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风雪检视“知冷热”的城市共同体

山东商报 2016-11-22 00:00 大字

昨天,等候多时的初雪到来了,整个省城骤然冷却,风雪交加。当然了,“寒冷的烦恼”也会让整个城市面临着一场考验,这里既有对公共应急能力的检视,同时也有对市民层面行动能力和“人心冷暖”的考量。

比如,昨晚的朋友圈里频现这样一条信息:“环卫老人,把食物藏在身后,跑到店家想要点开水,因为不好意思开口徘徊了好久默然离开,挺心疼的。其实城市便利店、超市都有微波炉,可以帮环卫工人加热食物,天冷了,希望这些商家单位为这些城市的美容师们多多着想……”

显然,这是一段发自肺腑的民间“爱心倡议”,而大家能选择纷纷转发,而不是漠然的一扫而过,本身就证明,我们的周围积聚着善意。而来自公共职能层面的政策善意,这个时刻也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比如,寒潮来临之前,济南市相关部门发布公告,要求市民尽快订购清洁煤,不难发现,这项“政令”以补贴的形式体现了“惠民”和“环保”的双重利好,是一项非常有温度的行政行为,当然,有点遗憾的是,在清洁煤的购置环节出现了障碍,使居民的购买意愿和基层管理方“盖章难”发生了碰撞,这说明,即便善意的政策,也需要提前进行各项对接环节上的精细化设计,只有把好事办好,才算是有头有尾的好政策,才能深入人心。

所以,无论来自市民的自发行为,还是政府的有组织性福利分摊,这无一不是这个城市在这场风雪面前的“暖意释放”,而且,这种释放应该成为一种作为“必选动作”存在的积习,乃至于沉淀为城市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在每逢寒潮涌动的时候,城市“保暖”才会转化为自成体系、官民配合的默契行动,更能显现“社会共同体”应有的守望相助的城市精神和公共责任。就像今天本报报道的“朋友圈雪夜寻找走失老人”,它不仅是一场典型的“爱心接力”,更体现了关键时刻市民的自发动员能力,向人们传达一个积极的信号:爱心作为这个城市的禀赋,并不稀缺。这种善意的流转,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它能像一股暖流融化人心,感染社会,激活民众心中隐藏的善良潜质。这一点特别需要通过“风雪交加”的特殊时刻来进行细节上的验证。

比如,昨天还有一起事件,一名快递小哥送件上门时被殴打住院,尽管,目前双方责任尚无定论,但抛开具体的“是非曲直”不谈,只关注“买主催件,送件迟到”这个细节,再联想到昨天白天寒风凛冽,冷雨霏霏的场景,此情此景之下,“催件”会成为一个比较刺激的字眼。当然,你可以说“风雨无阻”是这个行业的规则,按时送达是双方的“交易契约”,而买主催件也是一种权利。但是,如果仅从最朴素的感受出发,如果不是十分要紧的快件,这时候选择“不催件”会显得更厚道一些,如果派送员离去的时候,能主动奉送一句“路滑,慢点”,那就更美好了。

风雪交加的时候,很多人群需要被关注,被眷顾,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身处于一个“知冷知热”的社会共同体之中,毫无疑问一个能做到温情及时抵达的城市也会更宜居。本报评论员肖明君

新闻推荐

济南市全面部署2017年春运工作

本报月日讯(记者李冬阳实习生李娜)今天下午,年全国、全省春运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济南市春运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单位收看会议实况,全面部署春运工作。据了解,年春运工作从1月日开始,至2月日结束,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