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五里牌坊的由来□黄鸿河

济南日报 2017-03-24 15:21 大字

五里牌坊是济南市颇有名气的一处老街,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的说法有三种:一是说五里牌坊原来叫五女牌坊,出处是因为五里牌坊街北口有座孝女牌坊,不远处还有座“五女坟”,因此得名五女牌坊,因距老城五里路,后来传讹了,把五女牌坊喊成了五里牌坊;二是说地处五里牌坊北街的“孝女坊”因为距城里西门五里路,所以就叫五里牌坊,五女牌坊之称子虚乌有,纯属杜撰;三是说清朝年间

济南城里有户人家养育了两女儿,为赡养父母

终身未嫁,朝廷为了表彰二女,特在城外西

郊安葬并建一牌坊,因牌坊距原省巡

抚衙门大约五里,所以叫五里牌坊。

上面三个传说似是而非,说得并不准确。笔者在五里牌坊工作20年,经我多方采访查询,方知五里牌坊的由来是这样的:

据《续修历城县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济南西门里双忠祠有户人家,丈夫陈定九,妻子陈氏,二人婚后育有二女,大姐名叫陈志芳,小妹名叫陈信芳,陈氏夫妇因家无男丁养老而甚觉不安,二女便立志终身不嫁,颐养父母百年。后来陈定九夫妇相继病逝,两女儿便卖掉所有家产为二老殡葬,然后双双自缢在父母灵前。街坊邻居感其姐妹忠孝,乃捐资在今五里牌坊处安葬,并购荒地30亩做义地,被称为陈氏义林。义林原址在五里牌坊北街以南,南街中心小广场以北,现聋哑拔丝厂宿舍区位置上,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仍沿用义林称谓。嘉庆十三年(1808年),历城县衙感陈家二女忠贞节孝,便在义地北首建“孝女坊”一座,孝女坊高约三米,宽约两米,坐北朝南,全部用青色方石砌成,两底座上竖两根石柱,宽约30厘米,上端架两层扁方石梁,中间嵌以长方石板,刻隶书“孝女坊”三字,两端立柱分别镌刻“绢七尺在灵前至死不渝 随双亲于地下携手同行”对联一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周围邻居扩建房屋时遭毁弃,现尚有根基埋于北街六号院内。

据最早在此居住的张振友、孟翠莲、苏光存等老人讲,孝女坊西南30米处确有五女坟一座,坟前有一石碑,碑高约一米,比较简陋。传说也是一户人家,只有五个女儿,由于父母年老体弱,家境贫寒,为了给父母养老送终,五个女儿便学习陈家二女终身未嫁。她们去世后,好心人便把姐妹五人葬在一起,竖五女碑以资纪念,笔者父亲生前也曾讲述过此故事。

五女牌坊的由来应该与这两个发生在封建社会的凄惨故事密不可分。

那么,五女牌坊是如何演变成五里牌坊的呢?这还真与城里的距离有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五里牌坊周边兴起了两大产业,一是开大粪场的,二是开砖瓦窑石灰场的,那时候五里牌坊周围窑坑遍地,整日浓烟滚滚难见天日,当时有很多人是烧窑、运石头、跑运输的,五里牌坊距城里五里路就是往城里送货步量出来的。五里牌坊到城里哪个地方五里路呢?这恐怕绝大多数人就不清楚了,第一绝不是到省巡抚衙门(今珍珠泉院内),因为到省巡抚衙门是七里路;第二也不是西门,更不是南门。那到哪里呢?标准答案是到杆石桥里永绥门,因为那个地方新中国成立前是卖石灰膏、麻捣、苇箔、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市场。当时张振友等老人的父辈经常赶马车往城里送货,因为要根据里程收取运费或换取小米,所以对里程的记录十分准确,五里牌坊到永绥门整五里路,这才是五女牌坊演变成五里牌坊的真正原因。当时的实际路线是从现在的五里牌坊北街走岔路街(原来叫岔路口),穿过济南市委,省农行沿经七路奔杆石桥至永绥门,确实是五华里。

五里牌坊地处经十路以南,光明街以西,阳光新路(原水泥厂路)以东。除了最早的北街,还有五里牌坊东街,南街和西街。北街最早,房子也最具新中国成立前的原生态,只不过大部分已把过去的硫渣墙换成了坯砖混合墙。清末民初,济南两次新商埠开发为经七路以南、经十路沿线村庄街巷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这些当时在城市外围的穷人聚点,虽然他们处在城市社会变革的最底层,干着最脏最累最苦的活计,但他们却是推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今,正在实施棚户区改造的五里牌坊不知能否在原遗址上重新恢复“孝女坊”,竖起一块五里牌坊由来的石碑,为当年的“农民工”艰苦创业留下一些曾经走过的痕迹。

新闻推荐

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王文涛王忠林雷杰到南部山区调研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切实做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我们要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的“就是”两个字破题,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