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庄来了贴心人
路通了,
乡亲们的心不堵了
“俺还以为进错村了。”安家庄村村民安同海一直在县城做生意,回村看到村里的巨大变化,萌生了回村盖房定居的想法。像安同海一样,越来越多外出的安家庄村村民选择了回村定居、创业。这一切都源于村里的路通了,环境变样了。
“不光是变化大,关键是顺心!”70多岁的盖红兰说,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一下雨、下雪,泥泞不堪,深一脚、浅一脚的,像过沼泽地,村里有了急病号,救护车都进不去。如今,坑没了,平整的柏油路,甭提多自在了。
初到安家庄村的帮扶工作组了解到,村里穷,根本没钱修路。路不通,已成为安家庄人的一大心病,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前村里有几个养鸡专业户,可在别处卖三块一斤的鸡蛋,来村里收就给二块八,因为路不好,鸡蛋颠破的太多,严重挫伤了养鸡户的积极性。
工作组从村民最关心的村路着手,做汇报、引资金、募捐款……他们的行动得到了农行东营分行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全行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短短三天就组织捐款30余万元。村民们一听说农行帮助修路,积极性特别高,一直在外打工的安家庄村人也纷纷返乡出钱出力。一年多时间,帮扶工作组硬是把村里二十来年都没能修好的路,建成了柏油路。
路通了,心顺了,乡亲们热情高涨,工作组乘机带头落实了一批群众急盼的民生工程,逐渐把村容村貌扮靓了。如今村里路面整洁卫生,路两侧的房基都统一铺设了流水固基的台阶,整齐划一,街道几乎和城里没什么两样。
接地气,
“民情档案”解民需
在驻村帮扶工作组里,苟爱华是年龄最大的,也是帮扶时间最长的,他无论走到哪里,总随身带着一本工作日记,这是他的“民情档案”。安家庄村88户人家,家家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驻村以来,苟爱华养成了一个爱串门的习惯。他就像一个老农,常常挽了裤腿,坐在农家院里或围坐在火炉旁,与村民们促膝交谈,坚持不懈的走访群众,访贫问苦,了解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乡亲们缺啥、需要啥,帮扶工作才有针对性,才能甩开膀子和大家干到一块儿。”苟爱华拿着厚厚的笔记本说,“要尽快帮助村里脱贫致富,不接地气,不了解民情咋行!”
在一次走访中,苟爱华了解到村民孟庆国从事粗布纺织生产,资金不足,也担心产品销路,所以一直不敢扩大规模,小作坊式生产加工,效益时好时坏。苟爱华了解到情况后,马上帮助联系销路,分析产品定位和行情,并多次和他到济南、滨州等地考察市场。瞅准了粗布具有健康环保、手工制作、民俗特色的独特卖点,苟爱华鼓励孟庆国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种类,做好产品宣传。果然,粗布推出后,产品供不应求。现在孟庆国的粗布厂主打“黄河口老粗布”品牌,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带动周围十多户村民共同致富。
在苟爱华的“民情档案”里,记录最多的就是村民资金困难。多数人家基础差,底子薄,发展不起来。怎样打破这个瓶颈,使安家庄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扶持,为安家庄村注入资金,先‘输血\’再‘造血\’,给每个人富起来的机会!”苟爱华说。为此他多次向市农行领导汇报和反映安家庄村的实际困难,请求行里帮助和支持。经过实地考察,东营分行决定率先在安家庄村发放惠农小额贷款,当年就发放贷款一百余万元。有了资金,村里家家结对,户户帮扶,安家庄村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目前,全村已发展10个养殖户、2个粗布厂、2个运输专业户,搞装饰的、开商铺的、搞维修的……小村不大,干的行当可真不少。过去全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现在已突破了10000元大关!
做实事,
百姓才会信任你
帮扶工作组刚进村时,曾遭遇过村民的质疑。“帮扶是不是走个过场,来去一阵风,外人能给咱们干实事吗?”在进村座谈会上,村民丁志祥说出了部分村民的顾虑。
如何打消百姓的顾虑?只有不说空话、不摆架子、铺下身子干实事,让事实说话。于是,工作组的干部积极行动,急事难事打头阵,脏活累活抢着干。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村里的百姓越来越信任这些农行来的干部,更积极主动地配合帮扶工作组的工作,大事难事都找帮扶组商量,苟爱华也成了村民们眼里的“军师”,只要帮扶组决定干的事,百姓的参与热情特别高。
“乡亲们文化水平不高,但思想境界可不低。”苟爱华举例说,村民李胜利有多年建筑施工经验,听说帮扶组要在村里建小广场,他带了几个工人回村帮忙,“帮扶组真心实意帮咱村,咱也得有点觉悟不是!”。最近,帮扶工作组又为村里建文化大院的事奔走着。“不但要让相亲们的口袋富起来,还要‘富脑袋\’,让大家有知识,精神上有追求。”苟爱华意味深长地说。
驻村帮扶工作6年来,工作组荣立东营市二等功,苟爱华4次被东营市委市政府评为“驻村工作先进个人”。六年时间,繁星见证了他们的奔波,养殖场见证了他们的艰辛,百姓见证了他们的奉献,落后的小村庄如今变了俏模样。
谈起农行驻村帮扶工作,村支书王新军说:“农行的干部务实,是咱的知心人、亲人。要没有他们,俺村的变化想也不敢想。特别是苟主任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吃住都和俺们在一起,我们也照顾不周,真是对不住他!”
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安家庄村,以前是出了名的“空壳村”:全村人均耕地不到9分,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打工,只留下60岁以上的老人和孩子。
自2009年起,农行东营分行派驻干部驻村帮扶,修村路、引项目、谋创业,一次次点燃村民们的致富热情。“俺村这几年变化可大嘞,多亏了农行工作组驻村帮扶啊!”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军动情地说。
12月1日,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镇马家村的最低温度降到了零下七八度。林地里的香菇种植基地依然车来车往,寒风把沁人的菇香吹到了远处。
“多亏了农行的5万元贷款,俺家今年不仅扩大了种植规模,还改良了品种,收成涨了一大截,每个大棚能比去年多收入1万多元呢!”看着满棚黑压压的香菇,村民刘金和掩饰不住丰收的喜悦。
刘金和是农业银行服务惠民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惠民县支行的信贷支持下,目前,惠民县林菌、林禽、林药、林果、林苗等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年产值达5.8亿元。林下经济与苗木产业一样,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林下种养殖收入占农民年收入的30%。
惠民县苗木资源极为丰富,林地覆盖率超过45%,是国家级林业示范县。近年来,当地在大力发展苗木产业的同时,积极引导以林下菌种、瓜果、药材、家禽等特色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使其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
农业银行惠民县支行经过深入调研,将生产经验丰富、产销渠道稳定、市场需求旺盛的农户、农业合作社、特色村和专业村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先后推出“农行+特色经济+农户”、“农行+合作社+农户”、“农行+基地+农户”等服务模式,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750万元,有效支持林下产业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惠民县浩天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惠民县清河镇一家以种植林下杭白菊为主的农民合作社。农行惠民县支行通过“农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先后发放农户贷款120万元,助其发展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林下杭白菊种植、加工和产业化基地,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带动了周边100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农行助力惠民县“林下经济”惠农民《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朱沙通讯员李玉杰
“原来一家人住在几间小平房里,下雨天屋里进水,很不方便。现在住上新楼房可好了,又宽敞,又亮堂,是农行为俺帮了大忙。”山东省利津县居民秦建国说,他是当地的棚户区改造的直接受益者。近年来,农行山东分行积极支持棚户区改造这类民生项目,让更多的秦建国如了意、称了心。
农行山东省分行行长益虎介绍:2013年底,农业银行总行出台了《棚户区改造贷款管理办法(试行)》,鼓励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棚户区改造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我们积极支持政府主导、商业化运作、项目自身效益可行的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其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与支持。2014年,全行支持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审批棚户区改造贷款36亿元。
农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对列入济南市2014年重点建设项目的棚改安置房项目29个、城中村改造安置房项目40个逐一进行梳理、筛选,并将“北大槐树棚户区改造”项目作为突破口,通过“高层营销、多级联动”,成功营销“北大槐树棚户区改造”8亿元贷款项目,动迁居民4200户,圆了这些居民的安居梦。
农行烟台分行积极响应地方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拓展县域业务发展重要切入点,迅速启动“城镇化建设贷款业务专项营销活动”。为确保专项营销活动争取主动、有的放矢,烟台分行明确要求把“城镇化贷款业务”纳入“一把手”工程,由分支行行长亲自参与,主动拜访当地党政主管领导,走访发改委、规划、土地、招商、住建局等城镇化建设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地规划和拟开工建设的城镇化建设项目,扎实做好摸底排查和目标筛选工作。与此同时,分行成立了项目营销专家团队,对各支行筛选上报的项目逐个分析研究、发起立项,力争早投放、早受益。目前,烟台分行两个棚户区项目贷款共计7.4亿元已获审批,14个重点项目正在重点跟踪对接中。
近年来,利津县启动了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出台了《利津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为支持棚户区改造民心工程,利津支行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联系,把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化建设、农村园区建设作为支持重点,积极推出农村购建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组合公积金贷款等惠农产品。去年以来,银座花园、和惠小区、滨河水城等一批棚户区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并实现入住。
农行山东分行助力棚户区改造得民心《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朱沙
近年来,农行山东东营分行立足“三农”实际,积极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加快载体培育,搭建服务平台,在农民享受现代金融的同时,实现了惠农卡、代理业务、服务渠道的良性互动发展。截止10月末,该行设立服务点1170个,布放电子机具3779台,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80.2%;发放惠农卡27.09万张,拓展电子银行客户40万户,发放农户贷款4.74亿元,电子渠道分流率超过90%。
东营分行加快服务点建设,借助商务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供销合作社、移动电信公司等外部合作渠道,将农资连锁店、百货超市、卫生诊所、村级服务站(移动电信)等作为重点营销目标,扎实推进“惠农通”服务点建设。10月末,该行有效服务点706个,较年初增加307个,增长率76.9%。各类电子机具金融交易量达112万笔,交易金额159.1亿元,台均421万元。为发挥“惠农通”工程服务民生的作用,东营分行重点代理新农保、支农支教、水利建设、融资增信试点等7个财政补贴资金项目,实现资金归集1.91亿元,发放资金1.81亿元。东营分行还通过“惠农卡+电子渠道”的模式,为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链农户提供支付结算、信贷支持等综合金融服务。利津支行在东营鲁北牧业公司设立“惠农通”服务点,安装有POS、转账电话等多部电子机具,为企业及上下游200多户养殖户提供服务,年均业务量2400余笔,交易额达1200多万元。
为扩大“惠农通”工程品牌,东营分行多次举办“惠农通”工程培训班,加强对电子机具适用对象、安装方式、操作流程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规范化培训,根据电子机具布放位置,建立分片维护责任制,公布客户服务电话,建立故障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电子机具“装的上、用的好”。为加大宣传指导,推广普及金融知识,定期开展上门辅导、客户联谊等形式,帮助合作商户普及机具使用、安全用卡、假币识别、交易收费标准等常识,使其真正了解惠农通机具的功能和作用。同时,通过组织“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引导农民到就近服务点办理小额取现、转账汇款、刷卡购物等业务,提升“惠农通”机具的使用效率,真正把“金穗惠农通”工程真正做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牛秀娟崔吉皓)
东营分行多渠道提升“金穗惠农通”工程质效
新闻推荐
■李义福由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张清泉教授横跨两个学术前沿领域、多个学科交叉专业研究发明的“纯自体免疫疗法(‘孔子针\’技术)”,其价值在于首次揭开了中华古老的中医之“密”...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