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胶州有个象棋村

生活日报 2016-10-26 22:36 大字

本报讯近几年,生活日报群康象棋俱乐部的男队中国重汽队和女队山东宏远队在男女象甲联赛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得益于俱乐部良好的市场化运作,以及队内棋手的良好发挥。不过,从山东本地人的情感上出发,两支队伍里仅有谢岿与李翰林两名山东人,也算是美中不足。不过,山东本身有着深厚的象棋文化传统,业余爱好者众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象棋事业,是十分可喜的事情。

李翰林是青岛人,也是山东自己培养出来的象棋大师。这与青岛的浓厚象棋文化氛围也是分不开的。每到春节前后,青岛胶州市胶莱镇曹戈庄村家家户户摆棋局。这个400多户、1100多人的村庄里,男的基本都会下象棋,女的会下的也不少。李方强今年57岁,在他的印象中,他家最多的时候同时摆过20多个棋局。1988年,村里成立了青岛第一家民间象棋协会。

李方强的父亲李志大爱下棋,在他的带动下,十里八乡的人都愿意到他家摆上一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地人骑着自行车、坐着长途车来这里下棋。“那时候,我家四间房最多摆过20多盘棋。外地的棋友来了,到了吃饭的时候就在我家凑合一口。没啥好东西,也就是地瓜、饼子、大白菜。天黑了,还得在我家睡。当时,俺父亲每年的工资都被棋友吃掉了。”李方强回忆说。

曹戈庄村及周边的朱家寨、百家屯等棋风日盛。到了1988年,曹戈庄村成立了济南第一家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棋社——民乐棋社。之后,每年正月里,都会开展象棋邀请赛或公开赛。最多时有上百人参加,在村里连下三天。李方强说:“那时候,外地棋友都安排到本村农户家吃住,大队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

据说,当地一直流传着三盘象棋赢回个媳妇的故事。大概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当地有一个单身汉,以杀猪卖肉为业。有人帮他介绍了一位外地的姑娘。姑娘的爷爷专程来到小伙子家里打探,屋里正好摆着象棋棋局。老人就跟小伙子对弈起来。没想到,老人被这个小伙子连赢三盘。姑娘的爷爷当场拍板:孙女一定要嫁给他。

胶莱镇马店社区教育办督学匡宝杰说:“这一带好几个村都在春节期间设立了象棋赛。村里比赛,奖品很实在:第一名奖励一袋二氨,第二名奖励一袋尿素,第三名奖励一袋碳氨。妇女也支持丈夫研究棋谱,村里连夫妻吵架的都少了。”

2010年12月15日,山东省第二十届象棋棋王赛在胶州市举办,这也是这一庄户棋社迄今为止承办的规模最大、参赛水平最高的一次赛事,原马店镇也被山东省体育总会授予“象棋之乡”称号。

(综合)

新闻推荐

注错音的南圩门外街路牌撤掉了

□见习记者郑昊生活日报2月17日讯2月13日,本报5版刊发了题为《南圩门外街你到底叫啥名》的报道,对济南市文化西路与南圩门外街交界口的两块不同注音的“南圩门外街”路牌进行了关注。...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