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码“最忆是杭州”看城,精致打磨细节;看人,文明共享共治;看管理,城市拥抱云时代

济南时报 2017-05-11 14:05 大字

礼让斑马线已成为杭州街头一景本版照片均由济南日报记者崔健 摄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秀美西湖,壮丽钱塘,厚重运河……在丰富的自然和历史遗产面前,婉约的杭州人格外珍惜,他们像“绣娘”一样精心经营这座城市;不论“新杭州人”还是老杭州人都把城市当做家,变“管制”为全民“共治”;他们踩着互联网时代的节拍起舞,用“智慧”技术助力城市生活更美好。

如果说追忆昔日杭州,是难忘她的秀美风光,那么,如今的杭州,最是难忘她的精致、她的文明、她的智慧。

归来再忆,杭州呈现给我们的是现代城市管理的新范本。解码精致一个讲究细节的城市什么样?为了“2毫米”,换掉一半施工队伍

历史留给杭州的是秀美迷人,而今杭州呈现给世界的是“颜值”爆表。

再访杭州,记者印象最深的不是西湖也不是钱塘江,而是街头人行道没有“扎眼”的大小隔离桩,背街小巷干净整洁,半空中没有随意纠缠的架空线路,也没有晃眼的户外广告牌。在西湖断桥边,河南游客杜先生说得好:“外地人到一座城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道路,这里的路代表着杭州的城市水平!”

的确,外地游客的赞誉不是没有来由。杭州之美,美在精致,这已成为这座两千余年的古都最大亮点和看点之一。

精致之美来自于高起点的城市定位。在“美丽样板城市”的引领下,全市对城区超过150条道路、2142幢建筑立面、户外广告牌等进行了提升整治,从一扇门到一页窗,从一面墙到一根杆进行了不留死角的清理,用细节打造城市环境一个个“精品工程”。

精致之美来自于高规格的城市规划。很多城市举办重要活动或节庆活动时,从城里到城外都会精心打扮一番,但如果没有统一的布局和规划,往往是各个部门各管一摊,导致城市景观不统一、不协调。借助G20峰会东风,杭州出台了“概念性方案”,为杭州画出了首套城市“软装”设计图。从花卉景观、宣传广告到临时设施、灯光夜景,分为会议模式、赛事模式和节庆模式,届时根据不同的组织模式,切换城市“软装”设计。

精致之美还来自于高标准的城市建设。一个细节可见杭州在城市建设上将“绣娘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浙大路平路工程中,人行道道板铺设引入家装标准:不同道板之间的高度差、缝隙标准,别处分别为5毫米和3毫米,在这里一律为2毫米,且每一块石板必须准确切割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

这一标尺有多严?工程起初有10支施工队伍进场,结果开工后有半数队伍自认无法达到施工要求,请求退出。最终更换了其他符合要求的施工队伍后,将这里建成杭州平路工程的“标杆”。

细细品读杭州,她的精致之美并不复杂——这种美来自标准上的“高”、来自行动上的“专”,只要立好标杆,不折不扣地干下去,就能变得精致。当然,她的精致之美也不简单——能为了“2毫米”更换施工队伍,如果没有追求极致的“绣娘精神”,是不可能做到精致的。

解码文明一个愿为你驻足的城市什么样?斑马线前有抓拍,所有车辆都礼让行人

靓丽清爽的杭州,早就对各种户外广告说“不”。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凤起路、延安路等道路的交通指示牌、路灯灯箱上竟还有一些“广告”!怎么回事?

定睛一看,原来这是“最美杭州人”、“道德模范”公益广告,杭州在对户外广告整治大做“减法”的同时,将腾出来的空间让位于公益广告,让最能代表城市精神坐标的群体闪耀街头,这种为城市文明做“加法”的细节让人深深折服。

就拿登上公益广告的“最美杭州人”刘同礼来说,作为杭城第一批外来环卫农民工,他坚守岗位一干就是30年,曾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对于能为杭州的精气神“代言”,这位年过半百的汉子笑了笑,说:“当时就感觉杭州环境真好,想留下来,这些年的工作能被认同,也让自己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世博会让上海上了一个层次,G20峰会使杭州的国际形象提升了,市民、游客的文明素质也提高了。”从事保险工作的周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对记者直言街头斑马线最能体现杭州的文明。

杭州路口提示过街的红绿灯和行人等高,并有字幕提醒着行人过马路何时通过,何时驻足。如果你过马路还不放心,停在斑马线前待转弯的公交车会播放“礼让行人,请安全通过”的提示音,路口的“电子警察”还会抓拍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并处100元罚款、记3分。

2009年起,杭州市推广礼让斑马线活动,先从能管到的机动车辆开始,一开始选取公交车为试点,出租车、公务车等紧随其后,而后越来越多的私家车群体也加入到“礼让大军”。车让人赢得了海内外游客、网友的点赞,更成为城市文明的“金名片”。

城市的巨变始于细微,而后脱胎换骨。如今杭州人把“管制”上升到全民“共治”,概因为城市是大家的。

在杭州“五水共治”过程中,热心市民担当“民间河长”、河道观察员等,形成多元化的河道管理体系;“民间路长”认领了主城区80多条道路,巡检道路公共设施、车辆违停等,充当城市管理的“第三只眼”;还有指导垃圾分类的楼道长,活跃在车站、景区等场所的“红袖章”志愿服务者,用各种方式参与城市治理,杭州因他们更加美丽宜居。傍晚,钱江新城沿江建筑开始亮灯,展示了杭州的发展成果。站在过街天桥上眺望庆春路,经过“多杆合一”整治后,整条道路透着清爽。解码智慧一个会思考的城市什么样?大数据渗透城市管理,一张图调度解决问题

在杭州,“智慧”无处不在。

西湖推倒藩篱,还湖于民,是一次城市管理的智慧升华。2012年,杭州再一次打破藩篱,成为全国首个向公众免费开放无线WiFi信号的城市,订餐、订酒店、购物、逛景区……游客实现一部智能手机游遍杭州。

贴近市民生活的智慧应用是一方面。如果给城市装上了人工智能“大脑”,让所有的城市资源都通过这个“大脑”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和调度,管理难题岂不就迎刃而解?

去年9月,杭州集中本地在互联网技术领域的优势,启动了“城市数据大脑”项目,汇集了包括阿里云在内的13家企业,把城市现有的数据资源利用起来,从科学优化城市交通信号入手,探索和解决交通问题。“城市数据大脑”第一次在萧山投入使用,通过智能调节红绿灯时间,道路车辆通行速度最高提升了11%。

试水交通只是第一步,“大脑”还渗透到了城市安保、城市管理、就业医疗等各个领域。在杭州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现在每天平均采集6000余条信息,这些信息或者来源于城管系统监控抓拍,或者是市民通过“贴心城管”APP提供的,抑或数字城管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收集而来,涉及违章停车、渣土乱倒、污水偷排、路灯不亮等。这些数据汇总到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后,经过城管综合指挥平台分析处理,哪些需要第一时间紧急处理,都显示在屏幕上,调度相关方面及时解决问题,实现“一张图作战”。

而杭州城管开创了别具一格的“智慧城管”模式,比如“智慧照明”系统,对道路线杆“多杆合一”整治后,线杆加装充电箱,可帮助电动汽车快速充电,通过小型充电桩内设置的WiFi装置,还可以实现附近一定区域内的无线网络覆盖。类似的还有“智慧井盖”、“智慧排水”、“智慧停车”等等。

对大数据的运用,让城市有思想,市民享实惠,杭州市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城市管理的新力量。(记者罗晓飞)

让我们再把目光从西湖投向钱塘江,沿江崛起的钱江新城逐渐拉开城市框架,引领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

16年间,钱江新城从江畔一个无人问津之地,发展为大气磅礴的城市新地标,这里既能找到老城的精致、文明,又一以贯之现代化新城的管理智慧和城市规划理念,成为杭州城市建设管理的崭新代表作。探究其成功的秘诀,在于“四高”贯穿新城建设的全过程: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这为我们济南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提供了有益示范。

在新的历史阶段,杭州深刻探寻城市与管理者、城市与人、城市与时代变化的和谐相处之路,不仅跳出“管”与“被管”的简单模式,更打造了一个新时期城市管理的“杭州样本”。

新闻推荐

一处违建小杂院背后的三角官司大战

9日,本报刊登《这仨违建,责成强拆两年仍纹丝不动》,堤口路花样年华小区三处违建引发关注,其中两处违建月底前将拆除。9日再次回访其中一处不起眼的小杂院,未曾想背后却有持续多年...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