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这一次是否能戳到充电桩遇阻的痛点?

济南时报 2017-04-05 15:24 大字

□本报评论员 熊苗

济南的新能源车市场,似乎一直踟蹰不前。

原因早已有了共识:一是缺少地方补贴,“同样的东西比别人花的钱多”,这让很多人退避三舍;二是相应的配套设施即充电桩跟不上。截至今年2月中旬,济南一共386辆小型车办理了新能源汽车号牌业务;去年5月的报道显示,济南6个公共充电站,只有两个对外开放——电动汽车数量少和设施跟不上之间,似乎陷入了一种不良循环。不打破这种循环,新能源车在济南就看不到推广普及的希望。

日前,《济南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出台,划定了从今年底到2020年底充电站和充电桩总量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这让人看到了打破怪圈的希望。

不过,既然是市场,还是要用市场的逻辑来分析。激励不足,是这个市场内部一直存在的问题。一则,缺少补贴让消费者选择性价比相对高的传统汽车;二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依靠政府投资,还鼓励民间资本加入。但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资本恐怕会用脚来投票。根据相关报道,除了建设期间享受财政补贴外,充电基础设施运营企业在经营期间也将享受一定政策优惠。例如对部分设施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目前来看,各种合适的政策激励无疑是必须必要的,即通过改变成本和收入预期来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此外,深圳等地允许电动汽车走公交车道等举措,都具有激励作用,值得借鉴。

仅仅从经济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有些过于简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需要放到整个社会运行系统中去看。

一是部门联动问题。上述实施方案中要求简化相关审批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审批,还有很多隐形的障碍在前,让人前进不得。例如,新建小区要做到“一车一桩”,就需要城建、供电等部门配合;老小区如果要安充电桩,可能需要增容,就涉及电网改造问题……部门沟通协同是否顺畅,直接关系到方案能否不打折扣地落地。

二是社会创新问题。根据规划,山东鼓励通过“众筹建桩”等方式将场地供应者和充电服务企业有机结合,并探索大型充换电站与商业地产结合等发展方式。济南在这些规划的基础上,思维只能更加开放,更充分地鼓励各种创新创造。值得一提的是,共享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似乎有天然契合之处,能否依靠互联网经济,将二者的布局由社会资本粘合起来?对各种脑洞大开的联合创新,对有利于治霾治堵的可能,我们都应该持欢迎态度。

所有人都说,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共识之下,该怎么坚实地迈出第一步,做好各自分内之事,才是各方亟需思考的问题。

新闻推荐

服务清明祭扫传承红色精神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多项举措服务清明节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递着怀念与景仰、缅怀与学习、铭记与传承的民族文化,发挥着凝聚民族力量、加强文化认同、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作用。济...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