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他让职工心齐气顺干劲足 济南电表厂当家人王伟:实干的同时以情服人

生活日报 2016-10-26 21:45 大字

编者按:

人大代表,是一个身份,更是一分责任。他们在其位谋其政,为民提案、议政,同时也是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能手”。人大代表不是高高在上的“概念”,他们就在咱们身边。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人大代表风采录”栏目,带您走近咱们身边的人大代表。

□见习记者施雪琼

实习生王海燕王丽王钰

从“北坦中街35号”到“新菜市街78号”,济南电表厂改变的不只是门牌号,更是企业身份:从2005年6月到2007年11月,拥有50年历史的电表厂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平顺完成了改制。轻巧转身之后的济南电表厂有限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但是最让“当家人”王伟自豪的是妥善安置了职工,没有留下任何历史欠账,这不只是他对职工的情怀,更是一个人大代表对社会的担当。

帮扶企业于危难之际

2005年6月,在国有企业改革风潮背景下,济南电表厂由原济南市国资委所属企业下到天桥区,并和其他5家企业一起下放到北坦街道,以促使厂子改革、改制。

2007年11月23日,电表厂拿到新的工商营业执照,并更名为济南电表厂有限公司,标志着这个已经存续50年的集体企业转换为股份制民营企业。

王伟告诉记者,改制之前,厂子有170多位职工,离退休者就达100多人,企业负担较重,一度经营困难。特别是1998、1999年,每年只销售2万多块仪表,工人工资发放都有困难,愁得王伟夜夜睡不着觉。

从资产评估、排查内外情况到制定方案、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分门别类安置职工,改制一步一步在法定范围内艰难进行,仅改制方案就修改了五六遍。电表厂1956年就成立了,积攒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职工常年身份“空挂”,所欠内外债务,退休人员的医药费……这些都要在改制过程中一一捋顺。

没人来找“回头账”

“最难做的还是人的工作。”王伟回忆道,当时有职工喝了酒来闹的,有退休职工拍桌子的,也有职工把企业告上法庭的(最后都是企业胜诉)。改制之后,职工人数由170多骤减到30多,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参股有的买断有的办理退休,不管哪种,最后都没有人来找“回头账”,这也是王伟最欣慰的,没有因为改制引发上访、闹访等不稳定事件。

改制之后的电表厂轻装上阵,抓管理、上设备、提技术,效益见好,2010年生产销售9.6万块表,自生产销售以来翻了一番。王伟本人也先后获得天桥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步入良性轨道的企业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加区里“慈心一日捐”等捐助活动。

和职工的关系像兄弟姐妹

同期下放北坦的6家国企中,有的破产,有的重组,有的自然退出市场,电表厂是其中改制最早、最彻底也是最成功的一个。谈到经验,电表厂职工刘宝林告诉记者,除了有政策、有思路,“舵手”王伟功不可没。

“王总除了是个实干家,还特别人性化。他和职工的关系不像上下级更像‘兄弟姐妹\’。”刘宝林告诉记者,王伟1990年到厂,25年如一日坚持职工家里红白喜事必到场,职工亲属弥留之际,守在医院门口坚持穿衣、抬尸、主持,这让大家感动不已。

企业最困难的那几年,包括王伟在内的全厂上下都不报销医药费,但是改制的时候,王伟借钱把离职职工所欠的医药费全部补上。他还联系劳动部门给离职职工做特殊工种鉴定,让他们可以提前退休。电表厂待遇并不算好,却能留住人,原因之一也是王伟没把员工当“外人”、以情留人,员工家里遇到啥难处,只要找到王伟,他一定竭尽所能帮忙。

实干兴企的王伟连续两届当选区人大代表,他在其位、尽其责:年节不间断走访军烈属家庭、困难家庭,积极建言献策,特别是对北坦辖区提出了很多合理化建议:“五路口”交通拥堵,王伟提议加强协警力量,采用数字化信号灯;他结合市里有关政策、参照其他区县,提出减免困难企业计划生育费;对于已经走完破产程序的裘革厂,他提议将置换的土地资金早点拿出来,解决遗留的劳动保险的欠账以及新生成的养老金的拖欠;这些建议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见证北坦数十年变迁

王伟家就在和北坦一个铁路桥之隔的后陈家楼,他见证了北坦这几十年间的变迁。回想起来,已到花甲之年的王伟感慨不已:“北坦是济南市涝洼地之一,被市里列为旧城改造重点地区。这几年随着城市拆建,老街巷逐渐消失,老北坦的模样几乎都找不到了。”

据王伟回忆,北坦一度商贸兴荣、工厂林立。现在的街道办以东30米处是电表厂原址,而现在这里已经成了巴黎花园小区门前的绿化带。当时和电表厂同时存在的还有济南制锁总厂、济南裘革制品总厂、济南塑料制品总厂等企业。现在荣氏栗子店址是原来金冠毛纺厂的部分车间,而现在“北坦美食街”牌匾处,再早是毛纺厂宿舍。

电表厂现址新菜市街在上世纪50年代末的时候是一个规模很大的自由贸易市场,卖蔬菜、小吃和小百货等。“现在店面三五年换一个,固定的参照物少了,不过这也说明社会在发展啊。”王伟告诉记者,他现在最期望看到的就是河套庄片区尽快建成,居民尽早回迁。

新闻推荐

环卫所工人老许眼中的北坦创卫:“说到底,还是市民素质提高了”

□见习记者施雪琼通讯员王瑾环卫工许从宽今年在北坦做环卫工已经七八年了,这几年,他“以小见大”,从日渐减少的垃圾死角、垃圾量,真心感觉市民素质的一天天提高。特别是“创卫”以...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