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工作“明码标价”?都是瞎话!

济南日报 2014-12-18 00:41 大字

点击查看原图人力资源经理+菏泽某艺校校长+媒体驻鲁西南负责人=灰色诈骗链

■本报记者李朕葳通讯员魏金环“正式职工,五险一金,过几天去矿上去上班吧。”家住济宁市区的李先生为给儿子找份好工作,缴纳10万元安置金后,结识了菏泽某艺术学校校长张斌,当时张斌很利落地甩下这翻话。然而,事与愿违,李先生一家一等就是半年,始终没等到儿子能上班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案例速递:

■2011年11月26日,包小泉以安置到煤矿工作为由,收了刘先生安置金10万元,刘先生多次追讨包小泉退回现金4万元。

■2011年10月,张先生交给包小泉5万元安置金,包小泉承诺三个月内安置张先生到济宁某电厂上班,根据张斌、包小泉的安排,张先生在菏泽某艺校培训1个月后,又辗转多地学习、实习,张先生工作至今没着落,5万元也打了水漂。

■2011年9月,刘先生交给包小泉13万元后,与包小泉签订了安置协议书,刘先生先后到河北、北京等地实习遭拒,2012年包小泉花2万元安排刘先生在北京某名校培训,不久后安排刘先生到菏泽某国税局实习,并未安排正式工作,事后包小泉退给刘先生2万元。

案情回顾

市民李先生为儿子找工作的“特殊经历”

为给儿子找份好工作,家住济宁市区的李先生经多方打听,结识了济南市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包小泉。李先生向包小泉缴纳10万元安置金后,包小泉向他引荐了菏泽某艺术学校校长张斌,“正式职工,五险一金,过几天到矿上去上班吧。”身穿军装的张斌甩下这句话后,就离开了李先生的家,他们一家人等了近半年,始终没能等到儿子能上班的消息。“人力资源公司有省里的盖章,应该错不了啊,怎么还没有动静。”儿子上班的消息迟迟未等到,李先生一家有些坐不住了。李先生再次拨通了张斌电话,然而,依旧没有等来儿子上班的消息。“儿子的工作不需要您安排了,希望能尽快把钱退给我们。”李先生不想再“推延”下去了,想把10万块钱要回来,另想他法。然而,经过多次追讨,张斌最终只退给了他们4万元。

作案始末

包小泉、张斌、刘刚构成了一条诈骗“灰色利益链条”

2013年3月包小泉因涉嫌诈骗被公安机关抓获,同年5月17日张斌在大连落网,5月30日,张斌被移送至济宁高新区公安分局。据张斌供述,2011年8月,某中央级媒体驻鲁西南负责人刘刚(另案处理,后经证实该身份为刘刚虚构)找到菏泽张斌称,自己可以给学生安排工作,公安局每人8万,环保局、地税局、烟草局等单位每人6万元,双方约定每安排一个学生,刘刚给张斌2万元的好处费,张斌随后与济宁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包小泉取得了联系,二人约定包小泉负责给张斌招人,每招一人张斌支付包小泉2000元。随后二人以安排正式工作为由,多次实施诈骗所得现金达20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钱都“上交”了刘刚。

法院说法

张斌、包小泉二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构成诈骗罪

高新区法院审理此案时认为,张斌、包小泉二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为他人安排工作的事实”,数额特别巨大,已经构成了诈骗罪。本案中刘刚(另案处理)实际收取了大部分安置金,张斌、包小泉二人在犯罪过程中起次要作用,可减轻处罚。12月17日,记者在高新区法院了解到,高新区法院对此案已做出一审判决,判处张斌犯诈骗罪,有期徒刑八年,处罚金20万元,包小泉犯诈骗罪,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5万元。(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借“找工作”之名诈骗,一骗一个准?20余个家庭陆续上当,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明年6处新农贸市场开门纳客城区市民买菜买早餐将更方便

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刘敦亚■通讯员张青纳入今年改造计划的15处农贸市场建设进度如何?放心早餐工程是否又有新的布局?作为民生实事之一,这些问题...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