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怀揣责任写华章

农村大众报 2015-06-23 00:44 大字

微风吹拂,金麦飘香。一位个头不高、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山东小麦产区奔忙着。这个时节,是甄别小麦品种优劣的良机。作为山东省小麦增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主持人,仅5月下旬,他就先后赶到济南、泰安、济宁、德州、滨州、烟台、青岛等8个地市的项目试验点,察看小麦的田间表现和科研进展。

有人问:“您这么大年纪,名和利都有了,该颐养天年了,为什么还要四处奔波?”他,中国工程院院士、小麦遗传育种家、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赵振东回答:“是责任,肩负的责任驱使我不能停止前行的脚步。鞠躬尽瘁,夕阳无限!”

目光前瞻,

育成我国首个面包小麦品种

赵振东,可谓大器晚成。他42岁才着手小麦遗传育种,57岁育成了第一个新品种济南17。

这是我国农业科研人员育成的第一个优质专用面包小麦品种。育种界权威、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誉之为“我国调整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麦的开路先锋”。这项成果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项成果来自赵振东的战略眼光。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小麦产需基本达到平衡,但是品种结构却很不合理。于是,当多数育种者依然把提高产量当作攻关目标的时候,思想敏锐的赵振东,则把育种目标转向品质改良,开始选育面包专用强筋小麦品种。

知易行难。1984年,赵振东开始从事小麦遗传育种,头几年走过一段弯路后,终于在1989年沙里淘金般地挖掘出一个“宝贝”——优质亲本小麦临汾5064,以其作母本,与父本农艺亲本鲁麦13杂交,结果令人欣喜:后代品质优良,潜力很大。

此后,赵振东栉风沐雨长达10年,选育的小麦新品种济南17终于在1999年4月通过山东省审定。

济南17品质优良,适宜做强筋面包,其质量得到几家知名面粉生产企业的肯定。几年时间,济南17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成了我国第一个年种植超过1000万亩的优质专用面包小麦品种,到2015年夏收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5500万亩。

面包小麦选育成功后,赵振东又把目光投向面条小麦品种。以往,对面条品质鉴定依靠的是眼睛、舌头等感官。赵振东带领科研团队引入简单快捷的化学方法替代感官鉴定,优化确立了面粉白度、沉降值、软化度和峰值粘度4个关键指标,从而制订了优质面条小麦的育种鉴定程序。同时,他们将小麦粒叶比作为重要的农艺性状选择项目,实施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同步选择。济麦19于2001年5月通过山东省审定,不久后又通过了国家审定。2001年到2005年连续5年,这个品种成为山东省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截至2012年夏收累计推广6199万亩。济麦19的选育和推广成果2005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后,赵振东又带领科研人员育成了优质面包、面条兼用型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20,于2003年8月通过山东省审定。用这种小麦做成的面包堪与美国优质麦做成的面包相媲美,做成的面条白亮、细腻、质地富有弹性。

技术创新,

优质与高产一个也不能少

从事小麦育种的人都知道,高产的品种往往品质差,而品质好的往往产量低。赵振东明白,对于品质好但产量低的品种,多数农民并不感兴趣。一个新品种要想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必须把品质好和产量高两个主要性状结合起来。

然而,要把二者结合到一块谈何容易?赵振东带领科研团队的成员们却完成了任务,靠的是不畏艰辛。

有一年寒流来得早,11月上旬就突降暴雪,赵振东赶往阳谷县,察看新品种济麦22的抗寒性。当时,空中飘着鹅毛大雪,赵振东下车后走进小麦试验田,用手扒开厚厚的积雪,仔细观察小麦叶片有没有受到冻害,看完一块麦地,再看下一块麦地……

夜幕降临,天色渐黑。陪同观察的时任阳谷县种子站站长的吕宗言手脚都冻得麻木了,劝赵振东:“咱们去休息吧,明天再接着看。”赵振东摇摇头,坚持看完所有的试验田。最后,满脸欣喜:“济麦22能抗寒,过关了!”

2014年年底,因过度劳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赵振东在医院病床上躺了接近一个月,身体好转出院后,他迫不及待拄着拐杖,再次走进试验田,察看小麦田间表现。小麦扬花、灌浆了,他进试验田的次数更频繁了。同事常常看到,刚走进地里的时候,赵振东用一只手拄着拐杖,时间长了,累了,变成了两只手拄拐一步步向前挪。

继优质面包小麦济南17以及济麦19、济麦20育成之后,赵振东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进一步提高亩产量上。他清楚,我国人多地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在提高小麦亩产量上下功夫。于是,他锁定一个目标:选育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赵振东和科研团队一起在阶梯杂交聚合优异性状的基础上,采用全生育期选择和多种生态条件下选择优良性状的育种新策略。所谓全生育期选择,就是从小麦生长前期到收获,在小麦的一生中都进行选择,即前期选择重生长稳健,中期选择重繁茂性与株型,后期选择重穗育性、茎秆质量和光合器官功能,而不仅局限于收获前选择表现优异的麦穗。所谓多种生态条件下的选择,就是把杂交组合成的品系放到不同生态环境中种植,既在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种植,也在旱地上种植,既在胶东种植,也到鲁西种植,如此选出的杂交组合才有广泛的适应性。2006年,他们育成了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济麦22,并陆续通过国家和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天津5省(市)审定或认定。这个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2006年到2014年连续9年,在不同生态区86点次实打均超过每亩700公斤,2014年在山东省农业厅组织的高产创建项目中实打每亩802.5公斤,刷新了我国一年两熟制冬小麦高产纪录。据农业部统计,济麦22从2010年到2015年连续6年成为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截至2015年夏收累计推广种植面积突破2亿亩,成为近30年来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

行家们认为,赵振东领衔的科研团队学术上的突出贡献在于,建立了小麦超高产广适育种技术体系,育成的济麦22在协调超高产与广适性关系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另外,济麦系列品种的选育成功,丰富了小麦遗传种质,对我国小麦育种产生了深远影响。据初步统计,除了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以外,其他单位利用济麦系列品种及其中间材料作亲本,育成了多个新品种,到2014年为止,仅山东省就审定通过了14个品种,包括鲁原502、山农14、山农15、山农18、山农20、山农27、山农28、新麦26、良星66、良星77、鑫289、鑫麦296、济麦4号和泰农19。

灵感来自

博览群书和长期积累

赵振东曾说:“作物育种是科学研究与艺术创造的有机结合。”

的确,赵振东的成功,来自超前意识和长期的积累叠加。

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不再为填饱肚子发愁的时候,赵振东发现我国缺少适合做面包的强筋优质小麦品种。十几年之后济南17问世。赵振东的科研秘书曹新有博士说,赵老师能把自己个人的科研方向与国家宏观的战略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十分可贵的。

麦收时节,面对一大片模样几乎没有差别的黄澄澄的麦穗,该选择哪个?淘汰哪个?这就需要一双敏锐的眼睛。赵振东确实有过人之处,往往一眼就能发现那些具有潜质的麦穗。这来自他长期的积累。

熟悉赵振东的人都知道,他知识渊博,说话旁征博引。这与他早先打下的坚实功底有关。孩提时代,他与兄弟姊妹们在家中听父亲讲《论语》;上大学后,他一有空就到图书馆看书,哲学、文学、历史、宗教、艺术,什么书都读。“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与他交谈,话语间就能感受到他的博学多才和高雅气质,体现在科研上,那就是思路开阔、高瞻远瞩。

1965年,赵振东大学毕业之后,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边疆去,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干就是15年。别人以为他浪费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而在他看来“这是金不换的15年”。这个时期,他没出什么科研成果,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为将来出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待到后来,来到山东省农科院从事遗传育种的时候,赵振东站在麦田里瞅一眼,就知道这麦子的含金量,值不值得大面积推广。在田间,他剥出麦粒,用牙一咬就知道麦粒的硬度多大,跟实验室测出的数据几无差别。为此,他的两颗门牙先后被坚硬的麦粒硌掉了。

因严重的腰腿病,赵振东察看小麦常常需要跪在麦田里。

新闻推荐

安亮:让80个大棚产出200多万元效益

200亩,80个大棚,一个连着一个,各类瓜菜,年销售额达500万元。6月23日,记者慕名来到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安兰村安亮家庭农场,听农场主安亮讲述他的致富经。有机肥种植绿色果实无公害“这里...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怀揣责任写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