泪。准备捐款前,他顺便问了下朋友,对方称,并不认识病人及家属,只是在朋友圈看到了,觉得可怜,就转发了。思来想去,伍先生放弃了捐款,“之前虚假骗捐的事太多了,实在无法核实真假。”

过半受访者对网捐真实性存疑

存在这种质疑的,并非只有千里之外的伍先生。

在蔡丽娟求助信息下面的留言中,网友“风生水起装修布局”直接向病人家属提出“欺诈”的质疑,对方以“欢迎人肉”、“可以到村里来核实”等予以辩驳。

这样的质疑在很多网络募捐平台和项目中都经常见到。而对此类信息真实性的怀疑,几乎成为大部分人的心理常态。

一家媒体对600名网友发起的网络捐款问卷调查显示,社交平台成为大多数人了解救助信息的来源,60.7%的受访者表示募捐信息来自朋友圈,13.2%表示是通过求助者的描述,20.2%是通过亲人朋友口口相传,剩余5.9%是通过其他方式。

而对于网络捐款的信任度,49.2%的受访者相信网络捐款的真实性,50.8%对此存疑。影响受访者对网络募捐的信任度的主要因素中,善款流向透明度、发起组织的权威性、监管力度和周围人的影响最被看重。关于“看到网络募捐是否会进行转发”的问题中,近五成受访者选择“直接转发”,仅有25.6%的受访者表示会先确定求助信息是否属实才会转发。

对网络募捐真实性的质疑和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在多个网络募捐平台上,都发生过“骗捐诈捐”案例。

佛山市11个月大的女孩不幸身患重病,其父母通过网络募捐平台筹集医药费,并在短时间筹得近15万元,但女孩仍不治离世。之后女孩的母亲在朋友圈内晒起了出国旅游以及各种美食的照片,引发不少人质疑。女孩父亲承认,女儿看病和殡葬用了8万多元,但对余款去向却未公布。

浙江的荆先生和宋女士夫妇在网上求助,称女儿得了白血病,希望能募捐30万元为女儿治病。但之后有人在添加了宋女士的微信后发现其开奔驰、秀钻戒。

伍先生认为,网络互助平台大大降低了求助成本,使很多原本无力治疗的患者得到救助甚至重获新生,这一点“功不可没”。但是,正像各募捐平台争相高举的“轻松、方便”大旗一样,这种“简捷”带来的高效率,同时造成爱心被消费甚至被欺骗,平台的可信度越来越低。

免责声明把皮球踢给了谁?

记者发现,在很多网络募捐平台上,只要上传疾病信息和身份信息,不需要经过疾病负担审核,即可自行确定筹款目标额度,向社会寻求救助。而每个项目的真实程度究竟有多高,连网络募捐平台自己也难以保证。

轻松筹网站的“使用条款”中要求,“用户保证所填写的用户信息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无任何引人误解或者虚假的陈述”,并称,“如果用户提供的资料或信息包含有不正确、不真实的信息,轻松筹保留取消用户会员资格并随时结束为该用户提供服务的权利。”然而,对于如何审核用户资料的正确、真实与否,网站并未明示。

关于对求助者信息的审核等问题,6月13日,记者联系轻松筹客服电话,截至发稿未获回复。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轻松筹副总裁于亮称,平台对每个项目都有审核。除了个人身份信息和病情信息审核外,轻松筹也设定了一定的取款门槛。即用户可以筹款,但在动用资金前,必须通过审核并解决完所有争议。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正常运营的400多家众筹平台当中,公益众筹平台有13家。轻松筹等不少平台没有第三方机构的介入,审核工作全靠平台自身的团队。“我筹吧”平台的客服人员说,他们一般是审核纸质文件,至于是否会向医院核实,客服人员称有时会抽查。还有不少平台索性挂出了免责声明,称平台无法审核每条信息发布的动机和内容的真实性,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用户自己承担。

个人求助屡被排除在监管之外

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早在慈善法实施前就已开始。

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实施,网络慈善被正式纳入法治调整范畴。然而,对于备受关注的个人求助问题,慈善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与慈善法同步施行的《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个人为了解决自己或者家庭的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的求助信息,其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

近日,民政部起草了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基本管理规范》两项行业标准,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然而,根据慈善法定义,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个人求助再次被排除在外。

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赵廉慧看来,《慈善法》目前尚缺乏对网络平台机构违法行为的追责规定。同时,平台、利用平台诈骗的当事人,是否以及如何承担民事责任,现有法律也缺乏清晰规定。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互联网传播快、发布广、效率高,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对于需要帮助的弱者,互联网募捐缩短了传统募捐方式的中间链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也正是这些特点,使求助信息发布者鱼龙混杂,加之虚拟空间中道德规范的力量被严重弱化,导致不少骗捐事件出现。互联网来势凶猛,而法制建设明显滞后,个人网络募捐出现的问题,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之一。只有通过规范,才能使互联网募捐平台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作用。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实现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一体化,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本报记者 胡磊)

新闻推荐

吊车伐树被带倒吊臂砸向过路车砸在副驾驶位置,车主妻子躲避及时幸免受伤

清理树木时吊车歪倒砸到过路车辆记者陈晨实习生赵方吉摄点击查看原图商报济南消息(记者陈晨实习生赵方吉)6月18日上午9点10分左右,在济南市槐荫区腊山北路一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门口,一辆正在路边清...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