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气质”排名提升让大家对城市有更多期待

济南时报 2017-03-27 15:06 大字

□本报评论员 邵显亭

昨天,很多人在朋友圈晒起了济南的蓝天白云,还有各种感慨。这是“物以稀为贵”,也是对城市的认同和期待。

老舍先生把济南视为“第二故乡”,他也喜欢在读者中和朋友圈里晒晒济南的天气,“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这是他对“第二故乡”的赞赏和认同。

认同来自于获得感,这种获得感是评价城市治理工作得失的关键。从去年11月起,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济南已连续4个月退出“十大污染城市”之列。2016年,济南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能见度大于等于10公里)天数达到203天,比2015年增加59天;良好以上天数达到162天,比2015年增加29天。数字是最好的“见证”,这就是城市生活质量的改变,也是城市的进步发展。

“气质”排名上升,空气质量的优良,有时候同样是一种招牌和口碑,具有不错的传播效应。对于一个从“弯道超车”转到“变道换向”的城市来说,对于一个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快发展是最大风险”的城市来说,这样的口碑和效应非常重要,牵扯到“人心所向”:对内,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发展的第一成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外,蓝天白云是招商引资、聚揽人才的招募令,若是头顶老是罩着一个雾霾的“盖子”,这一切恐怕无从谈起。

如同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豪气一样,城市的治理同样如此。连续四个月退出“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对济南来说,每前进一个名次其实都很关键,也很艰难,要有踏石留痕的功夫和真抓实干的执着,来不得半点虚假。

用制度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被称作济南“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治理问责办法》,从去年12月20日起施行,问责办法的情形和标准细化为14类,力求无缝覆盖,避免“漏网之鱼”。因大气污染防治不到位,3月8日,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被约谈,这是自去年问责办法施行以来的第5个约谈案例。被约谈的对象,范围不断扩大,是打硬仗、啃硬骨头的重要体现。

用行动唤起大家的责任感。全体市民是“建设现代泉城”的“主人翁”。城市的现代化和公民精神的塑造是同步的,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啄木鸟行动”唤起了公众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在治霾攻坚战中有了用武之地——城市建设靠大家,撇开民意的举动得不到群众拥护,“孤芳自赏”的事情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不了了之。

好“气质”来之不易,在爬坡阶段,“一篙松劲退千寻”之类的问题必须提防。如此,才能离“十大污染城市”头顶的霾越来越远。

新闻推荐

在长清双泉赏花邂逅浪漫休闲——写在水长清·济南(双泉)第五届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开幕之际

金灿灿的油菜花开遍了长清双泉的山野林间。“去晚了我就看不到最好的油菜花了,谁知道今年又会火到什么程度呢!”25日,市民赵刚一家四口为能尽情欣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早上6点就从市里出发了,...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