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解构品质市中的“精明之路”——“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建设系列报道之二

济南日报 2017-03-31 15:08 大字
坐拥“两纵三横”金融商务圈,汇聚文化传承的老商埠区,但囿于城市建设规划用地局限等原因,市中区城市空间的发展存在多重挑战与困境。

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突破瓶颈。市中区发展轨迹中一向不缺乏破旧立新的气魄。以服务全市战略布局为己任,市中将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式向内含提升式转变,让城市沿着紧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标“精明增长”,谋划“多核发展”,市中区已在打造“国内知名、全省一流”品质之区的道路上加速阔步前行。

空间统筹规划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市中区坐拥28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但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线范围内只有70多平方公里。北部老城空间有限、载体不足,中部新区缺乏可供出让的大宗用地,可拓展延伸的空间越来越少。对此,市中区坚持“产城融合”理念,建立“指挥长-副指挥长-联络员+包挂单位”(3+1)管理层次,统筹推进北、中、南三大空间布局。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抓手,做优北部。今年,北部重点推进的棚改项目有5个,分别是城顶街、济南宾馆-中山公园扩建、房产大厦西侧、人大政协院更新、祥泰二期,共涉及1900余户。老城有机更新的关键在于“新陈代谢”,归根到底还是要靠项目,下一步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

以旧村拆迁建设为抓手,做强中部。根据市中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未来5年,市中要向西部、南部扩展延伸,将王官庄、七贤、白马山、党家、陡沟5个片区作为未来拆迁改造的主战场。下一步将加快旧村拆迁力度和进度,力争今年全部启动剩余旧村改造。

以“三大功能”为抓手,做美南部。近200平方公里的南部是市中区的生态主载地,市中将突出服务城市、衔接南部、富裕农民三大功能,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生态保护屏障、绿色景观走廊、都市农业品牌。依托玉符河景观风貌,培育打造产业与生态有机融合的生态农业小镇;加大惠农支农力度,建设一批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农村、新社区。

推动多核经济助推发展“加速度”

在全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走在前列、争当排头兵,市中区将实施四大强区战略,把“精明增长”的思路转化为向科技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向人才要效益、向产业要效益。

市中区将继续加强与高校深度合作、打造科技创新载体、引导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营造创新产业氛围,牢牢抓住科技这个不竭动力,坚持科技引领之路,在科技资源整合、重点企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上下功夫;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应对当前经济运行的紧迫态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进一步提升市中区在全市的首位度;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活一个团队、催生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瞄准重要领域、行业,全力引进有带动作用的领军人才;发展多核经济,着力培育现代金融、信息通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山东新金融产业园,建设信息通讯产业园,整合大数据产业联动发展。

聚力“招大引强”打造市中招商金字招牌

此外,市中区将继续立足“招大引强”,以“1+N”的招商架构,即招商引资工作组联合部门、把准加快发展的历史脉搏;继续立足“招大引强”,成立招商引资促进委员会,下设1个办公室(配备3个工作组)、5个招商组,并从领导层、实施层、督导考核层3个层面构建起工作推进体系,瞄准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以财源增长为核心,兼顾就业、产业、品牌,着力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园区、街道、队伍或者区域,瞄准世界500强、国内百强企业,以财源增长为核心,同时兼顾带动就业、聚集产业的轻资产行业、企业,培养市中元素,打造市中品牌。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 朱振)

新闻推荐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主席团举行第三、第四次会议

本报3月30日讯(记者王端鹏)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济南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主席团在南郊宾馆俱乐部举行第三次会议。雷杰同志主持会议。会议听取了代表讨论十届市委的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