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与复兴
●赵宗符
由王中撰稿,王德超、王珂绘画的大型系列组画《乡村记忆》在农村大众报上刚一连载发表,就有不少好评。其文字的精炼、准确,配图的自然、亲切,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里面的内容,更是打动了许多人的心,仿佛是回到了故乡,周围都弥漫着乡愁的味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乡村记忆》组画则在点点滴滴的乡村劳作、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细节中,把这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所谓“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些乡村百姓的日用生活,实际寓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尽管可能百姓日用而不知。《乡村记忆》组画所记录的枝枝节节,有着文化原点的意义,点很小,却如同种子,可以长成文化的参天大树,传统文化普遍之理就存在于这一个个平实的特殊之点中,这正是尽精微而致广大,道中庸而极高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看到了乡村记忆,就想起了文化复兴,今天中华文化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时代课题,季羡林先生曾经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有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论,认为在西方文化风头过去之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将会迎来复兴,对于人类的未来生存,儒家思想将有大用。这是对人类不同文明深刻洞察之后作出的判断。人类文明大体可分为三类: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游牧文明和商业文明有些类似,都是外向的、征服的、不断拓展进取的、天人冲突的。而农耕文明则表现了不同的特点,因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地域内,就向土地讨生活,所以表现是内向的,不重征服自然,而重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天人合一有着深切的体验,重内心的宁静。
当地球上各类文明逐步接触之时,外向的、征服的文明,就表现了强劲的进取精神,农耕文明则表现得过于被动、消极。但由于游牧文明的文化水平较低,便渐渐被农耕文明转化了,而商业文明挟着现代科技之力,依然在横冲直闯。但是地球就这么大,这种进取、征服的态势总有止步的一天,地球真成了地球村,这种征服、进取便失去了空间,那么,要向地球以外去拓展吗?起码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上,在太阳系内没有这样的可能。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就是一艘漂浮的孤独的飞船,没有降落点,人类还找不到第二艘这样的飞船。人类不过是同一艘飞船上的乘客,当地球上的各种问题逼迫人类不得不认识到这一处境之时,人类便会像生活于农耕文明之中的人们对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样,对待地球和自己的同类。这时,产生于农耕文明的各种思想文化便会在一种新的条件下,与人类的最新生活状态相吻合。人类在浩渺的太空中,只能以地球为地,从事一种高级的“农耕”,这是一种后商业文明的农耕文明。因此产生于农耕文明的成熟的中国文化必将对人类有所新的贡献,这也是季老所讲的“河东河西论”的道理之所在,而这也是中国文化终将复兴的势所必然。
谈复兴就不能没有记忆,记忆与复兴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记忆是复兴的前提,复兴了才能更好地记忆,从记忆到复兴,是一种螺旋式上升。在地球上有许多失落的古文明,根本谈不上什么复兴。在这个意义上讲,《乡村记忆》组画所做的工作也是在为民族文化的复兴添砖加瓦,“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是为序。
2015年1月谨写于济南千佛山下心存斋
(本文为《乡村记忆》序言,该书已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发行)
▲《乡村记忆》书影
▲《乡村记忆》内页
新闻推荐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段新勇通讯员马骏川)近日,山东省保监会发布通知称,从今年6月1日起,山东辖内各财产保险公司将停用现行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报批启用新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由此开始,山...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