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照片讲述光阴的故事 济南藏友收集的上千张老照片,告诉我们时间去哪儿了

生活日报 2016-10-26 13:49 大字

□记者王倩

“照片是反映时代、社会、人物的最直观物品,它们也是每个人年老后用来回忆的东西。”19日上午,李菁在药王楼自己的工作室里拿出上千张老照片,有上世纪50年代山医附院医生的合影,也有上世纪70年代市民在趵突泉前的留影;有民国时期长褂打扮的老年妇女,也有建国初期很有小清新范儿的女孩。

翻看李菁这些从各个文化市场里收集而来的老照片,不由得让人感叹:时间去哪儿了?时间好像都在这儿定格了。

一张张老照片让时光倒流

“上世纪50年代那会儿,照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一般在欢送、会议、组建、毕业这些节点上,单位里才会照个大合影。”19日上午,李菁拿出一个大文件夹,一页页翻看着,时间一下子在这些泛黄的老照片里“倒流”回去。

李菁收藏的老照片里,有一部分是建国后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济南市各大单位工作人员的合影,因为那时已经流行在照片上写下何时何地何人留念,所以照片拍摄的背景一目了然。“你看,这张照片上面写的是‘山医附院神经科仁丰纱厂神经衰弱快速治疗组合影留念\’,时间是1958年12月27日。”李菁指着一张照片说。

同这张照片一样有纪念意义的,还有一张1985年5月济南九中少年歌舞队建队时的留念,“照片上的‘舞\’字,还被简写成了‘午\’。”

而在另一张“济南前化三车间欢送侯书记合影留念”的照片上,十几位穿着胶鞋、长裤,立领长褂里还套着衬衫的中年男子,看上去精神头很足。有意思的是,这张合影是1959年5月13日拍摄的,照说现在5月中旬济南的天儿已经挺热,能穿短袖了,可那会儿合照里的人,还都穿着两件套呢。

与天安门合照浓缩了时代特征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百天照对小孩子来说意义很重大,不少孩童在出生100天那天,会拥有人生中第一张照片。”李菁收藏的老照片里,能找出不少小孩子虎头虎脑的照片,上面大多写着“百日留影”、“百日留念”,不过因为照片以三寸、四寸为多,而且都是孩子的大头照,所以片子上一般没有足够大的空间,再写上娃娃们的名字。“一些家长也形成习惯,在照片背面,再详细写下宝宝的乳名,拍照的时间、地点。”

李菁收藏了不少市民在天安门前的照片,“这也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李菁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有亲戚、同学、战友在北京,去北京还是件稀罕事儿,“所以到了北京,大家都会找一个最具有地标性的地方拍照,以证明自己到过北京,于是天安门便成了当时人们的必选。”

前段时间,李菁还专门为北京的一位研究者,提供过不少市民跟天安门合影的资料,“那是一位老北京印刷厂的厂长,一直在研究天安门的变迁。虽然天安门建成的时间不算长,但从民间影像上来研究它,还是有历史价值的。”

老照片见证时尚那时女孩也很潮

“建国后一段时间里,人们其实是很新潮的,思想也很开放,这从照片上也能看出来。”李菁找出一张小黑白照,上面是四个女孩子并排走在草坪上,刚过膝的格子裙上是白衬衫、碎花衬衣下穿着九分裤、斜绑着辫子,穿着高腰短裤、白衣白裙白球鞋……这几个女生并没有看镜头,微笑着一起向前走,“现在看她们的穿着,一点也不感觉俗气吧?”李菁笑着说,这些装扮如果出现在如今女生身上,反而会有一丝复古范儿。

民国时期的一张老年妇女的留影,也是李菁收藏中挺有意思的照片。“这个老年妇女的穿着有典型的民国时期特点,最有趣的是,照片背后用钢笔写着‘老太太\’三个字。”李菁说,“老太太”其实是家族里比奶奶更年长一辈的老人,并非是现在对老年人的统称。

还有一张1951年2月18日拍的“张店铁路妇女委员会欢送李大娘留影纪念”的照片,“对人物的称呼也挺有趣,叫‘李大娘\’,说明这个妇女其实是没有名字的,所以用个尊称指代。”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省城5000户以上社区需建消防体验室

□记者吴永功通讯员王全军吴景生活日报2月20日讯20日,记者从省公安消防总队了解到,2014年度山东省3000户或者1万人以上的社区,至少三成需要建立消防体验室。其中济南、...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