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秀城东面藏着一个花山峪 有名泉,有古道,还有清朝老房子
老辛带记者找到的地主老宅。永清泉四季不涸。“大神”其实是无头的石雕神像。荒弃的山洞,曾经是一个道观。俯瞰花山峪(从南向北)□文/图记者雍坚徐佳
在济南城南名山玉函山的北坡,自西向东依次有三条有名的山峪——西佛峪、柏石峪、花山峪。西佛峪就是玉函山安息园所在的峪,柏石峪就是领秀城南面的峪,原有柏石峪村。花山峪嘛,就是领秀城东面的山峪。这条山峪明清时期原名“函山峪”,名称应该得自南面的玉函山。
地名志上记载,花山峪村是一个从明代洪武年间就有的古村落,张、何诸姓从河北枣强迁居而来。清朝时,张姓村民由函山峪北迁,又形成了小北庄。小北庄之西北,就是石青崖村。石青崖再往北,就是二环南路啦。
地主老宅还剩三间瓦房
在推土机的轰鸣中,花山峪村近年来已经有一半房屋夷为了平地,残存的花山峪村大致是老花山峪村村址。和众多城乡接合处的村落一样,花山峪村,这个听起来很美的村子,如今遍是简易搭建的二层、三层楼房。能撑得上老屋的,恐怕只剩下照片中这栋老房子了。
去年,在热心村民老辛的引领下,记者得以近距离观看这座老屋。这是一座五开间坐西朝东的石头房子,北面的两间已经坍塌,剩余的三间,一半挂着原始的灰色筒瓦,一半换成了现代的机制红瓦。老辛说,这座房子得有好几百年了,原来是村里一位姓井的大地主的宅子。“你看这房子的石材,都是打得方方正正的,这要费多少功呀!”遗憾的是,因为开山凿石,地主大院原始规模早已看不出轮廓了。
从这座老屋向北望去,近处是花山峪村的民居,远处是电力学校的楼房。高楼和民居之间的开阔地,则是花山峪村拆出的待开发区域。
市区很多人来永清泉打水
在花山峪村最南端,是远近有名的永清泉,是花山峪村村民数百年的引用水水源,如今只有附近几户人家还靠它吃水。
永清泉位于村南山根下,外观是一口井,“只有在夏天水大的时候,每年能有一两次,泉水会从井口冒出来。”老辛说,原来永清泉边上有石碑的,刻着泉名,但后来被毁了。现在的井沿是他加高后用水泥砌成的,否则,下雨冲下来的泥土和碎石早就把这个井给湮没了。
举起相机准备拍照时,另一位在此晒太阳的村民建议我拍上井西面的王八石,“这也是一景,你看它像个王八吧?”村民笑着说。
“这个水特别好喝,市里很多爬山的人都爱从这里往回打水。”住在井边的老辛说,要不是贪图这口井,他早不在村里住了。细问一下,原来,老辛退休前在槐荫区一企业工作,在市里还有楼房。“就是这个村里的路不好走,否则,会托朋友介绍几个画画的来此住的。”老辛望着自家盖了三层的简易楼房说。
以前,开车打水的城里人都能把私家车直接开到永清泉不远处的一处高台上。2013年夏天几场大雨过后,花山峪村里的道路被冲得沟壑嶙峋,专程来此打水的城里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由永清泉沿山势往北下行,在花山峪村中间,还有一南一北两口泉井。南泉井被抬高井台砌在路边,仍为村民饮用水。北泉井被圈进了一户村民的屋中。
百年古道旁,躺着“大神”
老辛说这话是有底气的,因为这里的自然风景还是相当独特。由永清泉往南,是一条斑驳的石砌古道,一直通到玉函山东侧的山垭,过了山垭,就是玉函山南直通山顶的水泥盘山路。那里,是济南的滑翔爱好者的据点,常有滑翔者在半路上动作潇洒地往下飞。从古道上被磨得有些透亮的石头看,这条路至少被人走了数百年之久。
“路西高台上,以前是座土地庙,庙就建在几块特别大的石板上,庙前的大柏树有一搂多粗。”老辛回忆道,可是文革的时候都砸烂了。那庙里的“大神”,现在还扔在地里。在老辛的指引下,我在古道东侧的台田中,发现了“大神”——一大一小两尊无头的石像。大的卧在泥土中,小的立在地边田埂上,颈项上被放了一块石头当“头”,貌似维持这最后的神的尊严。
“你往东北那个山坡上看,那个山洞,里面有十来平方,原来也是座庙,住过道士。”老辛说。
花山峪村原来属于历城县,后来划归市中区。1982年《山东省历城县地名志》上曾记载,当时村中尚存清光绪十年《函山峪街碑记》。如今,向村民打听这块石碑的下落,几个中年人都茫然地摇摇头。
深度考证传说中的函山泉在哪儿
□记者雍坚徐佳
“函山泉玉函山迤东俗名花山峪泉也。山方半,塘澄深见底。水从石龙口出,流为川河。山人言:门通郡城南关诸泉,相距二十余里,亦有验糠之传。志未载。”——这是清代济南文人王钟霖《历下七十二泉考》中对函山泉的记述。
王钟霖因题写趵突泉“天下第一泉”石碑而广为济南人所知。热爱泉水的他,所提出的“历下七十二泉”版本,近年来受到众多泉水研究者的重视。
不过,当代文献中,却不见花山峪函山泉的记载。如1997年《济南市志》记载了花山峪村有三泉,一是永清泉,在花山峪南峪中,3米深井形泉池,水盛时溢出,沿山谷漫流,池旁有1966年所立泉碑。再就是花山峪大街旁,南北相距百余米,各有一井形泉池,被称之为“花山峪二泉”。
永清泉会不会是传说中的函山泉呢?从王钟霖记载的“山方半”这一泉址位置看,二者是非常吻合的。
记者就此向曾赴花山峪考察的泉水专家徐家茂先生求证。他说:“村民说玉清泉是上世纪60年代四清时重新挖出来的,因此曾立有1966年的泉碑。但泉是一种自然景观,能挖出泉,说明那个地方古时候就有泉眼。花山峪村中的另外两口泉井都在永清泉的下游,且没有名字,永清泉是函山泉的可能性最大。”
2005年,济南市公布的济南市名泉名录中,却不见了花山峪永清泉,该村被登记的只有南泉井和北泉井。徐家茂先生说,“这是漏记,应该将永清泉列入名泉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清诗人徐子威有《秋日同孙峄南、董松南访花山峪井葆泉,次孟襄阳韵》一诗传世。诗名中所说的“井葆泉”在当代也无记载。或许,和函山泉一样,这个井葆泉也是永清泉的一个历史别名。
新闻推荐
结算书存瑕疵发包人拒付工程款 仲裁提醒:规范合同能有效避免纠纷
□记者李明通讯员姜枫生活日报3月5日讯日前,济南仲裁委员会审理了一起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济南某建筑公司申请仲裁,要求济南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支付剩余工程款,该装饰公司则认为...
济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