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们的晚年很精彩

济南日报 2017-03-08 14:03 大字

李梅(后)照看婆婆。李爱华在表演。陈金兰(左二)全家福

王本珍(左)与老人

尽管韶华已过,她们

却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济南,有这样一群女性老人,她们或是孝老敬亲,精心照料家中长辈;或是老有所为,结合自己特长才能服务公益,发挥“正能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天是“三八”妇女节,让我们一

起来感受她们的风采。

老人大脑萎缩不认子女

她把婆婆当娃带

她用一言一行诠释着“孝道”的深刻含义。

在天桥区茂新街社区,经常有一位50多岁的女性,一手领着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手提着两个马扎,还不时像哄小孩一样对老人说着什么。这位女性就是社区孝星于霞。被她领着的是于霞的婆婆。

1999年,于霞的公公因病去世,婆婆又得了大脑萎缩。看到婆婆认不出自己的子女,常把自己叫“妈”时,于霞的眼泪流了下来。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孝顺婆婆,让婆婆有一个安详幸福的晚年。”为了医治婆婆,于霞和丈夫曾带婆婆到各大医院看病。回到家,于霞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婆婆。疾病导致婆婆的大脑停留在三四岁小孩的状态,想做什么必须马上做,稍有迟疑就会哭闹。每当这时,于霞总是耐心地顺着婆婆,哄婆婆开心。婆婆病情加重时,经常大小便失禁,大便糊在裤子上,尿液顺着裤腿往下流,鞋、袜湿透的事天天发生。于霞每次都不嫌脏臭,一发现就快换快洗。为防止婆婆晚上掉床或上厕所摔倒,于霞和婆婆睡在一张床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霞像呵护婴儿一样照顾着生病的婆婆,一晃就是十几年。

由于于霞悉心的照顾,现在婆婆对她特别依赖。婆婆已经88岁高龄了,在于霞的精心照顾下身体依然硬朗。于霞自己也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经常感到眩晕,必须依靠定时服药控制病情,但她坚持照顾婆婆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放弃。于霞对婆婆的爱和孝道在也在家庭中延伸。虽然身在外地,于霞的女儿经常打电话询问奶奶身体、生活情况。每次回家探亲都特意给老人买礼物,把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几年如一日

照顾瘫痪婆婆

她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受到身边人的一致好评。

2010年11月,李梅的婆婆因突患脑溢血瘫痪在床,经住院治疗后生活仍然不能自理,李梅便毅然承担起了护理婆婆的任务。住院期间,婆婆不会吃饭,也失去了吞咽功能,整天处于昏迷状态,老人的状态李梅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婆婆插上了胃管,李梅每天买来新鲜的肉鱼蔬菜等,做熟了打成泥用针管进行鼻饲。老人出院后,李梅每天工作再苦再累,下班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婆婆床前嘘寒问暖,端水送药;婆婆长期卧床,容易生褥疮,她坚持每天给婆婆勤翻身、勤擦体、勤换衣,坚持为老人洗澡搓身,晚上还为老人按摩手脚,保证老人血脉通畅。为消除老人的寂寞,她特意给老人讲过去婆媳在一起的开心往事,给老人解闷。遇上好天气,她经常用轮椅将老人推到室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五年来,李梅不厌其烦、体贴入微地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婆,赢得了街坊邻居的称赞。

为了工作、家庭两不误,李梅每天天未亮就起床做饭,给婆婆服药、喂饭。害怕烫着老人,她就用舌尖试温,感觉温度合适了才一勺一勺喂进老人嘴里。每天晚上最难熬。婆婆大小便失禁,随时都有可能尿床,李梅就在婆婆睡觉的大床旁边安了一张小床,婆婆一有动静,就赶快起床,通常一晚上要起床五六次,给婆婆接大小便。一有时间,她就把90公斤重的婆婆抱到轮椅上,推着老人到街上转转。有人对老人说,“你摊上了一个好儿媳。”老人听到后咧开嘴笑着,发出嗯嗯的声音,点头表示赞同。

“婆婆在一天,就要尽心一天。虽然很累,看到婆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我的依赖,我就觉得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李梅说。

昔日献唱毛主席

今朝甘当“孩子王”

年轻时,她曾经为毛主席演唱,如今,她投身于老年公益活动,发挥“正能量”。

今年70岁的李爱华是国家一级演员。2001年退休后,她一心投入老年公益活动,加入市老艺术家协会,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和老年公寓慰问演出。市委号召“京剧进校园”,她积极响应,主动深入校园京剧社团,精心为孩子们周周排练、传授。小学传艺,说着容易干着难,一是不能误了孩子的文化课,孩子学习成绩不能下降,二是孩子太小不好理解剧情。李爱华经常在周日把孩子们叫到家中传授,边吃饭边说戏,家长和校方很受感动,孩子们都喊她“李奶奶”。他们先后排演了多个京剧曲目,有传统戏“贵妃醉酒”“凤还巢”,也有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等。

李爱华还坚持不定期服务社区,为中老年京剧爱好者讲课辅导,排演节目。她自己也斩获不少成绩,201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节目,节演了毛主席诗词“咏梅”,在全国播出。“我是生在红旗下,饮着泉城水成长起来的演员,应当为弘扬京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李爱华说,为了京剧事业的传承,就是在老伴得了脑血栓重病住院期间,她也千方百计安排时间,准时领孩子们参加文化演出活动。

丈夫去世18年

她是婆婆的“顶梁柱”

她是长清区孝里镇公庄村一个平凡而质朴的农村妇女。丈夫去世18年,她主动承担着侍奉照顾婆婆的责任。

1997年底,陈金兰的丈夫去世,她便开始独立照顾起年迈的婆婆。她对婆婆敬如自己的亲生母亲,虽然自己平时舍不得花钱,却从不缺少老人的花销。随着婆婆年龄增长,她每天坚持帮老人端饭、梳头、捶背、洗脚,经常给老人理发、按摩、剪指甲。每当给婆婆按摩裹着的小脚时,她总是不忘教育和引导自己的孩子,“你奶奶一辈子不容易,吃了很多苦,受过不少罪,如今赶上了好时候,我们一定要照顾好她,让老人有个依靠,安度晚年”。2013年,婆婆突发脑溢血,她一口气将老人从三楼背下来,第一时间将老人送到医院,赢得了最佳抢救时机。后来,婆婆再次中风导致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精神也极度不稳定,出现语言障碍,经常撕扯摔打、大小便失禁。陈金兰像哄小孩似的给老人喂西药、煎中药,亲尝汤药。看到婆婆因排便困难痛苦难受的样子,她毫不犹豫地用一次性手套把老人的粪便抠出来。

有钱做善事,没钱做好事。多年以来,这是陈金兰教育子女的口头禅。她在生活中热心、善良,与邻居和睦相处。在她的感召下,她的两个儿子先后从士兵提干,两个孙子也先后从军服役。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陈金兰用自己全部的爱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文化的传承。她“当家”的社区

老人个个精神抖擞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她努力让辖区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安享晚年。

55岁的王本珍是长清区崮云湖街道一名社区干部。身为社区的“当家人”,她设身处地为居民着想,把社区老人当作自家老人。工作之余,她经常到社区老人家中坐坐,自掏腰包资助老人。每到春节、中秋、老人节等重要节日,王本珍总是带着慰问品上门,祝老人节日愉快,并向他们介绍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听取他们的意见,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王本珍十分注意从精神上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多方协调在社区成立了乐天庄户剧团,组织了社区有才艺的老年人吹拉弹唱,投资配齐了服装、乐器等,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又为社区群众送去文化大餐。王本珍经常与社区妇女交流谈心,与她们交流孝敬公婆的经验。对于社区涌现的好媳妇、好婆婆,她设立光荣榜,积极宣传其事迹。对于社区内个别婆媳不和的、闹矛盾的,王本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善解人意的情感教育引导她们、感化她们,使有矛盾的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全社区涌现出许多敬老爱老的好媳妇、好儿女。如今她所在的小梁社区呈现出一幅全民敬老爱老的和谐画面。

王本珍的家中有90岁的公公,自己虽身兼数职,工作量大,但她从没有忘记过孝敬老人,关心丈夫,爱护子女。不管她工作多么忙,每天三顿饭都亲自为老人做,以保证他们的营养。因为工作原因,会有许多人来找王本珍,刚开始这引来公公的不满,常常发牢骚。每当这个时候,王本珍总和丈夫、儿子儿媳说,不要与老人计较小节,虽然老人的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她耐心倾听,等听完再作解释,化解了老人的误会。王本珍对老人的精心照料换来了老人的理解和疼爱,如今老人全力支持王本珍的工作,每当工作忙的时候,公公还能给她烧烧水、看看重孙女,一家四代其乐融融。

新闻推荐

土屋路西段14日起全封闭施工

本报3月7日讯(记者鲁婧)以疏解济南市交通拥堵为目的,济南市多条断头路、瓶颈路陆续开工建设。7日,记者从市市政公用事业局采访获悉,土屋路西段(玉函路-玉兴路)道路改造工程将于14日零时正式全封闭施...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