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300亩是规模种小麦亩产拐点
6月15日,宁阳县鹤山乡的2015年夏收基本结束了。记者对全乡的种粮大户们进行了梳理,收集实打实收的亩产量后发现:经营规模越大、地块越零碎、专业化程度越低,经营风险越大。尤其当经营规模超过500亩后,亩产量几乎都遭遇到了强大的下行压力,有的地块今年甚至大幅减产。
多少亩算“适度规模经营”?记者详细调查这个乡多数种粮大户的亩产成绩,在此描画出当地“适度规模”的大体边界。
超过500亩,
风险就大了
6月13日,邻村基本收割完毕,坡庄村的大部分地块还没见动静。这里的麦子长得不算齐,还能见到一丛一丛的杂草。坡庄村共有1100亩地,有930亩地流转到了一名采砂场老板手中,交由村民朱来利代为管理。这些地中,230亩地种苗木,700亩地种粮食。朱来利说:“因为没地方晾晒,不敢收早了,对产量多少有点影响。”从籽粒的饱满度来看,他预计亩产大约800斤。
在紧挨着这片地的崔家河村,村支书崔明海正在自家地里忙活。他家的地,就紧挨着坡庄村。据崔明海介绍,崔家河村和坡庄村相邻,两个村地力差不多,水利条件也相似。今年他家8.6亩地,卖了1万斤,亩产量1100多斤。“我问了村里卖了粮的户,大多数都是1100斤以上,最低的不低于1000斤。”几乎相同生产条件的两片地,单产的差距拉大到了300斤左右。
全乡最大的种粮大户叫王德林,他家两口子在孔庙、山后、王西三个村种地,总面积达910亩。今年,他家在孔庙村的260亩地,亩产不超过800斤。而其余两个村的麦田,直至记者6月17日发稿时,还未收割。据省供销社合作指导处处长肖锡章介绍,晚收亩均或减产10%左右。
最得意的要属济宁市兖州区的青年农民王士滨了,今年他和当地农民打了个平手。这是他在东山前村包地的第三年,面积达到了650亩,是全乡第三大种粮户。“我是一车一车地过磅的,平均亩产1160斤。”王士滨说。村里大多数农户小麦亩产在1100斤-1200斤之间,两者几乎持平。但他也并非每年都有这个产量,去年他种了540亩地,亩产却只有1000斤左右,当地农民的单产却超过了1100斤。
王士滨对自己的成绩看得很冷静:“这边农民每亩播种30斤,我们只播17斤,密植肯定影响了农民的产量。在我老家兖州,水利条件更好,农民的种植水平也更高。要是我在老家包这么多地,同样的管理精细水平,我应该是赶不上老百姓的。”
中等规模户:
不用心产量会掉
当经营面积下降到两三百亩时,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只要亲力亲为、亲自盯着干的,产量不会有大问题;要是甩手让别人去干,产量肯定掉下来。”乡农技推广站站长石峰说。
史庄村的张宏图就是那种亲力亲为的大户,他今年在村里流转了210亩地种粮食。张宏图对外收粮食,拥有4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玉米收割机,还有多台植保、旋耕机械,干的活都和种地有关,是个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我都是亲自下地干,比老百姓管得还精细哩。喷药不能给别人,收割时也是自己带车下去。”张宏图说。这季麦收,他每亩实打实收1200斤,跟周边农民不相上下。
王士滨因为推广强筋小麦良种“济南17”,掌握了附近不少种粮大户今夏亩产数据。据他介绍:华丰镇梅家村的徐少明种地300亩,今年亩产约960斤,不及当地普通农户亩产1100斤的水平。伏山镇朱家庄的徐现,种地150亩,亩产1070斤的水平离普通农户1200斤的亩产,也有一定差距。王士滨介绍说,这两名包地户,一个在外做生意,另一个以蔬菜种植为主,精力都不能100%投入,因而影响了产量。
在调查中,多数亲力亲为、经营面积不超过300亩的农户,几乎都和周边农户的单产水平保持了一致。尤其是那些夫妻、父子等亲属共同经营管理的老种植户,几乎年年稳产。
面积越大,
细节“魔鬼”越易出现
去年,鹤山乡做过粗略的统计,也得出了面积过大导致单产下降的结论。工作人员选取了5个大户的数据,其中最大的900多亩,最小的260亩,平均亩产为940斤,低于全乡亩产1040斤的平均水平。
究竟多少才算适度?石峰认为,就以鹤山乡这样的生产条件,面积最好不要超过300亩:“100亩以下,基本不成问题;200亩左右的也差不多,老种植户也没问题。一旦超过300亩,很多问题就容易暴露出来了。”
“魔鬼”就藏在细节中。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即便种植户再用心,在不少环节上,大规模必然导致管理粗放。据石峰介绍,麦收期间拖在最后的都是种植大户,有的甚至比周边农户晚收一周。如果拖久了,产量必然下降。种了292亩地的前罗山村村民李海说:“种的时候人家也忙,不好找人,播种就晚了一星期。到了收的时候,没地方晾晒,就想在地里晒干再收直接入库。所以,怎么都不如一家一户管理及时。”
立夏和小满之间浇“灌浆水”时,王士滨就不如小农户及时。“我浇完一遍水,得十天十夜;老百姓浇那六七亩地,用不了一天。仅这个环节就差了一个星期。大户种小麦集中播种、集中授粉,理论上应该比小户更有优势,也比小户重视,但最后顶多打个平手。”王士滨说,“我认为,如果和小农户一样的管理水平和细致程度,一旦超过200亩,大户的单产就要下降了。”
而实际上,规模越大,管理水平和细致程度就越难跟上,尤其是对将种粮作为副业的经营者来说。今年,当地赤霉病高发,但坡庄村的700亩麦田仅打了一遍药,而且还打晚了。其他村的农户,至少都打了两遍药。朱来利替老板打工,拿的是固定工资,他的主要精力也放在了经济价值更高的苗圃里;在地里干活的农民,也是东拼西凑的,谁有空谁就干,干活做不到实心实意。该撒肥的时候,一看天要下雨,朱来利就临时抽调正在苗圃里干着活的农民到麦田里撒肥料。“农民撒肥一撒一大把,撒得不匀,我在后边跟着、喊着也没用。”朱来利说。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唐峰通讯员邢宪瑶)一把鱼食撒下,池子里的各色锦鲤争先恐后地扑到水面抢食,这个时候,是蒋世波最开心的时候。6月19日,记者在济南市历城区唐王镇井家村的济...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