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划定室外禁烤区是对“烧烤文化”的升级

济南时报 2017-03-28 15:11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刘丹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27日,市中区、槐荫区、长清区率先公布禁止露天烧烤区域。(详见本报今日A05版)

“不喝扎啤没撸串,别说你来过济南”。炎炎夏日,光着膀子在露天烧烤摊上来那么几串,吃的人大呼过瘾,美其名曰“烧烤文化”;外地人听闻觉得很是新奇与羡慕;似乎只有住在烧烤摊周边的居民才晓得这香味背后的“苦”。

烟雾缭绕、污染空气、刺鼻呛人、占道堵路、噪音扰民……这些同样是露天烧烤摊撕不掉的标签,凡此种种,难免让人深恶痛绝。若是充斥着不文明现象,又怎能上升为一种泉城“文化”?

有人觉得小题大做,露天烧烤上世纪90年代就在济南兴起了,特色应继续保持。殊不知,与这种所谓的“烧烤文化”几乎并行的,是济南对露天烧烤坚持不懈的“宣战”:从2000年的疏堵结合到2002年的退路进厅,再到如今的划定室外禁烤区,每一战都是为了封堵这一“污染源”。

且不说肉眼可及的占道、油污,我们来看看露天烧烤对大家最关心的大气质量的影响。曾有环保组织对此做过调查,从点火到开炉1小时,距烤炉1米处PM2.5浓度飙升达到了4409微克/立方米,是未点火之前的900倍。按国家24小时的平均浓度标准,超标58倍。另有数据表明,济南人在烧烤季节平均一天能吃掉7.2万吨羊肉串,若都是露天烧烤,算下来又得“贡献”多少PM2.5?

如今,天气回暖,正值露天烧烤回潮时,而济南已连续四个月退出十大污染城市之列,此时划定室外“禁烤区”无疑为“天天见蓝”增加砝码。诚然,“知之不难,行之不易”,关键还要看落实。比如不少露天烧烤流动性大,且多在夜间出没,有关部门应灵活利用执法的时间差,加大执法力度,不让违法经营者钻空子。

烤串绝不会因为不是露天烤的就变了味道,济南人爱撸串其实爱的是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喝边侃大山那种休闲惬意,这才是真正的“烧烤文化”。新烧烤治理办法的提出折射的正是济南烧烤随着时代变化的改善。期待济南的“烧烤文化”,能在传承与改善中,更好地与蓝天白云、整洁市容对接、共存。

新闻推荐

聚焦全市财税工作会议

李彦摄3月23日,济南市财税工作会议召开。在肯定去年财税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当前财税形势,部署今年财税工作。全市财政、国税、地税系统,国有投融资平台,各区县负责人参加会议。这次会议,传递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